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胜的把握来自于奇特的招法
西点人认为,一项行动是否能圆满到极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现行动的计划是否周全。这与孔子说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谋而合。意思是说,要做好某项工作或工艺,必须先准备好工具和“招法”。
处在纷纭变幻的世界中,人应该有种权变的意识和手段。这就好比在拳击台比赛一样:两个拳手相互较量,激战正时,进退躲闪、扑让攻守,都有相当灵活的步伐和拳路,他们的一招一式都是为成功而做准备的,这一招一式就叫招法。孙悟空与牛魔王一比高低,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七十二变的招法;“飞人”乔丹叱咤NBA赛场靠什么?靠的是他灵活自如、左右盘带,飞身灌篮的招法。
如果把“成功”比喻成金子,那么“招法”就是炼金术。从普遍意义上看,招法越是奇特,胜算的把握性就越大。巴顿说:“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在最短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伤亡和破坏。”
1944年春天,蒙哥马利元帅和西方盟军的决策者们酝酿出了诺曼底登陆战役计划。可接踵而来的问题让他们头痛,德军在诺曼底陈兵几十万,而且德军的情报人员死盯着英国登陆部队的司令官蒙哥马利。
在蒙哥马利的策划下,部下们很快找到了一位理想人选——陆军中尉杰姆士。杰姆士一化妆,简直跟元帅一模一样。而且,他是位有25年演出史的职业演员。从此,杰姆士同蒙哥马利元帅生活在一起……两个星期后,德军谍报人员发现容光焕发的“蒙哥马利元帅”离开了这里,便远远尾随着。德军谍报人员注意到,伦敦机场上,蒙哥马利元帅微笑地缓步登上专机,一直飞向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
这一切,引起了德军情报部门的恐慌。他们获得了一个叫德军统帅部大吃一惊的消息:西方盟军要在法国加莱地区登陆,蒙哥马利此行是为此做准备的!
德军连夜发出密令:减少防守诺曼底的兵力,重兵移师加莱!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位神气的元帅竟是杰姆士扮演的,真正的蒙哥马利元帅正在英国秘密地筹划诺曼底战役的部署。
在蒙哥马利元帅“替身计划”实施的同时,蒙哥马利还利用了英国一家电影制片厂。这些平日制作出很多精美电影布景的人们,不再干那老活儿,却个个变成了“武器制造专家”……德军获悉,大吃一惊。希特勒当即一声令下:德国精锐部队,统统调往加莱方向。
1944年10月6日晨,英美百万大军横渡英吉利海峡,蒙哥马利元帅的“瞒天过海”战术大获全胜。
招法是成功的保证,没有招法的行动和计划多会事倍功半。棋坛上有句话,叫“一招错,满盘皆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招法”对成功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里所说的奇,就是不常见的,出人意料的“招法”。以奇胜,是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所谓出奇制胜,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18世纪初,俄国和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制海权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在俄国面临危急之际,彼得大帝异常冷静。他知道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和瑞典军队的将领们,一向做事小心谨慎,优柔寡断。如果利用瑞典人的这一弱点,俄国就会转危为安。
于是,彼得大帝派遣一大批紧急信使携带着他的亲笔命令奔赴各地。他的这些命令要求各地的指挥官立刻派援军支援沿海地区。当然,彼得大帝所提到的这些援军根本不存在。负责传送命令的信使故意糊里糊涂地乱走,粗心大意地暴露身份,结果被瑞典人俘获,身上的密信也被瑞典人搜出。瑞典将领对彼得大帝的绝密命令十分在意,认为俄国军队之所以不加以顽强地抵抗退出沿海地区,是因为他们有着更深远的阴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瑞典军队放弃已占领的俄国沿海地区,迅速后撤回国。
彼得大帝以一纸假书信吓退了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就解除了瑞典军队对沿海地区的围困,使俄国渡过了难关。
“善胜者不争,善争者不战。”与对手硬碰硬,和对手的优势一比高低,不是智者所为。真正的智者会躲开对方的锋芒,巧施隐蔽策动术,致使其“缝隙”增大。这样不争即胜,不战而赢。
《孙子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说,用兵没有通常的模式,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才称得上神妙。要与对手竞争,在对方势力很强、自己力量不足时,就不要正面与他斗争,而要从对手没有防备、意想不到的地方进攻。这样,你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西点训条
一项行动是否能圆满,取决于实现行动的计划是否周全。招法越是奇特,胜算的把握性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