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认真:不要做“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
倘若你无法成为高山上挺拔的苍松,那么,就做山谷中最洁白的百合花。因为成就不在于事业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尽心尽力地去做。
如果你是智者,要牢记一句:“成功由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血汗组成。”如果你是愚者,更要记住:“勤能补拙,必须付出更多血汗。”
高尔基曾说:“天才即是劳动。”歌德说:“天才所应有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皆为对真理的热爱。”海涅说:“人们常高谈阔论天才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链那样勤奋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精妙地联结起来。”
显然,“勤奋劳动”,“耐心”,“热爱真理”,对工作“坚持住”,都在实践中促进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所以,在研究成功者的智能结构时,不能忽略那些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又叫“人格因素”。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只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愚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起来。
曾有学者查阅过世界上53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47名艺术家(包括诗人、文学家、画家)的传记,发现除了聪慧,他们还有以下共同的人格品质:勤奋好学,工作不知疲倦;为实现理想,勇于直面各种困难;坚信自己的事业定会成功;争强好胜,有进取心,有高度责任感。可见,在文艺与科学上卓有成绩的人,并非都是智力优越,也与其本人主观上的艰苦奋斗分不开。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家境贫寒。他想当演员,但剧团经理嫌他太瘦;他又去拜访一位舞蹈家,结果被奚落一番后轰了出来,流浪街头。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童年的高尔基,也并未表现出任何天才的特质。起初他想当演员,报考时未被看中;他偷偷地学习写诗,把写成的一大本诗稿送给柯洛连科审阅,得到的评价是:“我觉得你的诗很难懂。”高尔基伤心地把诗稿烧了。在后来漫长的生活中,他发愤读书,并不断积累人生经验,终于成为蜚声文坛的文豪。
安徒生和高尔基的成长道路说明,才能有极大的可塑性。人才成长的非智力因素较多,有些表现为社会责任感、理想或志向;有些表现为个人心理和人格特征,譬如有志气、有恒心、有毅力、不自卑,在成绩面前永不止步;还有些表现为人生道路上的机遇。
其实,如果研究名人的成长道路,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位是一帆风顺的。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他年轻时便身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自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读研究生,但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赖一个安装在轮椅上的小对讲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交谈;他阅读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甚至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一张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
但霍金并没因病痛的折磨而减少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大师,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及量子宇宙论不仅轰动了自然科学界,而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现在此书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在西方任何一个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就会被人看不起。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勤奋换来的。大思想家孔子为取悦母亲,挑灯夜读,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才学会了母亲教给他的生字。他的继承人孟子也并非一个天生就学富五车的人。孟子幼时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孟母为了教育儿子甚至搬了三次家,剪断正在织的布匹开导他,才使孟子明白必须努力勤奋才会成才。
即使有许多天分,如果后天不努力,也只会变成一个碌碌无为之人。还记得王安石的《伤仲永》吧,因为后天不努力,天分极高的仲永最终落得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若想成才,便必须努力!在成才道路上,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学识、才能以及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努力争取主客观契合。实践告诉我们,成功只光顾为理想付出心血的实干家。
