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

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

时间:2023-07-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计谋10: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这是胡雪岩当着朋友嵇鹤龄的面,心悦诚服说出的一句心里话。由此,胡雪岩是打心眼里佩服读书人,羡慕读书人,也深感为人不可不读书。像胡雪岩这样一个看透人情世故和赚钱门道,在生意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人,居然也会从心底发出“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的感慨,的确让人深思。尽管如此,书还是不可不读的。

计谋10: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

“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这是胡雪岩当着朋友嵇鹤龄的面,心悦诚服说出的一句心里话。

胡雪岩之所以有如此感触,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自己早年读书无望,只识得一些常用字。他虽然结识了不少读书人朋友,但还是因为读书太少而很难与他们做畅快而文雅的交谈,甚至有时还听不懂他们说的话,只凭着自己的想象去猜,这自然会闹出笑话,所以他常常在这些读书人朋友面前感到脸上发烫。

另一个原因,是胡雪岩在与朋友如嵇鹤龄、裘丰言等的交往中,确实感到这些人由于知书达理而具有不同一般的见识,使他不得不倾心佩服。比如,他每次与嵇鹤龄长谈都会觉得深有所得,较之与郁四、尤五等江湖朋友在一起的感受大不相同。胡雪岩的不少奇计都源于这些读书人朋友所讲的知识的启发。

由此,胡雪岩是打心眼里佩服读书人,羡慕读书人,也深感为人不可不读书。在他生意发达之后,闲时也常常看看“四书”,读读《史记》、《唐诗三百首》之类,喜欢收藏文物字画及文房四宝,这也不完全是有钱、有闲之后的附庸风雅。

若论赚钱的手段、世事的洞明、人情的练达,胡雪岩的那些朋友可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他。像胡雪岩这样一个看透人情世故和赚钱门道,在生意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人,居然也会从心底发出“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的感慨,的确让人深思。

有一种观点认为,做生意并不需要读多少书,只要学会人情世故,懂得赚钱的手法,自然可以纵横商界。生活中也确实有大字不识的文盲赚到了大钱,而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下海”却被“淹死”了。这其实并不奇怪。做生意的确更需要商海弄潮的胆识与手腕、世事人情的洞明与练达,而这些东西都不是或者说大多不是从书本里可以学到的。尽管如此,书还是不可不读的。

读书的确是人求知益智的重要途径。书籍是人类文化智慧的库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向导和伴侣。由读书得来的学问不仅可以开发人的天赋,培养人的聪明才智,也可以造就人举措得体的风度。即使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谈判桌上,没有人会愿意和那些胸无点墨、举止粗鲁、开口就是银子的人打太多的交道。因此,即使是生意人,也不能只知人情世故、懂得赚钱的手段就可以了。为人不可不读书,生意人也不可不读书。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的问题。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胡雪岩也说:“光是读死书,做八股……倒不如一字不识。”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读死书。书读死了会上当,会成呆子。书上写的都是过去的东西,而我们每个人却生活在现实之中。过去的东西只有与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我们需要的东西。

同时,还应注意一个不断学习的问题。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生意事业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竞争。

阳光文化网络电视公司总裁,著名电视主持人才女杨澜对此感触特别深。

杨澜出生于北京,从小生长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园里。1986~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1990年刚毕业,她就凭借自身的实力和良好的文化背景参加了《正大综艺》对主持人的选拔赛,在上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正大综艺》的女主持人。

刚刚主持一个月,批评信就雪片般地飞来,她一辈子也没有受到那么多人指手画脚。经过一年左右,这种状况才慢慢结束。她也学会了接纳:这个世界上人太多了,如果想讨好每一个人,那你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在《正大综艺》的4年里,她逐渐成长为一名睿智果敢、收放自如的知识型主持人,也为该栏目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创造了收视之冠的佳绩。她本人也于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

但在一片叫好声中,杨澜并没有被这些荣誉冲昏头脑,她理智地认识到,主持人的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有吃青春饭的特征,如果不继续努力充实自己,主持生涯自然是短暂的。于是杨澜急流勇退,放下了中央电视台的“金话筒”,放弃了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发展机会,选择了出国留学,重新开始了学习生涯。当时很多人都替她惋惜,但是杨澜却说:“没有新鲜的话可说了,我知道那就是自己应该闭嘴的时候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杨澜的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她刚去美国的时候,读了半年的电影制作课程,后来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国际传媒。她在简陋的宿舍里开始了艰苦的学习过程。她曾彻夜不眠地写论文,也曾痛苦地怀疑过自己苦兮兮重新做学生到底为了什么?但当她的辛苦换来新闻写作课第一个10分时,她突然明白了得大于失。她感到自己曾经放弃的“小小浮名”根本无法与真实的长进相提并论。

她在美国大学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个性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国内的时候,受社会的潜移默化和父母教育的影响,她一直循规蹈矩,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单位是个好同事。到美国后,她发现世界上原本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思维方法。她不再偏执自己以前一贯接受的观点了。

1996年夏天,她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纪录片《2000年那一班》,此节目1997年1月24日在哥伦比亚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之先河。同年,杨澜又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制作了每周一期的《杨澜视线》,介绍美国文化与社会。该节目成功发行全国52个省市电视台,收视率在各地文艺节目中均获不俗成绩。同年7月,杨澜又被选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董,成为这所美国长青藤名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1997年4月,她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运用自己驾驭历史性、专题性电视节目的能力,一改以往电视主持人的被动地位,调动和吸引了观众和广告商,使传播、经营两丰收。1999年9月,杨澜从凤凰台辞职,组建了阳光文化网络电视公司。2000年4月,阳光股份在香港证交所借壳上市,同年11月阳光公司总市值为79亿港元,杨澜作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占35%的股份,市值6300万港元,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50强。

一个人既不能不读书,同时也要记住去读现实生活这部大书,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一般人要懂得这一点,生意人,特别是渴望有大成就的生意人更要懂得这一点。把读书与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结合起来,才能造就敏锐的商业眼光,无往而不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