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互包容的争执者南宋时,有两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一位是朱熹,还有一位是陆九渊。陆九渊和朱熹各自坚持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陆九渊在书院演讲中深刻地剖析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理有据,使许多身受科举所害的学生得益匪浅,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悔恨莫及。朱熹对陆九渊的讲课也倍加赞赏。
相互包容的争执者
南宋时,有两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一位是朱熹(1130—1200年),还有一位是陆九渊(1139—1193年)。朱熹主张:“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从事教育50多年,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要教育学生明白道理,必须多读书。而陆九渊与他的哥哥陆九韶、陆九龄提出“心即理”学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心是唯一的实在。试图证明一切道德要求都是人心所固有,也是永不变化的。所以为学的方法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书读多了反而会变得糊涂。陆九渊和朱熹各自坚持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为此他们唇枪舌剑,争论了10多年,结果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可喜的是,尽管这两位当时颇有影响的学者长年为这水火不相容的思想争执不休,但是学术上的分歧丝毫不妨碍他们之间互相敬重的友情。他们都非常宽容大度。还互拜为师,取长补短,完全没有门户之见。朱熹曾在庐山脚下办了一个白鹿洞书院,他热情邀请陆九渊去那里讲学。陆九渊也爽快答应,欣然前往。陆九渊在书院演讲中深刻地剖析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理有据,使许多身受科举所害的学生得益匪浅,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悔恨莫及。朱熹对陆九渊的讲课也倍加赞赏。后来,朱熹还特地把陆九渊的有关治学警句镌刻在书院门口的石碑上,以表示对陆九渊的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