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做事、立业的一个不可更改的法则。任何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并且养成勤劳的习惯。记住: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
多一些行动,就与成功靠近一点
如果说,人世间有天才存在,那也只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用来浇灌成功之花的汗水。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勤奋和刻苦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阿春和阿来是高中同学,高考的成绩也不相上下,同时考入了某大学,但就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阿春的母亲突患急症入院急救,经查确诊为脑出血,因抢救及时无生命危险,但却从此成了植物人。这无疑给那个本不宽裕的家庭造成了重创,望着白发愁眉的老父和躺在特护间里的老母,阿春决定放弃学业,以帮老父维持这个家的生计。为了偿还给母亲治病欠下的债,他决定出去打工。
在建筑工地上,阿春起初是个苦力工,由于有些文化底子,经理有意要阿春到后勤去搞搞预算什么的,但后勤是固定工资,收入稳定但不高,阿春就请经理给安排在一线赚钱多点的岗位。在工作期间,阿春边干边学,不耻下问,很勤快,对任何不懂的东西都向有关的师傅请教。在实践中虚心学习,阿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掌握了几种主要建筑工程必备的技术。但这只是实际操作知识,阿春又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购置了建筑设计、识图、间架结构等有关书籍资料,开始在蚊子叮、灯光暗的工棚里学习。
偶尔与阿来通信,他在信里给阿春描述大学的生活如何地丰富多彩。信上说,大学里可以和同学处对象,进舞厅,同学们可以到校外去聚餐野游喝酒。阿春写信说自己打工的条件很苦,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劝阿来要珍惜那里优越的学习机会和条件。阿来回信说在大学里学习一点都不紧张,学得只要别太差,一样会拿到毕业证的。
第二年,阿春基本掌握了基建的各种操作技术和原理,渐渐由技术员提升为副经理。由于阿春的好学肯干以及扎实的功底,公司试着给阿春一些小项目让其去施工。由于措施得当且管理到位,阿春的每个项目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在这期间,阿春仍没放弃学习,自修了哈佛管理学中的系列教程,还选学了一些和建筑有关的课程,计划参加自考。
第三年,公司成立分部,在竞选经理时,阿春以优秀的成绩成功当选,他准备在这个行业中一展宏图、建功立业。
同年六月,上大学的阿来毕业了,由于平时学习不刻苦,学业成绩很不理想,他勉强拿到毕业证。因此,在各个用人单位选聘时都落选,最后只有一家小公司看中他去试用半年。由于刚毕业且处于实习期,工资不高,工作条件不理想,阿来很恼火。再加上他学习成绩不佳,而且工作态度不端正,双方均不满意,只好握手言别:阿来失业了。
此时的阿春已是有近千人的工程公司的经理,但仍在远程教育网上进修与业务相关的课程。阿来找到阿春要给他做助手:“朋友嘛,给点照顾。”阿春说:“来干可以,但我这里也只问效益和贡献,没有朋友和照顾。若拿得出真才实学,到哪儿都会被承认,仅靠朋友和照顾,那是对你也是对公司的失职。”
刚开始时能力的强弱并不能决定成功与否。学习中,即便是资质平庸的人,只要他用心专一,假以时日,也必有所成。相反,就算天资聪颖,如果心浮气躁,用心不专,只能一事无成。
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学校教育仅仅提供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家庭、邻里、社区、社团、企业等各种各样的环境与机构其实都是终身学习的一环。请永远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勤奋——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
勤奋是抵达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阶梯,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环境中,只要你肯勤快,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天道酬勤。
台湾的电脑专家兼诗人范光陵先生,在美国取得斯顿豪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和犹他州立大学的哲学博士,后来又专攻电脑,很早写出一本《电脑和你》的通俗读物,畅销于台湾和东南亚。他又在国际上奔走呼号,推动成立电脑协会,举办电脑讲座,召开电脑国际会议,到处发表关于电脑的演讲。由于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泰国国王亲自向他颁发电脑成就奖,英国皇家学院授予他国际杰出成就奖。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刚毕业到美国时也是靠打工吃苦混出来的。开始时,他在一家叫汤姆·陈的餐馆做一份打杂的活。
每天工作11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餐馆中最脏最累的活全得干,月薪为280美元。
倒垃圾、刷厕所、洗盘碗、切洋葱、剥冻鸡皮……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餐馆里的人大大小小全是他的上司:大厨、二厨……甚至资深杂工也是上司,谁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动辄训斥或随意作弄:
“笨蛋!那么笨的脑子,哪是什么留学生!”
