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互惠共赢,关系才会持久
我们必须明白,与人相处时,只有共赢才是赢,只有互惠互利的关系才会长久。只有在“情感”和“利益”上实现自我超越,能够将更多的利益与人分享,我们才有可能成就更伟大的事业,享受到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一次,李嘉诚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
大学生们纷纷请教他有关成功经商的秘诀。
李嘉诚说,他经商其实并没有掌握什么秘诀。如果非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我与人合作,如果赚10%是正常的,赚11%也是应该的,那我就只取9%。所以,我的合作伙伴就越来越多,遍布全世界。”
李嘉诚的话,精辟地解释了合作共赢的关系,只有共享利益才能长久地维护关系。相反,如果老是想着一个人吃独食,那么,最终只会导致合作伙伴或者客户流失,自己最终也成不了胜利者。
在博弈学中,生活中的游戏分为三种结局:零和、双赢和皆输。最后一种当然是我们都不喜欢看到的,谁都不想两败俱伤。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却是零和的结局。所谓零和,就是一方全胜,一方全输。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中,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现象——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等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是,20世纪时,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都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人们去向国王诉苦,说有一群凶残的野狼袭击了他们的牲畜和家禽。
国王马上召集卫队中最优秀的武士,命令他们去消灭这群凶残的野狼。
国王说:“等明年春天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将邀请你们中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和我共进晚餐。”
武士们听了都跃跃欲试,他们都想成为那个唯一受到邀请的人。不顾冰雪和严寒,他们争先恐后地出发了。他们开始在森林和原野中追寻野狼的踪迹……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春天。
第一名武士先回来了。他满身伤痕,一只胳膊用绷带吊在胸前,一条腿也断了,拄着拐杖。他对国王说:“陛下,我的功劳应该是最大的。我徒手和狼群搏斗,虽然没能全部消灭它们,但也打伤了许多只野狼。你看,在搏斗中,我的右臂和右腿都负伤了。”
正在国王为这名武士唏嘘不已时,第二名武士出现了。他的肩上扛着一具野狼的尸体。他对国王说:“陛下,我把狼群中领头的那只野狼带回来了。擒贼先擒王,我一箭就射中了它。其他的野狼不战自溃,四散奔逃。我的功劳应该是最大的。”
国王说:“祝贺你,勇士。”
这时,国王看到又一位武士回来了。武士身边跟着一只安静的野狼。
国王问他:“你做了什么呢?”
那名武士回答说:“陛下,当我的同伴在追杀野狼时,我所想的是:只要还有一只野狼没被杀死,它就会重新回来祸害附近的村庄。
“于是,我就花时间在远处观察野狼,结果,我发现与其说它们很凶残,倒不如说它们很饥饿。这个冬天异常寒冷,野狼的食物变得非常稀少。他们之所以在陛下的土地上四处游荡,伤害家畜,是因为它们实在找不到别的可吃的东西。
“所以,我就每天给野狼带去一些食物,逐渐把它们引离陛下的土地。我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山谷里,那里的气候相对温暖,食物也多一些。那里还有一条没有结冰的小河,可以给狼提供饮水……我想它们不会再到陛下的土地上来了。”
国王又问:“你脚边趴着的这只野狼是怎么回事?”
武士回答说:“它救了我一命。在高山上的时候,我不幸遇上了黑熊。多亏有这只勇敢的野狼从旁相助,我才安全脱身了。”
国王因此认定最后这名武士的功劳是最大的,邀请他晚上来赴宴。
但是,这名武士却拒绝了。他解释说:“陛下,我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这只野狼已经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彼此友好,不再是敌人。我今后会仔细照料它的需求,而不是试图依靠武力去强迫它、征服它。而它也尊重我,视我为伙伴。”
与人相处时,即使有竞争也只是一时的。如果非得要争个你死我活,那就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与其选择去消灭对方,不如友化对方,甜头共尝。这样,双方都能友好地共存下去,就像野狼与武士一样。
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你的伙伴甚至对手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下一次的果实才会更多更甜更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