82.江青颐指气使,煽风点火
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
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这是江青的一首自况诗,一张自画像。
江青是个野心勃勃、不甘寂寞的女人。自从四届人大“组阁”阴谋失败后,她一直在寻找机会,企图东山再起,显露一下自己的“峥嵘”,与邓小平“决一死战”。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
1975年11月,发生了“刘冰上书”事件,为江青出动“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时机”。
原来,在“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中,江青手下的一男一女两个得力干将,男的叫迟群,山东乳山人,原为八三四一部队宣传科副科长;女的叫谢静宜,河南商丘人,原为中央办公厅机要员。他们都是1968年7月带领工宣队进驻清华大学的,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副书记,迟群时年43岁,谢静宜38岁。他们小人得志,猖狂得很,紧跟江青一伙干了不少坏事,尤其是操纵“梁效”写作班子,炮制了许多毒汁四溅的反动文章,恶毒攻击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四届人大前夕,江青曾向他们二人许愿,保荐他们高升,而且真的给毛泽东写信(托王海容、唐闻生转交),建议让迟群当教育部长,让谢静宜当人大副委员长,并让他们二人同毛远新、金祖敏一起,列席政治局会议,作为“接班人”后备梯队培养。江青的这一图谋遭到毛泽东的拒绝,毛泽东明确批示“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江青气急败坏,此后沉寂了一段时期。迟群、谢静宜因没捞到“高升”的职务,于是牢骚满腹,消极怠工,酗酒胡闹,作风败坏。清华大学广大教师对此极为不满,议论纷纷。
刘冰是当时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一位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干部,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与党委副书记惠宪钧、柳一安和常委吕方正四人一起于1975年8月13日、10月13日两次给毛泽东“上书”,反映迟群、谢静宜的严重问题。
未料,毛泽东看了刘冰等人的“上书”后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他在10月下旬的一次谈话中说:“清华大学刘冰等人来信告迟群和小谢。我看信的动机不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他们信中的矛头是对着我的。我在北京,写信为什么不直接写给我,还要经小平转。小平偏袒刘冰。”“清华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
这些话很尖锐,很厉害。一说刘冰等人的信“动机不纯”,“矛头是对着我的”;二说“小平偏袒刘冰”;三说清华的事情“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其实,刘冰等人上书是出于对党的事业、对学校的前景的忧虑,不存在“动机不纯”的问题,更谈不上矛头对着毛泽东的问题,这完全是毛泽东的误会和猜疑。刘冰等人上书给中央,也是共产党员的正当权利,通过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转递,也是很正常的,根本不存在“小平偏袒”的问题,把刘冰等人的上书说成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也是上纲上线的“左”的思维模式,难道迟群、小谢的问题就不能揭发,揭发了就是错误路线?究竟是邓小平“偏袒刘冰”,还是毛泽东偏袒迟、谢呢?
毛泽东的指示传达后,人们都百思不得其解,清华大学的教师也陷入迷茫之中。
可是,江青等人得知毛泽东的这个批示后,欣喜若狂。迟群、谢静宜是江青的亲信“嫡系”。江青看到毛泽东的批示保护了迟群、小谢,批评了邓小平、刘冰,就立即抓住这把“尚方宝剑”,召见迟群、谢静宜等人,策划于密室,煽风点火,组织对邓小平的“反击”。
迟、谢在清华大学的一个同伙、政治部某副主任,得知后立即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张《论走资派还在走》的大字报,矛头直指邓小平。迟群见了后,欣喜地对这位副主任说:“你的大字报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走资派还在走。这将在今后有很大影响,你应该继续写下去,不要放弃这个题目。”这位副主任心领神会,后来竟一口气写了十篇《论走资派还在走》的文章,其中有三篇发表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上。
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吴德来到清华大学,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正式传达了毛泽东对刘冰等人两封来信的批示。
清华大学校园内一时舆论大哗。有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有人忧虑重重,顿生疑云。
11月12日,在迟群等人的操纵下,清华大学的党委扩大会竟扩大到1700多人!江青一伙还不满足于此,又指令北京和一些省市组织干部、群众到清华、北大看大字报,翻印转抄。“四人帮”在上海的爪牙、市革委会副主任徐景贤等人,甚至还假借复旦大学的名义,翻印清华大学的大字报,寄送全国各地。在“四人帮”控制下的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也抛出了大量的批判文章。
一时间,一股黑风刮遍全国!
15年后,即1980年8月,邓小平在复出后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谈到江青,说:
江青本人是打着毛主席的旗帜干坏事的。
“江青坏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