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落地凭实力

落地凭实力

时间:2023-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家点悟如果有了较高的行动意愿,找对了行动的方法,端正了角色定位之后,再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作为职业经理人,除了自身具有强烈的意愿以外,还要带领下属形成较高意愿。意愿不足是行动力的杀手,是首要问题。也就是说,意愿通常来自于动力或压力。同时,职业经理人还需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

专家点悟

如果有了较高的行动意愿,找对了行动的方法,端正了角色定位之后,再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领导要有用人的能力、识人的本事、容人的胸怀、爱人的良心,决策要及时、准确,最终凭实力去驾驭管理、掌控未来。

图6-1 领导掌控肯干的角色

伟大的创举总是源于伟大的思想。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思想并不是人生的目标,而最终结果上的差别可能就在于其意愿的强弱。

作为职业经理人,除了自身具有强烈的意愿以外,还要带领下属形成较高意愿。

在工作当中,一些人积极性不高,能动性不足,就是由于意愿不足。意愿不足是行动力的杀手,是首要问题。如果意愿是零,即使有较强的执行力,良好的执行策略,行动力还是为零。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管理者,意愿是非常重要的,意愿越大,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意愿的问题也通常指我们的心态,人是理性和现实的动物,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了解能否从中得到好处?也就是说,意愿通常来自于动力或压力。

如果一个企业里的员工没有强烈的意愿,其行动力肯定是低下的。意愿低下主要表现在:

(1)理由太多,完不成工作总是喜欢找借口。

(2)粗枝大叶,工作过程中喜欢投机取巧。

(3)配合太差,在工作中过分强调自我,争名夺利。

(4)讲条件,耍大牌,居功自傲。

针对以上意愿低下的主要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行动意愿。

具有高意愿的员工愿意服从企业管理者的安排,对工作兢兢业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表现”和“三个要素”。三个表现: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个要素:认可企业理念,认可领导理念,认可忠诚理念。

图6-2 高意愿的表现

意愿的提升到底从哪里来呢?企业的一个团队或一个员工为什么要有意愿呢?

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做事的理由,让自己做事。其次,给自己一个要把事情做好的理由。

一个人是否有意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做事的动力;二是做事的压力。

当目标变得非常明确时,人在工作中才会有动力,才会付诸行动。而只有找到激发你积极行动的动力,同时冷静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努力化压力为动力,你的思想才会引导你的行为去完成工作的使命!

人生如戏,岁月蹉跎,每个人在自己的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尽情挥洒着欢乐与悲伤。

如果将公司比作一个舞台,在公司这个纵向结构的小社会里,你可能扮演着上司或下属的角色,更可能同时要扮演这两个不同的社会角色。

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学习如何与不同身份的职场人士相处,将使你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作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你必须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下属、同事和上司。

分公司经理、部门经理在自己管辖区域或部门扮演着领导的角色,但更重要的是在此领域他是经营者的替身,能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完成公司的各项任务,并对上司负责。而作为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应当将对方视为内部客户,如果公司的各部门经理彼此将对方作为自己的经销商、供应商或消费者来对待,并将服务落实到每个环节,那么,这将是一个不可战胜的高绩效团队。

由于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定位和一线的员工有很大的不同,与最高层的老板也有区别,因此他的角色特点是:

第一,职业经理人在战略家面前更多的体现于行动的一面,就是在企业家和上级领导面前,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行动家和执行者。所以,他们要执行上级的命令,同时需要延伸上级的意志。

第二,在行动家面前要体现出战略。哪些是行动家呢?下属就是行动家。他需要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要体现出上级的意图。这时,职业经理人要有计划,因为,他要告诉下属,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同时,职业经理人还需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其工作职责是什么?就是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让人力达到最佳绩效。德鲁克曾说过:“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使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要达到这一效果,需要管理者的组织能力,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合的职位上。

作为职业经理人,从角色定位上看,他应该充当上司和下属的两种角色。

首先,在下属面前,他是领导,面对困难时,他能独当一面,排兵布将。同时,在上司面前,他又是一个很好的臂膀。

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在于他能做多少具体事务,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准确认知自己在不同级别的角色定位后,发动集体的力量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约翰·科特曾说过:“取得成功的方法,75%~80%靠领导,20%~25%靠管理。”这里所说的领导,是领导行为,领导行为靠人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而这种意识和能力主要指领导的掌控能力。无论对于一支团队,还是企业的发展,领导者的掌控能力是企业能否有效运转的前提,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做好领导,才有好的领导行为,才有企业的成功。

如何做好领导又是一门高深的大学问。

下面给大家分析一则由巩汉林和赵丽蓉扮演的小品:

巩汉林扮演儿子,赵丽蓉扮演母亲。有一天儿子被公司提升为科长,他告诉母亲,母亲很替他高兴。但儿子突然显得很沉闷,说:“我有一个困惑,我升为科长了,明天怎么去单位呢?我明天昂头走路,大家会认为很高傲。如果我要低头走路,大家会不会认为我没有底气?”母亲听后很生气,说:“儿子,明天去上班就做你自己,你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是一个新任领导在上任之前复杂内心的真实写照。

曾经在我第一次担任地区经理时,也有过同样的内心矛盾。

其实,这只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心理。我曾经和宁波的一家企业老板也谈论了这个问题。他说:“谢老师,一个好领导是怎样修炼出来的?”我听后很惊讶,告诉他“领导力不需要修炼,需要实践”。

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力首先应看其是否具有威信。而威信不在于修炼,需要自己的实践。所以,无论你是刚刚上任的主管,还是在位多年的骨干,你应谨记,领导力在于实践而不是修炼。

