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太宗纳谏

唐太宗纳谏

时间:2023-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纳谏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继位称帝,即唐太宗。据记载,魏徵任职期间,共向唐太宗先后陈谏二百余事。只要知道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徵都会据理力争,毫不畏惧。但唐太宗却有所不同,他能时时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终于成为历史上备受赞颂的明主。公元643年,魏徵病逝了,唐太宗为失去这样一个敢于直谏的宰相深感哀痛。

唐太宗纳谏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继位称帝,即唐太宗。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一直向李建成力谏早日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后又任命他为秘书监、侍中。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魏徵向唐太宗提出了许多建议和主张,例如一直流传后世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等。据记载,魏徵任职期间,共向唐太宗先后陈谏二百余事。只要知道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徵都会据理力争,毫不畏惧。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倘若只有魏徵的敢于直谏,没有唐太宗善于纳谏的宽大胸襟,魏徵的“敢”、“直”都只能是自找死路而已。众所周知,自古以来,皇帝的尊严是不可触犯的,谁要触犯了天威,惹来“龙颜大怒”,必然会因“犯上欺君”而落得个可悲的下场。但唐太宗却有所不同,他能时时以“亡隋为戒”,任贤纳谏,终于成为历史上备受赞颂的明主。

公元643年,魏徵病逝了,唐太宗为失去这样一个敢于直谏的宰相深感哀痛。他流着眼泪说:“用铜做镜子,可以让人将衣帽穿戴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交替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现在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啊!”

正因为唐太宗有这样不凡的气魄和开阔的胸襟,大唐帝国才得以“经济发展”“百姓安乐”,出现了历史上“贞观之治”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