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时间:2023-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一对儿女的别样教育自从十年前生了女儿,朋友们就不断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会用当年教育儿子《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的方法教你女儿吗?”这十年来,我的儿子由史蒂文森高中,进入哈佛大学,且成为博士候选人。而事实证明,她过得很好、很快乐、很健康也很成功。更要呼吁老师、家长,让我们的孩子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一对儿女的别样教育

自从十年前生了女儿,朋友们就不断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会用当年教育儿子《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的方法教你女儿吗?”

每次他们问,我的答案都一样:

“不会!”“不会!”“不会!”

“为什么?你偏心!”他们必定这样反应。

我则会很肯定地说:

“因为时代、环境以及我自己都跟当年不一样了。”

可不是吗?

当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才进入社会,每天张牙舞爪地出外打拼,回家当然对儿子的要求严;但是今天,我已经半百,动作和缓了,心情平静了,处事圆融了,因为自己逐渐往老走去,对生命也更为尊重了,当然对于孩子的态度也会不同。

这十年来,我的儿子由史蒂文森高中,进入哈佛大学,且成为博士候选人。虽然事实似乎证明我的教育成功,但是专攻心理学的儿子,也已经能从客观的角度,批评我的教育方法。

他会说:“其实小时候我什么都懂,也知道该做什么,但我就是不动,等着你们催我,反正到时候,你们就会催了嘛!”

他也对我说,他们做实验,拿许多油盐酱醋糖给幼儿,幼儿东尝尝、西尝尝,有时候吃到难吃的,立刻大声哭起来,但是你会发现,如果那种营养是他必需的,他即使不爱,等一下还是会吃。由此可知,人天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

也由此,我对着晚来的女儿,有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从来不体罚她、绝少骂她,甚至从来不逼她做功课、弹琴。

我认为人就是人,人有一种天生向上的本能。我要做个试验,看看如果我完全不逼她,她是不是一样知道每天把功课做好。

过去教儿子,我要他样样拿第一,现在却对女儿说:“让别人享受一下拿第一的感觉,不是很好吗?”因为我希望她在争强斗胜中,也能有宽阔的胸怀。

过去儿子学校的家长会,我很少去,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好,但是现在女儿有家长会,我一定出席,因为我要吸取西方的教育理念。

我甚至做过一些从传统角度看,非常不对的事——

我居然在孩子上课期间,为女儿请假,带她去迪斯尼乐园,理由是“非假期,人比较少”。

谁能想到当我怯怯地向老师请假时,那老师居然笑道:

“她的功课很好,请几天假当然没问题,而且一家人去迪斯尼乐园的经验是难得的。”

为女儿写书

说实话,带女儿的这十年间,我比以前轻松多了,不曾有过一次冒火的记录。而事实证明,她过得很好、很快乐、很健康也很成功。

正因为女儿不像儿子以前有那么多问题,父女也没什么争执,所以我本来没有计划为女儿写本书,我觉得她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地长大,我好像“无为而治”,又何必写什么呢?

只是,自从我近几年,在台北办了青少年免费咨商中心之后,又觉得有许多感慨,使我不得不动手写成这本书。

我在台北的邻居有个小女儿。前几年总在电梯里遇见做妈妈的拉着女儿冲进冲出,说是刚上完儿童画和钢琴,又要去补习珠算。

我没听过那小女孩打算盘的声音,也没见过她的画,倒是常聆赏她的琴音,使我想起纽约的女儿。

只是,去年九月之后,就再也听不见她弹琴了。倒是七点不到,就听见关门的声音,据说是去上国中早自习;晚上,有时候我下班很晚,回家,看到一个小小的黑影走在前面,比我的背还弓,原来她刚补习完。

不止我台北的邻居,连大陆的中学生都写信给我,说他们只见得到“三光”,在星光里上学,在灯光下读书,在月光下回家。

有时候,我也好奇,找些台湾小朋友的课本来看,发现教科书都编得好极了,譬如算术,不再只是背公式,而是由数学的概念开始,教孩子数豆子、切方块,真正学好“活数学”。

只是当我看那些家长大呼小叫地教孩子时,又吓出一身汗。他们居然把自己小时候死板的公式,又强加给孩子,大吼着:“不用管!你这样套进去就成了。”

而当我表达意见的时候,那家长理直气壮地说:

“最重要是考上好学校,管他怎么做,答案对,就成了。”

不要拿考试逼孩子

谈到考学校,至今我还会梦到三十多年前的大专联考,浑身大汗地由梦中惊醒。

“考”,对我们这一代有了多大的伤害?

老同学聚会,一个个都少了头发、多了毛病,大家都说我们似乎远不如上一代健康。

可不是吗?李远哲说他当年虽然躲轰炸,跑到郊外,却觉得好快乐。我们上一代虽然在战乱中成长,但是他们也躲过了“灯光与教鞭下,长期无休止的高压”。

但是,三四十年前高压,还有话说。现在早施行了九年国教,接着高中联考也将废除;大学有了甄试,甄试不上,联考的录取率也远高于过去。加上一个事实——大学愈来愈多,留学愈来愈容易,而且我们的“生育率”比法国都低了。

只怕再过几年,大学得到外面请学生入学。

明明眼前一片光明,师长们为什么还要那样逼孩子呢?

把童年还给孩子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看电影,因为前几排有人坐在垫了书本的座椅上,中间就有人坐到椅背上,最后面的人则不得不站在“把手”上。

我眼前常浮起那一幕,心想,这社会不就如此吗?他的孩子补习了,你的孩子就不能不补,否则补得多的当然考得好;相对地,你的孩子就会被“比”下去。

只是,到头来有谁能好好看一场电影?又有哪个孩子能真正享有他美好的童年?

每次我的儿子归国,我看他与国内大学的菁英聊天,都暗想,我的儿子虽然在史蒂文森辛苦,但比起国内的学生还是轻松,难道我儿子的学问会远远及不上国内的学生吗?

人的一生只能年轻一次。过去,就再也拾不回了。

甚至可以说,人在少年时受到恶补的伤害,会影响一生,把那伤害又强加在他自己孩子的身上,再剥夺孩子的少年岁月,而且不自知。

点亮年轻人的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苦难的中国,把这两句名言,也化作苦难。即使窗已不再寒,为学也不再只为金榜题名,还是让我们的下一代背着,走入二十一世纪。

在这许多愤慨中,我一方面盼望国内教育单位遏制补习,呼吁有钱人输资兴学。更要呼吁老师、家长,让我们的孩子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我们自己已经老去了,别让他们再失去!

因此,我写了这本书,表面看,它只是给我女儿的一封信。实际谈的是美、是爱、是公义、是关怀、是开阔……童年是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为孩子早早打开一扇扇窗,让他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啊!

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我衷心盼望它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

我的女儿叫小帆,如我一样,她也很平凡,我希望她扬帆万里,快意乘风,更盼望透过这些平凡的文章,对每位小朋友说:

“你们都好幸运,生在今天这个富裕的时代。祝你们不忧不惧,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本文为刘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一书的序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