根据词性的不同,可将领导划分为名词的领导和动词的领导。

名词的领导有两层含义,一是领袖。领袖是组织上的领袖,也是精神上的领袖。二是向导。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个好的领导,也是一个会用人、会决策的领导。我曾在《二次创业的操盘部署》一文中提到领导用人的三个技巧,一是用师者王天下;二是用友者霸天下;三是用徒者失天下。领导会决策,要求决策的准确率高、决策的速度和果断性强、决策的正确效果明显。

动词的领导是指能够领先开导,带领人群,鼓动风潮。

做领导就要做领先开导,鼓动风潮。因此,要做三件事,即引导、指导和督导。第一,引导。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调整下属的心态,让他热爱公司。第二,指导。指导他如何出色地完成工作,比如,在工作方法,技巧上加以指导。第三,督导。督导是指对工作的督导、效果的督导、方法的督导等。

在《领导操盘力》当中,我提到,领导是教练员,是鼓动家,是政治家,是领航员,是战略家。

作为一个杰出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有自己的领导特色。要把握好处事的哲学,上能为领导出谋划策,下能安抚好员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每一位职场人士,都身处在一场无形的职场奥运会中。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要想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必须靠自身的实力说话。

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偏挑专业对口,且具有高学历的人才。比如,某些企业招聘主管专挑海归派的博士、博士后。他们认为,这些人才不仅有国际化的视野,并且都有高学历,在国外都有成功的经历,因此以年薪数十万元、数百万元为诱饵,极力保留这些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其实在国内企业未必受用,企业的绩效不一定能得到提升。那么对企业有所贡献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是表面的学历、职称或身份,而是内在的东西,主要是指解决实际问题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检验,它和学历职称没有必然联系。

拥有高学历并不等于就会拥有一份好工作。虽然我们不否认高学历文凭在求职过程中会助我们一臂之力,但是,工作需要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一副美丽的躯壳。真正的能力并不等于学历,没有能力,你就是社会的奴隶,乃至被社会所抛弃。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人一听是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并且专业也对口,马上就可以去做主管。结果不到两个月,要么主动提出辞职,要么被老板炒了鱿鱼。

为什么?因为缺少实践,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再高的学位也名不副实。

走遍大江南北,我在呼吁一件事情,企业的主管不能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当中选拔。因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即便他工作能力再强,没有得到锻炼,就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所以,企业的主管应该从基层中选拔。

虽然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但并不是上大学浪费时间。学校教育不培养企业家,工商管理学院也不培养企业家,因为工商管理学院只是给了学生作为企业家的轮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

如果把企业比作土壤,把职业经理人比作种子,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企业里,就应该像种子一样在土壤里成活,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才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那么,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呢?

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决策及管理的正确与高效的前提是,职业经理人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生存和发展能力。

职业经理人应提升以下能力:第一,正直的人格魅力;第二,准确的判断能力;第三,成熟、自信和沟通的公关能力;第四,善于处理危机或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五,精通市场经济知识及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运作能力;第六,创新精神与战略远见;第七,较强的理财能力;第八,坚持不断学习新知识。

总之,职业经理人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深入了解当今国内乃至世界上本行业的前沿情况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战略性的远见卓识和高质量的决策水平。

能力不等于文凭,能力是什么?70%的民营企业老板没有文化,但是他们具备了管理企业的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会发现问题

(1)学会在工作中找差距:一是目标和结果的差距;二是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首先,从目标上找差距。目标是一个人工作的方向,如果和别人的目标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其结果所达到的高度很可能不一样。

其次,从结果中找差距。结果最能说明问题所在,如果别人取得成功,而自己没有获得相同或者更高的成功。其结果是,要么方法不对,要么方向不对。同时,应该随时与同事、上司、同行比较,比较才能发现差距、发现问题。

图6-3 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

(2)学会在工作中找“瓶颈”。

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满意,那么,就应该找出降低工作效率的原因。如果工作效率已经很高,那也应该分析阻碍继续提高的原因。

其次,从团队中找原因。找出影响整个团队协作提高的症结。

(3)学会在工作中找支点。什么叫支点?支点就是起跳点。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但当问题出来时,支点放在哪里呢?第一点,关键推动力。什么叫关键推动力?就是有了它,这个事情就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第二点,改善落脚点。就是你工作改进的落脚点在哪里?

2.学会分析问题

怎样分析问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许这句话过于简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具体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

(1)分析问题要有深度。对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

(2)分析问题要有高度。分析问题时,要有高度概括、高度归纳、高度总结的能力。

(3)分析问题要有广度。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出现的,因果关系总是一环扣一环,所以,不要只盯住一个环节而忽视对整体的系统分析。看问题应由表及里、由外向内,把一件孤立的事物放到一个系统当中去考虑。

(4)分析问题要有精度。精度,即准确性。

(5)分析问题要有跨度。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重复性,你现在面临的问题也许别人曾经也遇到过。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要养成瞻前顾后的习惯。

(6)分析问题要有力度。分析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从他人身上挑毛病。所以,当遇到问题时,先剖析自己,然后再分析别人。

3.学会解决问题

问题出现后,许多管理者通常按照常规办法作处理。其实,遵循常规就是遵循一般规律性。但是,事物除了存在一般规律性,还有特殊性。所以,一个问题往往存在多种解决办法,而常规的解决办法未必就是最好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都有主次之分,这里介绍三种最重要的方法:

(1)集中精力解决。聚焦一个关键点,不达目的不罢休。

拿破仑·希尔曾说过:“我们不能把目标放在真空里,因为目标指挥着我们的注意力朝向问题的解决或机会的掌握。你必须配合自己的需要、希望,看什么需要留意。”如果大面积撒网,不把它们集中到特定的问题上,有限的精力就会被过度分散,从而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2)有序推进工作。中国有句俗话“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同样,解决问题时,必须规划阶段目标,分阶段地解决。

(3)寻找核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集中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