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风度首推学无止境的境界
西点军校作为一所军事院校,其体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方面的教育自然为人们所推崇,然而西点在各类文化课程教育上也从未落于人后。
西点军校普遍实行小班教学制,每堂课只有十几到二十几个学生,这在大学教育中是非常少见的。西点军校的图书馆有两百年的历史,藏书高达六十几万册,日常订有1300多种类型的刊物。由于图书馆的历史源远流长,因此藏书非常有特色,拥有许多历史珍本和美军在世界各地缴获的书籍字画等,并且还有大量珍贵的手稿。
西点的学生必修32门核心课程,架构了完整而又全面的知识结构,同时西点还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其分支学科之多反映西点学术风气之盛。
一个有着谦虚风度的成功者首推具备一种学无止境的态度和境界。毕业于西点军校的ABC晚间新闻主播彼得·詹宁斯在成功地做了3年新闻主播之后,形成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他离开了这份人人羡慕光鲜无比的主播职位,而是走到新闻第一线去做一名记者,因为他认为只有第一线的经验才能给他更为扎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磨炼之后,他才重新回到主播台成为一名更有内涵的知名主播。
物品用了会折旧,人才也会因知识的停滞而不断折旧,而终身学习是防止知识折旧的最好办法。中国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庄子提到“吾生有崖,学也无崖”,这些古老的教育观念放在今日的社会中仍然适用。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当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时,无论经济、科技还是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学习即生存”,谁掌握知识,谁就占据主动。
在过去的差不多一个世纪里,全球首富是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等企业巨子,他们的财富必须通过一生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才逐渐完成的。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数不清的有形原料、产品之上的。但是到了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料,有的只是知识和智慧,他们的产品就是一张张软盘。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盖茨从小就酷爱读书,7岁时盖茨就开始看《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阅读之余,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
随着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小比尔·盖茨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以后的百科全书不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了吗?于是他又开始在知识中寻找造出一个魔盒的办法,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把一大本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那就方便多了。
知识让比尔·盖茨很早就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四年级时,他对同学卡尔·爱德说:“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如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株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小小的年纪就如大人般的深思熟虑。他还在一篇日记里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这种“追赶生命”的意识,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极少有的。
那个关于制造一个魔盒把百科全书装进去的奇思妙想,如今已经被比尔·盖茨实现了,现在我们只要一片比香烟盒子还小的芯片,就能把好几本百科全书的内容全部装进去。
比尔·盖茨说:学习的最大好处不总是在于所记得的内容,而在于它们的启迪,它们对塑造性格的巨大影响。要最大限度地从学习中获益,还必须注重思考。仅仅熟悉一些事实并不等于获得了力量。如果我们用一无是处的知识来填充大脑,无异于一个劲儿把家具和摆设塞入我们的房子,直到我们自己没有立足之地。
高尔基说过:“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变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
拿破仑是位军事天才,但他的天才是不断地刻苦求知得来的。他自幼奋发攻读,酷爱军事、历史、地理、天文、数学等知识,无所不学,他对圣经、古兰经等也有兴趣。拿破仑的一生经过大小战役近60次,每次出战他都要带上相当多的图书资料上战场,以备不时之需,被称为随军图书馆。
拿破仑总是利用战争间隙读书,其中还包括《孙子兵法》。他远征埃及时,随身携带的历史著作就达125卷。他被誉为“战争之神”,与此不无关系。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19世纪英国首相狄士累利曾经为牛津大学留下这样一句话:“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是在求知之路上迈出了了不起的一步。”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弟子聚在一块儿聊天,一位出身富有的同学,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夸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片广大的田地。
当他吹嘘的时候,一直在旁边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一张地图说:“麻烦你指给我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得意洋洋地说。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找出一小块来,但和亚细亚相比,实在是太微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个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一个小点说着。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指给我看,你那块广大的田地在哪里呢?”
学生满头大汗找不到了,他的田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找不到!”
一事无成者往往一无所知。世上的知识远远超出了涉猎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在获得知识之前,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旅途。
面对知识和教授知识的老师,我们都应该时刻怀有一颗谦卑的心,或许那些知识你都已经了解,但是你永远还有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探索,在别人的身上你也永远能发现你还未掌握的知识。
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的知识乃是无知的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小岛。”一个无知的人总认为天下没什么可学的,因而自认为无所不知,其实却是最大的无知。有知识的人应该把知识当作是挂表,把它装入口袋,只能显示,而不能拉出来敲击。
曾经有句谚语这样说:“只有半瓶酒才会发出声响。”一个拥有满腹知识的人永远不会到处夸耀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只有那些对什么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的人,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无知。
这是美国东部一某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机械专业大四学生聚集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在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试。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在讨论他们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工作。怀着经过4年大学学习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彼此交头接耳。
他们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喜形于色,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个论述题。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考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显露出难以描述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
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忧郁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五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那么,有几个答完了四个?”
仍旧没有任何动静。
“三个?或者两个的呢?”
学生们开始坐立不安。
“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个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所预期的效果。不要认为你们已完成了四年机械学科的教育,就无所不能了,其实,仍旧有许多与此相关的问题你们全然不知。”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希望你们记住,学无止境,你们在这个大学的教育只是整个人生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你们的教育其实只是开了一个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民众大声呼吁:“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年轻人没有学无止境的态度,就很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
男孩们,你们作为一个学生,要培养谦虚的态度应首推学无止境的境界,“汽车大王”福特在少年时代,曾在一家机械商店当店员,虽然周薪只有2.05美元,但他每周却要花2.03美元来买机械方面的书,从不间断。
当他结婚时,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没有任何其他值钱的东西。然而就是这些书籍,使福特向他梦想已久的机械世界不断迈进,最终开创出一番大事业。
功成名就之后,福特说道:“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赚钱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
泰戈尔曾经说过:“我们觉得知识是宝贵的,因为我们永远来不及使知识臻于完美。”男生永远不应该满足于已获得的知识和成就,因为那些只能代表过去,而未来存在于前方,对于知识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因为总是有新的知识等待你去学习,你永远可以变得更完美。
宽容谦虚的风度就是西点军校送给你的第四份珍贵的礼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