范先生不但能吃大苦,还能受侮辱,这就不单是毅力,还与他怀揣事业雄心分不开。
在两年里,他打过各种各样的工——洗盘碗、收盘碗、做茶房、端茶送水、卖咖啡、做小工、做收银员、售货员……
他曾穷到口袋里没有一分钱,于是整天只喝清水、咽面包屑,但他仍然抱着雄心不停地思索,想找出一条路来。
后来,他挣到钱,上了大学,念研究生,获得了企管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公认的电脑专家和诗人,圆了自己的梦,实现了理想。
世事从来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怕吃苦或贪图安逸就成不了大事。试想,哪位杰出人物不是吃过苦才奋斗出来的?
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的著名诗人,估计他不会知道司马光睡“警枕”。
但据说为了早起他也用圆木枕头警醒自己。他与司马光为了警策自己,想到一块儿去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所以,要成就大事业,必须得有激情盎然的雄心,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许多既不少情商又不乏智商的优秀人才就因为不够勤奋缺少毅力而不能成就事业,这不是社会、环境的错,更不是命运的错,而是一种自我放弃的错。
科幻大师凡尔纳的一生写了几十部科幻小说,诸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这些小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他本人也被喻为科幻小说的开山祖师。但是,在最初的很长时间里,他写的科幻小说总被退稿。一封封的退稿信曾经使他近乎精神崩溃,甚至将书稿扔到火炉里去。还好妻子眼疾手快,抢下书稿,并和颜悦色地劝丈夫不要泄气,自会有识宝的人。事实证明凡尔纳确是千里马,后来他再投出版社,被一位编辑看好,答应出版。出版之后,作品大受读者欢迎。这家出版社又向他约稿子,他便把堆在屋里的一部部书稿送去,这次它们都顺利出版了。
这一段文坛佳话不仅道出了笔耕的艰难,更道出了毅力的重要:壮志雄心也需结合决不气馁的恒心,才可能胜利!
很多人想找一条抵达成功的捷径,但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勤”字正是不可缺少的习惯。
古时,有位姓王的大户子弟,从小喜爱道术,他听人说崂山上有很多得道仙人,就前去学道。
王生找到一清幽静寂的庙宇,只见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他满头的白发垂挂至衣领处,精神豪迈,气度不凡。王生连忙上前磕头行礼,并且与他交谈起来。交谈中,王生发现老道讲的道理深奥玄妙,便恳求拜他为师。道士佯拒道:“只怕你娇生惯养,性质懒惰,吃不了苦。”王生连忙答:“我能吃苦。”老道便把他暂留在庙中。次日,在师父的吩咐下王生随众人上山砍柴。
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足都磨出了很厚的茧子,他忍受不了这般艰苦的生活,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还未向他传授任何道术。王生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辞:“弟子自几百里外前来投拜您,不指望学到长生不老的仙术,但没想连最皮毛的技术都一无所获。如今已经过去三个月,每天都早出晚归在山里砍柴,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老道听了大笑说:“我一早就料你不能吃苦,果然如此,别急,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听老道这样说,又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劳作了这么多天,若是师父教我些小技术便不枉我此行了。”老道问:“你想学什么呢?”王生说:“常见师父不论走到哪儿,墙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学到这个法术我就满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并领他来到一面墙前,传授了秘诀,说:“念完秘诀后喊声‘进去’,就可以进去了。”王生呆呆对着墙壁,却不敢走过去。老道鼓励:“试试看。”王生只好慢慢走过去,到墙壁前被挡住了。
老道指点:“要低头猛冲,不要犹豫。”当他照老道的话猛向前冲,竟然真的未受阻碍,睁眼发现已在墙外。王生高兴极了,再穿墙而回,向老道致谢,老道告诫说:“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否则就不灵验了。”说完,便让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中自得不已,告诉妻子自己可以穿越厚硬的墙壁无阻。见妻子不相信,王生便按照老道教授的方法,离开墙壁数尺,低头猛冲过去,结果撞在墙壁上,立即扑倒在地。
懒惰不改却想获得成功,必定会碰壁。如果说王生的故事是一个懒惰者的故事,那么,故事中的教训就该是所有懒惰者的教训了。
没有谁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我们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任何成功者的身上都有勤劳的品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才云集。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竞争令人时刻体会到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
我们每一个健康积极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想在成功中领略人生美景,但成功绝不是可轻易予人的,只有那些随身带上勤奋的人,才能用自己辛勤劳作的双手获得幸福与快乐。
世上无难事,只怕工作狂
任何将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不可能爬上成功的梯子。只有那些热爱事业,对所追求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的人,才可能获得人生的成功。
