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通过表情洞悉他人内心
有这样一个关于韩愈的故事:
韩愈在潮州做官时,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那个和尚面貌凶恶,特别是龇在嘴巴外的两颗龅牙,让韩愈很讨厌。韩愈心里想,我以后一定找机会好好收拾收拾这个丑和尚,敲掉他那两颗难看的牙齿。
韩愈回到府里,才下轿,看门的就给他一个红包,里面正是那个丑和尚的牙齿。韩愈想,我想敲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后来,韩愈才知道,他就是潮州灵山寺有名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
和尚怎么知道韩愈的想法呢,这当然得于和尚的聪慧了。当韩愈把一切都写在脸上的时候,聪明的和尚当然知道他要做什么了,一次危机就这么提前化解开来。
在高明的人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肉体和精神状况的明细表,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心理和性格。因而,通过脸部表情来判断人的心理和性格是切实可行的。如果让一个天真质朴的儿童来画一个人,无论他画的是火星人还是章鱼人或是其他什么怪诞的人,他一定会先画出脸,尽管他可能会画出没有脖子的人,但是绝对不会画出没有脸的人。
我们在区别一个人是谁的时候,不会忙着先看他的腰身四肢,也不是急于先看他的穿衣打扮,而是先看他的脸。俗话说:“看人先看脸,见脸如见心。”面部表情是写在脸上的心,也是最重要的体态语言。在我们的身体上,没有哪一个部位能比脸更富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既真又假,既静又动,既先天定型又自由可为的两重性。
中国戏曲有“脸谱”的说法,就是以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脸部表情就是一张反映个人情绪和性格的晴雨表,这也就是“相由心生”了。
“相由心生”源自一个典故:
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
一天,他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皱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
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就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这个典故里的“脸相”,其实就是脸部表情。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绝大多数时候,人的表情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品质和作风。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公关专家,就要学会怎么从人的表情去看到对方的本质。
据美国心理学家保尔·埃克曼的研究,人类的感情可分为最基本的六种:惊奇、高兴、愤怒、悲伤、藐视和害怕。他发现,不管生活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的人,表达这最基本的六种感情的面部表情都是相同的。1966年,他曾把一些白人的照片拿到新几内亚一个处于石器时代的部落中。那里的岛民与世隔绝,以前从未见过白人,但他们都能正确无误地说出照片上白人的各种表情是什么意思。他还发现,生来就双目失明的人,虽然从未见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却能以同样的面部表情来表情达意。
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不计其数的复杂而又十分微妙的表情,并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传递信息。从面部最丰富的精神性表现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灵变化。人的面部结构不可能脱离精神,因为它就是其精神的直观表现。面部很容易表现出柔情、胆怯、微笑、憎恨等诸多感情谱系,是“观察人内心世界的几何图”,也是艺术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地方。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梁惠王雄心勃勃,广纳天下贤才。
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他频频召见淳于髡,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我怎么没看出来呀?他只是沉默不语,我看你是言过其实。”
推荐人以此言问淳于髡,他听了只是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前两次我都沉默不语,但我不是故意的,而是另有原因。我也很想和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推荐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回忆当时的情景,果然不出淳于髡所言。至此,梁惠王不禁佩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也终于相信推荐人所言,开始重用淳于髡。
淳于髡正是从梁惠王的脸上看穿了他的内心所想,才得到了信任。如果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了这种本领,那我们将会无往不利。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善于从脸部表情看人。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和长期实践才能获得。努力去掌握它,它就能帮助你做一个左右逢源、极受人喜欢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