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68:做善事可以扬好名声
胡雪岩说:“我们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我们做好事,就是求市面平静。好事不会白做,我要借此扬名。”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意人做善事的价值意义,也是胡雪岩成功商道的又一计谋。胡雪岩不仅是个行商的好手,还是乐善好施的人。对于行善做好事,他总是毫不犹豫,出手大方。
有一次,胡雪岩到湖州的大兴丝行检查。当时正值七月酷夏,天气炎热,瘟疫盛行,他吩咐丝行的伙计在自己的丝店前施茶施药。店门前放了茶缸茶杯,茶水里特意放上了清火败毒的药料,路人可以随意饮用;同时丝行的门口上方挂了一幅广告,上面写着:
“本行奉送避瘟丹、诸葛行军散,请内洽索取。”
如此一来,丝行门前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饮茶、领药者络绎不绝。对此,丝行“档手”李仪深颇为担心,对胡雪岩说:“胡先生,这样的事我们还是少做为好。一来此举花钱太多,会使收丝的资金困难;二来讨药的人太多,会影响丝行的生意。”
但是胡雪岩却不这样看,他对李仪深说:“这是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好事,既已开头就要做下去,况且现在生丝收得已差不多了,对生意影响并不大;前来讨药的人固然很多,但真正花的钱还是很有限的;再说,药对每个人而言,并不是如白花花的银子越多越好,那些已经讨过药的人,一定不好意思再来讨,讨药的人很快就会少起来的。”
这种善举,后来成了胡雪岩丝行收丝时的必有节目。他开的药店也是如此。除此而外,胡雪岩还在战乱之年广设粥场,发米票。岁寒时节又施棉衣,舍棺材……他做的善事数不胜数,很快就在浙江一带留下了“胡大善人”的好名声。
对一般的商人来说,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花这么多的钱财换来的仅仅是一个“善人”的好名声,似乎太不值得。其实,这正是胡雪岩超出常人的见识和眼光。
当生意人花钱去做善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他自己的生意创造更好的条件:一是受惠者可以自觉地、无价地宣传行善者的生意,这就给行善者的生意“招牌”镀了“金”;二是可以使百姓得到安抚。俗话说:“饥寒起盗心。”那些处于饥寒交迫中的人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自然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谋一条生路。而那些失去了生路又无人救助的人一旦起了“盗心”,真正吃亏的还是那些有钱人,因为一无所有的穷人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所以,适当的扶贫济困可以使他们得到必要的救助,能够安定社会,稳定市场,给自己正常的商务活动提供一个较好的外在环境,保证自己得到稳定的收入。
因此,胡雪岩所做的善事最终还是有其功利目的的。并且,在这个世界上,“义”与“利”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把追求利润和仁义之心结合起来,正是经营之路的正道,而不论偏重哪一方,都不能使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
义利兼顾,最终创造出极大的财富,使事业走向辉煌,这在加拿大商人林思齐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加拿大华人林思齐,是近20年来华人中颇负盛名的一位。1988年7 月27日,他接到加拿大联邦政府的通知,被马尔罗尼总理任命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督,任期为5年。同年9月9日,林先生在该省的省会维多利亚市的总督府内宣誓就职,成为加拿大立国以来首位华人总督。
林思齐祖籍广东揭阳市,1924年出生于香港。祖父林绍勋是牧师,父亲林子丰是香港教育家和金融家,是香港培正中学、浸会学院和嘉华银行的创办人。
林思齐1947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然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坦普尔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取得学位后,又到纽约大学研究经济学。1950年回到香港,从事过教育、工商、金融事业,曾任嘉华银行总经理。
1967年,44岁的他想利用50万加元现款及同等价值的嘉华银行股票,收购一家濒临倒闭的信托公司,但遭到家族成员的反对。于是他离开嘉华自行创业。当时他只有4万加元的资产,带着妻子和3个女儿移居到加拿大温哥华。
到达温哥华后,很久都找不到工作,一家5口人很快就把带去的钱花去一大半。林思齐一边找工作,一边进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夜校攻读房地产估值课程。作为一位年近半百的人,林思齐在生活重压之下还坚持读夜校,可见其惊人的决心和毅力。
掌握了一定的房地产业务知识后,林思齐找到了一份经纪工作。尽管他极为努力工作,但工资微薄,家庭生活仍较艰难。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出现一股移民加拿大的热潮。其中有位林思齐在嘉华银行工作时认识的老朋友,找到林思齐请他帮助在加拿大买地产,这位老朋友出自对林思齐的信任和了解,愿借钱给他合作经营房地产买卖。他们合作的方式是各出资一半,林思齐的资金由那位朋友先借给他。1973年,他们合作创建了加拿大国际房地产公司。
林思齐终于获得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他运用自己在美国读书及在加拿大夜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再加上在香港从事金融业务的经验,发挥合作者的资金作用,不断把握时机,购买地皮,然后与人合作,建成物业。在短短10年多时间内,林思齐已拥有20多处物业,价值达5亿多美元。
从1981年起,加拿大房地产业步入发展高峰期。林思齐迅速出售其中的大部分,把赢得的资金继续扩大经营,事业规模向加拿大全国及国际延伸。那时,他的财产估计已超过10亿美元。
在经济事业成功后,林思齐一直热心慈善公益活动。从1983年起,他每年捐赠超过100万美元的资金给各项慈善事业。他积极为加拿大华人服务,捐献大量钱财给有困难的华人及兴办图书馆。由此,1987年7月,他获得加拿大三级勋章,被誉为“杰出的华人慈善家”,一年后,他又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代表。
林思齐名利双收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捐善款、做善事的义举虽然出自商人的仁义之心,但其不可否认的客观效果则是为商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他们的生意事业树起了一块无价的金字招牌。
香港巨富李嘉诚也是这样一位经济事业成功后大做善事的大商人。他在商场上成功了,但并没有捂紧自己的钱袋,而是捐赠大量财物来兴义举、做善事。
1991年7月12日早晨,李嘉诚一边用早餐,一边听广播。忽然传来中国华东地区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他马上通知新华社香港分社,以四大公司名义捐出5000万港元赈灾,同时倡议全港市民掀起救灾热潮。数天后,汕头遭遇强台风灾害,他又以个人名义捐500万港元给汕头市政府。
李嘉诚慷慨解囊的善举义行在家乡广为流传,树起一座座心碑。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淡泊功名,保持低调。从不同意以他的名字为潮安、潮州两医院命名,甚至不愿参加剪彩仪式。
李嘉诚的这些善行义举显示了其崇高的人格和品德,但谁又能认为,李嘉诚的高尚形象没有给他的生意事业带来效益?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商人懂得了做善事扬好名声的巨大意义。很多富豪不仅是富有的实业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慈善家。他们到处捐款,济贫怜弱,资助教育,引来人们的纷纷赞誉。这样一来,他们的商业机构及产品就更多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西方一位跨国公司的总裁对这项事业甚至这样评价道:
“我们可以不要广告部,却不能不要慈善事业。广告总让人们觉得我们想赚他们的钱,可是慈善事业却能使他们丢掉防备心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们。”
这就是胡雪岩“做善事扬好名声”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