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贵在思考
学习贵在思考,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古代,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告诉人们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现代,毛泽东也说过:脑子好比一台机器,长久不用就会生锈,如果长久使用就会越用越灵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思考就会有收获。这两位伟人对思考的论述可谓深刻。
学习要思考,一个人只盲目地学习,而不去思考,他肯定成不了材。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学问的人看上去却显得比较迟钝,这是因为他在思考深邃的问题。
司空见惯中悟出学问
早在2200多年以前,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这个小小王国的国王亥尼洛为了炫耀自己的尊贵,召来一位金匠,拿出一定数量的黄金,命令金匠给他打一顶纯金的王冠。
过不多久,王冠做好了,金匠把它献给国王。这王冠做的好极了,国王越看越高兴,连声夸奖金匠的手艺高超。
过了一些时候,有一位大臣看到国王的兴头下去些了,就趁闲谈的机会向国王说道:“金匠给陛下新做的王冠确实很精巧,看了的人没有不赞叹的。不过,不知陛下是否考虑过这王冠里是不是有假呢?”
经这个大臣一说,国王果然有些疑心起来:谁敢保证那个金匠不是用银做成芯子,外面包了一层黄金来骗自己?于是请来了精通物理学和数学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虽然知识很渊博,但遇到这样大的难题还是第一次,一时不知从哪里下手才好。但他决心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就接受了国王的委托,不分昼夜地研究起来。
一天,一个仆人叫他去洗澡。仆人把澡盆的水放得太满了,他一进去水就向外流。他的身子浸入水里越多,水流出的也越多,他感到水对他身体的浮力也就越大。这本来是一司空见惯的现象,阿基米德从来没有对它留意过。可是现在,他好像忽然由这里发现了什么重要秘密似的。他把身子浸入澡盆,接着又抬出来;抬出来,接着又浸下去……他一边试着一边思索着。他感到:身子沉入水里的多少不同(即排挤出的水多少不同),受到的浮力也不同,沉入的愈多,受到的浮力也就愈大。由此,他联想到:如果那顶王冠是纯金的,没有掺假,那么,把它放到水里,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应该等于同样重量的黄金受到的浮力(王冠在空气中的重量和在水里的重量之差就是水对王冠的浮力);如果王冠里掺了银,则受到的浮力就会增大,因为银子的体积比同样重量的金子的体积大。
实验的结果表明,金匠果然在王冠里掺了假。金匠因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阿基米德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最终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上述故事说明了观察和思考对人的重要性,如果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没有注意到水的外溢,或把水的外溢仅仅看作司空见惯、很平常的一件事,没有多加注意,没有过多思考,那么阿基米德也就不会得出阿基米德定律。
从生活中思索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既不观察,也不做任何思考,他就不会从生活中学到什么。长期这样下去,眼界和思想只会处于低层次状态,人也得不到发展。要知道,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大环境获得成功。
人要获得成功就要扎根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可以使人成功的机遇,要想抓住这些机遇,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者,只有勤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才可从生活中得到想得到的东西。
多年前,有个叫约瑟夫的美国人,在加里福尼亚州的一个牧场当牧羊童。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他无法继续升学,只好替人家放羊。眼看着同学们都升学了,小约瑟夫也暗下决心:“我也得想个办法来读书,将来做一个大牧场的老板。”
于是,约瑟夫一边放羊,一边看书。他的工作只是把羊看好,不要让它们越过牧栅去损害农作物就行了。放牧栅是用若干支柱拉着四条铁丝围成的。
但当约瑟夫埋头读书时,牲口常常撞倒放牧栅,成群地跑到附近的田里去偷吃庄稼。每次发生这种事时,老板就冲着约瑟夫咆哮:“混蛋!放羊要什么学问!把书丢掉,好好看着羊!”
约瑟夫既要放羊,又不想放弃读书,便不得不思考能偷懒就偷懒的对策。他想:“难道没有一种可以加强放牧栅,使羊群跑不出来的办法吗?”于是,约瑟夫开始分析情况,看羊是怎样冲破放牧栅跑出去的。结果,他发现利用蔷薇做围墙的地方,尽管脆弱,但是从来没有被破坏过,而冲破的倒是那拉着粗铁丝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呢?他疑惑地观察蔷薇。“呵,对啦,原来蔷薇上长着刺。”他忽然发现了秘密并得到启发:“要是全部用蔷薇做围墙……”
于是,他砍了一些蔷薇枝条栽插在放牧栅的旁边。但当他一望几十米的牧栅想到蔷薇枝条的长度时,不禁心灰意冷。因为这办法太费劲,况且等全部蔷薇长成围墙能阻挡羊群时,那该是四五年以后的事了。
还有什么能偷懒就偷懒的好办法呢?当他下意识地敲了敲放牧栅上的铁丝时,忽然一个懒主意浮上心头:“能不能用细铁丝做成带刺的网呢?”于是,他弄来铁丝,按照“铁蔷薇”的创意动起手来。他把细铁丝剪成5厘米长的小段,然后缠在铁丝栅上,并将细铁丝的两端剪成尖刺。这种工作做起来很快,一天就完成了。翌日,约瑟夫故意隐匿起来观察羊的动静,想看看新办法是否奏效。羊一看约瑟夫不在,就像往常一样,把身体贴靠到放牧栅上想把它推倒,但好像被刺痛了身体,不久就纷纷退却了。“成功了!”约瑟夫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约瑟夫不仅可以偷懒看书了,而且因发明出“不用看守的铁丝网”受到牧场主的赞扬。富有商业头脑的牧场主建议与约瑟夫合伙开设工厂,专门生产这种新的围栅,以满足牧场的需要。于是,约瑟夫和牧场主又对最初发明进行了改进,设法将两根铁丝绞合起来,把剪短的铁丝夹在中间,改进后的铁丝网效果异常好。产品上市以后,订单纷至沓来,使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偷懒,约瑟夫又发明了一些制作铁丝网的工具和设备,既提高了产量,又降低了成本。
不久,带刺铁丝网的应用效果引起了陆军总部的重视,他们认为将其用作战场防御网是一种好工具。也正是军界的垂青,约瑟夫发明的铁丝网带来滚滚美元。据说,等到约瑟夫的发明专利权有效期届满时,他的财产曾动用11位会计师花费近一年的时间才统计出来。
谁能料到,一个贫贱的牧羊童从生活的思索中能获得新的发明,并带来巨大的财富。回首其走过的历程,怎能不为他的“能偷懒就偷懒”的思考问题方式拍案称奇。
不久前,山西出了个现代“大懒汉”,他的故事可能让你耳目一新。据报道,曹某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对种棉花兴趣尤浓。但种棉花工序比较复杂,劳动强度大。曹某想:有没有懒办法呢?于是,他尝试着不整枝、不打叉、不中耕、晚播种、单行大垄、株间疏稀。许多人见他这样懒,讥笑他种的是“懒棉花”。谁知懒人有懒福,曹某的“懒棉花”居然大获丰收,而且品质也不错。有关曹某的报道都说他懒得有理、懒得有利。
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劳动精神固然可贵,但作为一种再现性劳动,是无论如何不会与发明创造结缘的。生活中,如果想少出力也能办成事、能够偷懒就偷懒,或许能捕捉到发明创造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