日本人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奇迹,他们有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工作狂。这话形象地阐明了敬业和成功之间的关系。
敬业,意味着对事业的全身心的投入,意味着承受常人所无法承受的苦痛,意味着长时间的艰苦劳动,意味着接受前进中任何障碍的挑战。
张培豫是一位世界驰名的指挥家。在西方乐坛上,指挥行业是男士的领地。张培豫却打入欧洲乐坛,并出任德国卡塞尔歌剧院首席指挥。
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称张培豫是“天生的指挥家”。他说:“我认为她在音乐上有无限的才华与能力,并有足够的音乐经验,足以担任一个高水准的乐团的领导。”指挥家小泽征尔、马泽尔·罗林也均称赞她才华洋溢。
张培豫极其敬业,她曾创下一个月内指挥三场高水平音乐会的纪录,也曾在不到半年指挥过八场演出。
《人民音乐》的一篇文章形容她:像一架上满了发条的钟,在不停地转着走着。
张培豫以严格要求乐队而闻名,但她最苛责的还是自己。她具有为了艺术不顾一切的精神。
青年张培豫只是台湾省的一名乡村女教师,她调教有方,三次率团夺取台湾中部小学合唱比赛冠军。一次演出前,她摔伤了,必须静养,她却坚持打着石膏去参加排练和演出。一位台湾教育奖学金评委目睹此景,深为感动,主动替她申请赴奥地利留学的奖学金,实现了她到音乐之国求学的夙愿。
张培豫的敬业精神,不仅为她带来了启动音乐事业的重要机遇,也是她事业成功的根本。
有一次,在指挥贝多芬专场音乐会之前,她突然生病了,大家都担心演出会推迟。熟悉她性格的大提琴家司徒志文却说:“只要不倒下,她就会不顾一切坚持演出。”
果然,她随后如期而至,并且执棒曲目还是力度最大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月后,另一场演出上台前她一直头疼,吃了几片止痛药后就又出现在指挥台上。她说:“或许我可以节省点儿力气,但对音乐我一向全力以赴。”
张培豫曾对记者说:
“我的心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音乐是自我的心里流出来的,全是我的肺腑之言……当我把音乐指挥好,我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我生活的目标,也是我从事指挥的意义所在。我太热爱音乐了!其他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超越它,其他也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让我如此投入。哪怕走得再艰辛,我也绝不会放弃。”
这番肺腑之言的确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张培豫的敬业使她从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蜕变为德国卡塞尔歌剧院首席指挥家。这里,投入音乐后的忘我精神,与音乐融为一体,并且为了音乐可以放弃一切的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乐是她的全部,她的生命就是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在张培豫的人生当中,成功的素质便是敬业。
为自己“投资”,给自己“充电”
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它们都会累积在你的脑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而且永远不会消失!一旦将知识转化为前进动力,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你的远大目标就近在咫尺。
要想得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基础不是一天就可以打好的,它需要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等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时,也正是你学成之时。
瓦尔特·司各脱爵士有句名言:“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已故的本杰明·布隆迪爵士时常愉快地回忆起这句话,他常常庆幸自己曾经进行过系统的自学。这一名言适用于每一个在自己领域内的成就卓著者。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以适应将来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及自己通过勤奋学习所得的那么深刻久远,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
信息社会、知识要常更新,这十分重要。有的人掌握的知识的确很丰富,但也难免在自鸣得意的同时遇到大麻烦。我们必须知道,追求知识永无有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
根据个人发展的方向,适时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积极地自主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借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在不停地学习中,完善自我,让自己更加出色。学习,应当成为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就应当学会对自己“投资”,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上学是幸福的,我们在学校时,不必担心生存的艰难,不必考虑下一步如何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总而言之,求学是最轻松的时光,也是“充电”的最佳时机,但我们又想早一点离开学校,获得自由,而且还能自己挣钱花。
在离开校园多年之后,或许有时你还在惦念那段“充电”的日子,但时光无法倒流。最现实的做法是研究自己脚下的路该如何走。当然,要走好“路”,先要思考离开学校以后,该如何给自己“充电”。
