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力量
讲信用,并不一定指一种特定独行的、高不可攀的高德嘉行,其实在我们平常所接触的一些小事之中,都要讲信用。信用是立身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重要的无形范本。
“言必信”指说话要守信义,要算数;“行必果”指做事要讲究信义,必须有结果。“言必信,行必果”是古今中外人们交往中所要遵循的普遍道德原则。
孔子曾说:“人无信不义;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人要立世做人,必须要守信用。
古代有很多守信的例子。
据《史证·吴太伯世家》记载:春秋时期,吴国的臣子季札多才多艺,文学、音乐、剑技,他都有较高的造诣。因此,他常常作为吴王的专使去别国进行友好活动。
一次,他到了徐国。徐君久慕季札的为人亲自接待了他。季札发现徐君也懂文学、音乐、剑技,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徐君看见季札的宝剑锋利,赞不绝口。饮酒中间,频频向季札配腰间的宝剑投来羡慕的目光,但碍于礼节,没有开口要。季札当然明白徐君的心思,但他还得到别国去,一时也离不开宝剑,便想:“以后我再送给他吧!”
季札离开徐国后,他先后又跑了几个国家,完成了出使任务。当他经过徐国时,徐君已经在不久前去世了。季札赶到徐君的坟墓上,痛哭呼喊:“徐君,徐君,季札看你来了。”哭完,他解下佩剑,挂在墓边的大树上,说:“你喜欢的这把剑,我已送来了。”
随从不解地问:“徐君已死了呀,这剑……”
“就挂在这儿吧。”季札沉痛地说:“当初徐君爱这把剑,我因没完成使命,所以当时没有赠送,但我心里早就应允了,不能因为朋友已死,就背离原来已经许诺了的事情。”
这是我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故事,它说明了一个人的信用很重要,对死去的人也要负责,说了话要算数。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对别人承诺了,就要做到,这样才能取得别人信任,受到别人尊重。
东汉的太学,山东人范式和河南人张邵成了好朋友。学成之后,两人约定要重聚,由范式到张邵家去,并定下了具体日期。两年后的这一天,张邵禀告母亲请她准备酒食招待范式。张邵的母亲不信,说两地相距这么遥远(古时交通极不便),你就能说他今日到?可是,范式果然在这一天到了。张母说,范式果然是一个重信义的君子,与他交往,不会有错。
讲信用,并不一定指一种特定独行的、高不可攀的高德嘉行,其实在我们平常所接触的一些小事之中,都要讲信用。例如,一个朋友跟你说星期天来找你,可是一直让你等了一天,他也没有来;又如,朋友跟你借了一本字典说好一星期后还你,可是一直过了三个月,也没有还你。这显然是一种不讲信用的行为。可想而知,你会对这些朋友产生不信赖,甚至也懒得与他们交往。毕竟,与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交往是很难受的。在现实生活中,越是守信于生活小事,越能体现一个人的信用,表现出一个人的品德。
战国时期的魏文侯,有一次对猎场管理人说,两天后,我要到此来打猎。那一日,魏文侯与臣僚们饮酒,正饮了一半,魏文侯却停下了酒杯,说:“天不早了,我要出去做点事。”大臣们非常惊讶,一个大臣不解地问:“外面正下着雨,我们这里饮酒又很快乐,你干什么去?不要去了。”魏文侯说:“我两天前与管理猎场的人约好今天去打猎,不管怎么说也要守信用啊!”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讲信用之人。一次,下属一个电器公司职员因被机器砸伤住院。松下幸之助知道了,给下属电器公司经理打电话,说晚上下班后一定要去看。可不巧的是,下班后一件很紧急的事缠住了他。助手们都劝他以解决紧急事要紧,否则可能会使公司损失一大笔钱。
松下幸之助却坚持要去,他说:“钱随时都可赚回来,但信用不能丢,讲信用比目前利益更重要。”他沉着地安排下属处理这件事后,自己就去看望那个受公伤的人。下属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对他很是敬重,都愿意跟在他身边干。
所以,在平常交往时,讲信用要从小事做起,勿以事小而不守信用。
信用是立身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重要的无形范本。为官特别要讲究“信用”二字,不取信于民的官就不会是一个好官。
春秋时期,有人向孔子请教怎样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足矣。”该人问,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怎么办?孔子说:“去兵。”再问:“如果还得去掉一项呢?”“去食。”孔子回答说,人总是要死的,不强取粮食,最多就是饿死。“民无信不立”,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支持,政权就不能巩固,个人就不能立身于世。
正因为如此,春秋时代的晋文公,就称“信”为“国之宝地,民立所凭也。”
“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讲信用,不失信于人,一个人方能立于世,方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