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辨别话中话,听出弦外音

辨别话中话,听出弦外音

时间:2023-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6. 辨别话中话,听出弦外音在这里,先看两个小故事:曹操很喜爱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这时,儿子才恍然大悟,老人前两次说话都是有弦外之音的。当然不是,是晓华没有听懂张爷爷的弦外之音——晓华影响他休息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理解语意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准确把握话语的中心意思,做积极的分析者。深入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需要我们做细心的观察者。

16. 辨别话中话,听出弦外音

在这里,先看两个小故事:

(1)

曹操很喜爱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

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

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听后,马上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2)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忽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这两个故事很简单,就是告诉我们,聪明的古人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间接地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这样做,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立场,还不会得罪人。

其实,不管在何时、在哪里都一样,说话有多种方式。有些人直接爽快,有些人委婉曲折,甚至还有些人心口不一。如果你作为一名听者,傻傻地按照一个模式去理解,恐怕不仅不会成为自己的公关专家,甚至还可能被人当成“傻帽儿”玩弄于股掌之间,自己还自得其乐。

因此,察言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本领。

简单地举个例子,女朋友和你说:“你明天有事情没?我想去超市买些东西。”这句话很简单,女朋友并不是陈述要去买东西的事实,而是在间接地告诉你,她想要你陪她一起去。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只是用“哦,啊”之语来应付,估计你得要花一长段时间来哄失望的心上人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其实,很多时候,人们不会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想要做什么。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少说多听,听出别人的言外之意,否则,文不对题的回答只会让对方失望,从而影响到未来的交往。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

一个大学生租了一间房。他想给新房东太太一个好印象,于是编造说:“您知道吗,夫人?我从原来住的地方搬出来时,那个房东哭着喊着不让我走……”

“你住在我这里,绝不会发生这种事!”新房东太太说,“在我这里,房客都是预付房租的。”

这个大学生本意是想说自己是个非常好的房客,而以前的房东因此很喜欢他,都舍不得让他走。而新房东却不是这么听的,她以前或许有租房收不到房租的经历,于是觉得这个大学生的意思是说他也是个拖欠房租的人,所以前一个房东才不让他走。因此,这个房东才有了这样的回答。

有一位年老的鳏夫想续妻,又羞于启齿,只好采取暗示的方法。

他对儿子说:“晚上我独自一个人睡,真冷啊!”

儿子立即为他买了一个热水袋。

他只好又找了一个理由:“我的背痒时,没人帮我抓啊!”

儿子又为他买了一个痒痒挠。

不久,老人得知孙子即将结婚,就有感而发地说了一句:“结什么婚啊?给他买一只热水袋和一支痒痒挠不就得了。”

这时,儿子才恍然大悟,老人前两次说话都是有弦外之音的。

和上面那位新房东一样,这位儿子也是没有理解到说话者的意思,让本来就不好意思说出自己心思的老人陷入恼火的状态。最后,老人不得不借孙子结婚这件事情,再次委婉地道出了内心的想法。作为晚辈,这是多么失职啊。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曲解对方的话语很容易导致交往陷入僵局,无法进行下去。这种“听功”的强弱,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十分重要。

“耳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善听”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口头语言(包括广播、电话、随身听等)传递信息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果听话人在听话过程中只听其表,不听其里,轻则不利于增长知识、智慧和才干,重则影响到人际关系。

晓华报名参加学校团委举办的卡拉OK大奖赛,为此他每天练习唱歌至深夜。

有一天,住在同楼的张爷爷见到晓华说:“晓华呀,你真刻苦啊。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到你在练歌呢!”

晓华一听,美滋滋地说:“张爷爷,您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还要加倍努力。”

张爷爷一听,一扭头气鼓鼓地走了。

晓华望着张爷爷的背影,不解地自言自语道:“张爷爷到底怎么了? ”

是“张爷爷到底怎么了”吗?当然不是,是晓华没有听懂张爷爷的弦外之音——晓华影响他休息了。

既然知道了“听话”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学会“听话”的本事。不要担心自己以前不会,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你也可以慢慢地逐渐擅长此道:

首先,要注意实际应用。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就要注意留心观察,用心运用,细心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理解语意的能力。

其次,要去“须毛”抓“话眼”。

这要求我们准确把握话语的中心意思,做积极的分析者。在完整把握话语表层结构的基础上,要迅速分析哪些是铺垫的,哪些是衬托的,哪些是转承的,哪些是最关键的。

最后,要去“皮肉”抓“话骨”。

深入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需要我们做细心的观察者。听话的同时,要察言观色,找出哪些是委婉的,哪些是旁敲侧击的,哪些是暗示的,哪些才是说话者真正的用意。

如上述故事中的“晓华呀,你真刻苦”就是“须毛”和“皮肉”,是为下文的“话眼”——“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到你在练歌呢”作铺垫的。假如晓华及时领会了张爷爷的“弦外之音”,怎么会出现那尴尬的一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