“自主学习”是指从学校出来后,为进一步加强实力而随着时代步伐去掌握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学习,应当是每天的任务,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旦松懈,很快别人就会超过你,而要“撵”,不仅很辛苦,而且因为人家也在不断进步,以致你想赶超都几乎不可能。一个善于不懈学习的人,即使底子较差,前途也一定光明。对国家也如此,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一定是怀揣希望的国家。当然,国家的希望也在国民能通过学习提高素质。
常听人抱怨:“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虽然,这只是懒人的借口。不论有多忙,每天抽出点时间来学习,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
究竟学什么呢?“自主学习”,就是自己给自己安排“课程”“课本”。这里的“课本”并不是指现成的书籍,而是完全结合自身实际来设计学习。一方面把自己工作和目标作为选择“课程”的依据,从而确定“专业课程”:如果你将来想做企业老板,就要把经营管理和财务作为主要课程;如果你将来想成为专业技术主管,不仅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将锻炼自己的做人品质及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当做学习的目标,这是“公共课”。
我们的课堂在哪里?“课堂”就是社会,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身处的环境。你接触的每一个人,无论下级、同事还是领导,都是你的老师。一次,杨振宁在图书馆看书时,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忘记了身边的一切。不知道过了多久,图书馆铃声响了,管理员催促大家离馆。可杨振宁专注于自己研究的资料,完全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于是乎,他在图书馆里过了一夜。杨振宁十分珍惜时间,他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长期的磨炼使他分分秒秒可以进行思考。
中国古时候就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说法,那是古代人刺激大脑潜能的办法。现代很少有人能下如此决心来激励自己,但是科学地使用大脑也可以使大脑发挥潜能:
第一,要确立远大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第二,要与惰性作斗争,不能总是让智慧沉睡;
第三,发扬吃苦精神,刺激潜能;
第四,要与更高更强的目标比较,常言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一吓就可能会使你的潜能爆发出来。
要知道,人脑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一般人只使用了很少一部分,还有极大的一部分有待我们去开发。
如果能利用人脑的百分之十,我们就可以使生活彻底改变,就可以实现我们所有的梦想。
知道你的大脑还有很大的开发天地,你就不会对自己失望,因为你还有机会去实现你的梦想。只要你努力,就会如愿以偿。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古训有云:勤者可成事,惰者可败事。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守住“勤”,丢掉“惰”字。
一项事业中,人是最根本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给你。若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所以,“成事在勤”实不为过。
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从小就是个好学的人。他读书时,有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老师却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摇摇头。突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后,发现他正画易经的八卦图呢!自此,先生更对他青睐有加了。
朱熹如此好学,自然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能够读懂《四书》了。孟子曾说:“人人可为尧舜。”朱熹读到这句话时,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满怀雄心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皆可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遥不可及。治学之路如登山,只要攀登不辍,便能一步步靠近峰顶。圣人们“一览众山小”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读《易经》能把编连简册的牛皮翻断多次,由此可见其勤奋。所以,不论是凡人,还是圣人,勤奋始终不可缺少。
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任何将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不可能爬上成功的梯子。给人留下实在的形象,给自己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负责。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制作拿出来,他一件件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难道世上还有比这更差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
“有!”
