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时间:2023-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多不一定力量大有人曾经向西点军校当时的校长莱诺克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西点如何将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机统一起来?”西点军校深知,未来美国的陆军精英军官可不能互相拖后腿,他们必须懂得“人多不一定力量大”的道理,寻觅伙伴才能够得到更强大的力量。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有人曾经向西点军校当时的校长莱诺克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西点如何将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机统一起来?”

莱诺克斯校长回答道:“一方面,我们注重学员之间相互友爱等方面的教育。但另一方面,我们深知,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因此我们有个说法叫作:‘你得合作,才能毕业。’有很多的项目,需要学生发挥各自才能才能完成。

比如说,有的学生文化成绩好,但是体能锻炼成绩很差,而另外一些则可能恰好相反。那么我们就会将这两种类型的人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毕业。”

西点军校深知,未来美国的陆军精英军官可不能互相拖后腿,他们必须懂得“人多不一定力量大”的道理,寻觅伙伴才能够得到更强大的力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地认为:“人多力量大。”所谓“一人技短,二人技长”,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等。可见,群体意识自古有之。但是,经过有关专家长期地测试和分析,发现在群体之中,“人多”并不一定意味着“力量大”,其结论甚至有可能恰恰相反。

科学家瑞格尔曼曾经做了一个著名的拉绳实验。参与测试的人员被分成四组,每组的人数分别为1人、2人、3人和8人。瑞格尔曼要求各组用尽全力去拉绳,同时用灵敏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各组的拉力。测量的结果颇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2人组的拉力是单独拉绳时两人拉力总和的95%;

3人组的拉力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

8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

这个结论无疑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群体组织中,并不必然会得出1+1>2的结果,一个普通的团队人数再多,并不必然能够战胜一个成员不多而真正高效的团队。1+1=2甚至1+1<2,都是有可能存在的。

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够为我们揭开其中的因由。

天鹅、狗鱼和虾想要一同拉动一辆装有东西的货车,于是三个家伙套上车索,拼命地用力拉。可大家使出了浑身力气,车子浑然不动。

其实,车上装的货物并不算重,只是天鹅套着车索拼命向云里冲,虾则尽是向后倒拖,而狗鱼则直往水里拉动。

天鹅、狗鱼和虾,我们很难说究竟哪个是对哪个是错,总之,最终的结果是:车子还停留在老地方。

同样的,如果一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各自为战,完全按着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意志去做,那么纵然他们的大方向一致,也会因其互相之间的不协调而使自己所施展的力量化于无形,甚至起到反作用,最终无法走向共同的标的。

由此可见,力量的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群体中个体数量的多寡,组织内的成员如果不能协调一致地行动,就会很容易产生内耗,必然无法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只有抱团合作才能共同撑起一片天,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还需要依赖整个集体链的合作;过分夸大任何一个个体的作用,到最后都将被证明只是一个笑话。

从前,有一位长者听到五个手指在议论:

大拇指说:“我最粗,干什么事都离不开我,别的四个手指都没用。”

食指说:“大拇指太粗,中指太长,无名指太细,小拇指太短,他们都不行。”

中指说:“我的个子最高,只要我一个人就能做很多事。”

无名指说:“人们都喜欢我,把戒指戴在我的身上,我最有用。”

小指说:“他们长得那么长、那么粗,有什么用?我是小而灵,我的作用最大。”

长者听了它们的对话,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说自己最有用,那么我就请你们来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作用大。”

这位长者拿出两只碗,其中一只里面放了一些小豆子,要求五只手指分别把这些小豆子拿到另一只碗里。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只手指能完成这件事。

五只手指只有共同合作才有可能完成任务,如果相互之间无法实现协调,各自为政,必然步履维艰,处处碰壁。就连60年代最“个人英雄”的球王贝利也曾表过态:“将比赛带向胜利的不是球星,而是那个团队。棒球虽然可以凭借一个投球手取胜,但足球绝不可能。再怎么有名的球员,能踢进一个球,也是因为有其他球员在适当的瞬间把球传给了他。”

我们都曾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谚语也已是妇孺皆知。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喝而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喝?那是因为三个和尚都有着同样一种心态,都想倚赖别人而不想自己出力,于是便在挑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是谁也不去挑水,最终使得大家都没有水喝。

男孩们,你们是否也经常有这种“内耗”的举动?集体活动中,因为反感某个同学而不愿意帮忙甚至捣蛋拖后腿,搞得两败俱伤实在不可取。如果你们常常这样思考问题,那就得好好想想,平时你们瞧不上女生觉得她们小肚鸡肠,如果你们这样做那真是还不如你们心目中胸襟不够开阔的女生呢。

生活在海边的人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几只螃蟹从海里游到岸边,其中一只也许是想到岸上体验一下水族以外世界的生活,于是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它无论怎样执著,却始终无法爬到岸上去。当然,这并非因为那只螃蟹选择了错误的路线,也不是由于它的动作太过笨拙、行动太过迟缓——而是它的同伴们不容许它爬上去!

每当那只有所企图的螃蟹爬离水面并即将爬上堤岸之时,其他的螃蟹就会争相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里。如此周而复始,最终谁也无法“逃出生天”。当然,如果你也曾偶尔看到一些爬上岸的海螃蟹,不用说,它们一定是单独行动才爬上来的。

所以说,男孩们如果常常拖人家后腿,那可就得当心自己在向前冲时,没准儿也前路坎坷陷阱重重。而那些愿意发扬团队精神,诚心诚意帮助他人的人,则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获得许多助力。有些人向前冲时阻力重重,有些人却助力多多,你愿意当哪一种人呢?

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受制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就是“木桶定律”。

从“木桶定律”中所蕴含的启示,我们了解到,决定一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并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最短的木板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作用,制约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着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然而现实情况是,男孩们经常瞧不起团队中的“短板”,嫌他碍事麻烦拖后腿,但往往“短板”才是影响集体战斗力的关键所在。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男生,他成绩不错却不愿意帮助成绩很差的同桌,结果在老师的逼迫下他不得不“一帮一”为同桌开小灶补课。没想到补课补了几个月,在期中考试时,他和同桌的成绩都突飞猛进,原来知识通过转移是强化知识最好的方法,那位男孩通过为同桌梳理知识点使得自己的基础更为扎实了。

一个团队之所以不同于群体,关键就在于它实现了“整合汇聚”。真正高效的团队就像一个聚光镜一样,可以将一束束阳光汇聚到一起,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

如果将一个人融入一个团队进行汇聚,就会产生更大的磁场效应。这种磁场效应不仅能把众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而且还会产生场内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个人力量都无法企及的强大感染力,使整个团队趋向于一个完美的整体。

作为团队成员,我们必须明白,只有一个完全发挥作用的团队才是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团队;而只有身处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团队之中,个体的价值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体现,团队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