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现代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及科学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地图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进入现代地图的发展时期。
为满足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先后建立了各级测绘管理、实施和教育机构,并组织了大规模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编印。1950年组建的军委测绘局(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局)和1956年组建的国家测绘总局,成为中国军队和地方测绘工作管理和组织实施的两大机构,领导全国的地图测绘和编绘工作。1946年成立的解放军测绘学院和1956年建立的武汉测绘学院,从军方和地方两方面担负起了培养地图制图高等科技人才的重任。
1953年总参测绘局组织编制了1∶150万的全国挂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由32幅对开拼成。1956年出版了1∶400万《东南亚形势图》。20世纪50年代后期,先后三次编制出版了1∶25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后又多次修改、重编出版,成为我国全国挂图中稳定的品种。该图内容丰富、色彩协调、层次清晰,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的三级地势和中国大陆架的面貌。20世纪70年代,各省(自治区)、市测绘部门分别完成了省(自治区)、市挂图和大量的区县地图的编制工作。
由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从1955年开始编纂,1975年内部试行,1982年公开发行。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共8册20个图组304幅图,收地名7万个,是最完整的历史地图集。
在地图集的编制方面,首推国家大地图集的编制。1958年7月,由国家测绘局和中国科学院发起,吸收30多个单位的专家,组成国家大地图集编委会,确定国家大地图集由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历史地图集四卷组成,后来又将农业地图集和能源地图集列入选题。现在已经先后出版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农业地图集》、《普通地图集》、《历史地图集》。这些地图集在规模、制图水平及印刷和装帧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完成覆盖全国的1∶5万和1∶1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1∶5万地形图已更新三次,1∶10万地形图也已更新两次。完成了全国1∶2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地形图的编绘工作,并已建成了1∶25万、1∶50万和1∶100万数字地图数据库。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专业部门测绘和编制出版了大量的地形图、专题地图、影像地图、数字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等。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地图及其产品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全息像片等新品种。在生产部门,4D产品(图1.29为数字线划地图DLG、图1.30为数字栅格地图DRG、图1.31为数字高程模型DEM、图1.32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地图。
图1.29 数字线划地图(DLG)
图1.30 数字栅格地图(DRG)
图1.31 数字高程模型(DEM)
图1.32 数字正射影像(DOM)
从20世纪80年代起,测绘部门开始大规模建设国家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至今已经陆续建成了全国1∶400万地形数据库、重力数据库,全国1∶100万的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库,全国1∶25万的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库。还在1999年建成了全国七大江河重点防范区1∶1万的数字高程模型(12.5m格网)和长江三峡库区1∶5万数字高程模型(50m格网)。目前正在建立全国1∶5万地形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库、正射影像数据库和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作为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源,已经在全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地图学所研究的对象不断扩大,人类的认识正在从陆地表层向海洋、地壳深部和外层空间扩延,几乎任何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人类活动都可以用地图来研究。现在地图学的任务已不满足于对地理环境各种原始测绘数据的加工,而是更注意开发高层次、知识密集型的地图产品。地图品种正朝向多维、动态、多媒体、网络等方向发展,地图出版的数量也是以前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
地图是测绘的标准产品,以精度高、可靠性好、专业性强为优点,今后,地图也将走产业化道路,大众对地图的需求将决定地图的发展方向,地图将越来越通俗化、多样化。伴随着数字化测绘体系的建立和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可量测影像(DMI)、网络地图等已走进普通大众生活,直接为大众服务。
地图的作用就是认知地理空间世界,最好的认知方式就是身临其境,当然,最好的地图就是能够给人提供身临其境感觉的产品,那就是虚拟的地理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