然后,他立即从小桌里拿出另一只板凳,对老师说:“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手拙之人最后竟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由此可知,不巧的手因勤奋而出彩。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勤奋。自身之拙,可能在短期内会成为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都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也会被愚公的勤奋一点点地挖掉。只要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保持勤奋,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实的山也都会被“移走”;只要踏实勤劳,就能获得成功。
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定要守住“勤”,戒掉“惰”,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泄露。所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下每个人都期望幸福,其实最大的幸福就是劳以有获。梅贻琦的父亲梅臣(字伯忱)只中过秀才,后来在盐店当职员。梅臣育子女各五人,贻琦为长子,1900年(贻琦11岁)随父母至保定避庚子之乱。秋后返津,家当却被洗劫一空,加上父亲失业,生活捉襟见肘。1904年,梅贻琦依世交关系入天津南开学堂读书,成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得意弟子。梅贻琦一直是高材生,1908年毕业时名列榜首;他的名字被铭刻在南开校门前的纪念碑上。毕业后,他被顺利保送至保定“直隶高等学堂”。
1909年夏天,清政府“游美学务处”招考第一批留学生,梅贻琦以优异成绩考取。十月赴美,成为清华“史前期”第一批学生。抵美后他进入吴士脱工业大学学习电机专业。梅贻琦勤攻苦读,且省吃俭用,常把节省下来的余钱积少成多寄回贴补家用。1914年夏,梅贻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并被选入“SigmaXi”(美国一个专为奖励优秀大学生的组织)。在美期间,他担任过留美学生会书记、吴士脱世界会会长、《留美学生月报》经理等职。1915年春回国时,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服务半年,9月,他又应母校清华之聘返校任教。1921年,他再度赴美,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物理。1922年秋,“遍游欧洲大陆”后返国,他继续在清华任教。
1925年,清华增设大学部,梅贻琦担任物理系“首席教授”。翌年春,教务长张彭春辞职,师生群起挽留,最终发展成一场“校务改进运动”,成果之一是此后教务长人选不再由校长指定,而是由全体教授公选。4月,梅贻琦被公选为改制后的第一任教务长。
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奋发向上地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杰出成就都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与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优秀成就都只有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
“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冷漠麻木、四体不勤的人,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沮丧、万念俱灰;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可能使人们精疲力竭,但绝对不会如懒惰一样使人空虚、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身心病症最好的药物:“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更为有害的了。人的身心就如同磨盘一般,如果有麦子放进去,它就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不把麦子放进去,虽然磨盘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只有汗水的结晶、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未来。
有些懒惰的人总想干点轻松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简单的”事情对懒惰者也会变得很困难。那些一心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对高尚、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他的私欲及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会在他的头脑中膨胀起来,他的心思本来可以用在有益健康的事业上,结果却由于私心杂念膨胀,心智脑力被各种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耗费了,许多人的脑力也是这样白白地浪费了。
只有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幸福,才会成功,而获得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便是劳动。从事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百无聊赖、无精打采,进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也紊乱不堪,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所以,一定不要陷入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与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无聊和单调的感觉也会逃之夭夭。
沈从文曾长时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他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种辛勤工作使我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地生活等良好习性,使我终身受益无尽。”。
那些勤劳的人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想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有勤劳的习惯,只有这样,才会收获快乐。
战胜懒惰,做个勤奋的人
“勤奋出贵族”是一句亘古箴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那些享有地位、尊严、荣耀和财富的贵族,都有永不停息的心和坚强有力的臂膀。在他们身上都凸显出令人尊敬的勤奋创业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都闪耀着非凡毅力与顽强意志的光芒。而也正是这样的品质使他们获得财富,让他们成就事业,赢得尊崇,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物。
在这个无限变幻的世界中,没有永恒的贵族,也没有永恒的穷人。如同万事万物都永远处在的运动、变化之中一样,尊者卑、卑者尊,这种盛衰起伏的变幻如同沧海桑田,始终存在。出身卑贱和家境贫寒的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执著的追求和智慧,同样能够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成为新一代贵族。
曾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他讲了一则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 原一平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69岁的他的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即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提问者于是摸了摸,立即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可真厚呀!”原一平说:“那是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提问者略一思量,幡然醒悟。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说:“我不便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老趼也很厚。”李嘉诚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中任何成功的获取,都始于勤并且成于勤。勤奋是成功的秘诀,是基础。
人的本性之一是趋适避苦,惰性如同影子一样时常左右纠缠,企图桎梏我们的心灵。但正如歌德所说:“我们的本性是趋于懒怠。但只要我们的心向着勤奋活动,并时常激励它,就能在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喜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在天才和勤奋两者间,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因为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一位爱讲废话而不勤奋学习的青年,整天缠着爱因斯坦,要他讲授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被缠得没办法,就给他写了一个公式:A=X+Y+Z。然后告诉他:“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包含真理,它表明: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在学习时有正确的方法,还要少说废话,最重要的是勤奋。
“懒惰”是最可怕的敌人,许多本来能够做到的事,就因为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懒惰”又是个很有魔力的怪物,人随时都会与它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起床后什么都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就暂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懒得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
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尊贵和荣誉才能持久。但不幸的是,我们今天的社会,许多生活富足的人缺乏进取精神,躺在父母创造的物质财富中好逸恶劳,挥霍无度,以致许多人虽在富裕中长大,却最终要在贫困中死去。
所以,要想在与人生风浪的搏击中完善和成就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赢得社会的尊敬,高歌人生,我们就必须战胜懒惰。要战胜懒惰,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承认自己爱拖延,并去克服它。正视困难是处理一切问题的前提。不承认自己懒惰,就不可能改正。
(2)因恐惧而不敢动手,这是拖延的一大原因。如果是这样,就强迫自己做,并假想这件事非做不可,安慰自己没什么可恐惧的,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这样,最终你会惊讶——事情竟然做好了。
(3)因为健康不佳而懒惰。其实,懒惰并不是因为不健康的问题,而是生活态度有问题,有些人尽管疾病缠身,照样勤奋不已。如果身体真的有病,及时去治疗,更不应该拖延。
(4)严格要求自己,磨炼意志力。意志薄弱的人常拖延。磨炼意志力不妨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每天坚持做一种简单的事情(例如写日记),只要天天坚持,慢慢就会克服拖延。
(5)在整洁的环境里工作不易分心,就不会拖延。将生活的环境整理好,使自己身居其中感觉舒适,就会热爱生活,产生勤奋的动力。另外,备齐必要的工具也可加快工作进度,减少拖延的借口。
(6)制订计划。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及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强迫自己严格按计划行事,直到完成。
(7)公开计划。在适当的场合,比如,在家里,或在朋友面前,把你的计划向大家宣布,这样,你就不敢拖延。
(8)严防掉入借口的陷阱。我们常常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例如“时间还很充足”“现在动手为时尚早”“现在做已经太迟了”“准备工作没做好”“这件事太早做完就又会给我别的事”等,不一而足。
(9)只做10分钟。克服懒惰的最初,不可能坚持太长时间,你可以跟自己说:“只干10分钟。”10分钟以后,很可能你会兴奋起来不想罢手了。
(10)消灭分心的机会。我们的注意力常常受外界干扰,不能够投入工作,就成为我们拖延偷懒的借口。把杂志收起来,关掉电视,关上门,拉上窗帘……这样,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起来,克服拖延,投入工作。
(11)留在现场。事情在开始做时总会不顺利,这就成为拖延偷懒的借口,我们会说“放一放再做”,转身就走,这样就无法克服懒惰。我们应强迫自己留在事情的现场,过一会儿,可能你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一直干下去。
(12)避免做了一半停下来。这很容易使人对任务产生棘手感、厌烦感。应该做到某一阶段再停下来,这会给你带来成就感,促使你对事情感兴趣。
(13)先动手再说。三思而后行,往往成了拖延的借口。有些事情应该当机立断,说干就干,只要干起来了,就不会偷懒,即使遇到问题,也可以边干边想,终会有结果。
(14)想想事情做完后将得到的回报,克服懒惰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让结果对自己产生一定的诱惑力,我们教孩子:去洗洗碗,干完了有奖励。其实,我们自己要克服懒惰,也可以设定报酬来激励自己。
偷懒,我们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就会痛悔虚度一生。只有战胜懒惰,我们才能做时间的主人,从容不迫而丰富多彩地度过一生。
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
对一切东西都可以满足,金钱,住房,汽车……只有读书和学习不可以满足。学习应是一个不断进取,孜孜不倦的过程。初学时只得毛皮,觉得简单易行;待更深一步,探得精髓,才知博大精深。亚里士多德曾说:“我所知道的就是一无所知。”学习犹如驾一叶轻舟在知识的海洋中漂浮,看不到停靠的边,但可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
徐特立曾说:“任何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一位禅师让徒弟装一坛石子来,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禅师问:“装满了吗?”徒弟答:“装满了。”禅师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又取些水倒进去很多,满了后问:“现在满了吗?”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许多,禅师又问:“这次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再过几天你来看会发现它又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是永远都不会满的。”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今天你觉得很实用的学问在明天就可能被淘汰,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翻新过程中,任何自满情绪都可导致失败,必须戒除这些不良心态,培养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的积极心态。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切记不要自满,应默默地埋头苦干,才能攀登上高峰;只有不自满,才能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这是一所大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学生挤做一团,讨论几分钟后开始的考试,他们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顺利,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踌躇满志地冲进教室,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扩大。
三个小时过去后,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整个班级。他俯视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有多少人完成五道题目?”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总会有人答出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
“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教授放下试卷说,“我只想要告诉你们:即使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对这项科目你们仍然有很多的东西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还只是刚刚开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谦虚不自满的人才可能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才能抵达别人达不到的成功,而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有人说:“我已经有了够花几辈子的钱,干吗还要读书学习?”当然,你可以不读书,但你今后的人生必定是庸俗的人生。王安石曾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个“贵”,是指气质的高贵,你愿意当一个没有修养的土财主吗?
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学习和思考的经验去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材料,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所以,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常常有人抱怨,不成功是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造就良好的条件。很多人在这些理由下就不再去学习,而是得过且过,在满足中浪费时光。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走,自己有决定权;如何把握,全看你在生活中的态度。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是指狭义地在课堂照本宣科地学习,也不是教条主义的学习。
学习究竟指的是什么呢?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呢?首先,学习机会是广泛的,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应具备谦虚的态度和良好的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还能有什么学不到悟不到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去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也会有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地求学。
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巅峰上。但实例证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而这条路确实挤得很,并且成功者认为,根本没有捷径,只有这条向远方无限伸延的路。从根本上讲:只有走在前面的才是成功者。在这条路上,如果没有以文化、实践、修养素质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和基本功,很容易在路窄的时候被人挤下去。在这条路上,人们都行色匆匆,有很多人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时就被别人超越。有位成功人士的话很值得借鉴:“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险境永远存在;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立足的根本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学习目标,比如,可以在多长时间自修完什么课程,听哪方面的课程辅导,每天看书多长时间。
做好这些,重要的便是持之以恒。
将行动进行到底
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成功的人懂得何时坚持、何时放弃,失败的人却相反。
拿破仑·希尔说,在放弃所控之处,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不论做什么事,一旦放弃了,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不放弃,就一直会拥有成功的机会。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在他眼里,想要成功就不能放弃,放弃就不会成功。
在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中,有个人挖到了金矿。他高兴极了,越挖掘希望越高,后来矿脉突然消失了。他继续挖掘,但仍归于失败。他决定放弃,把机器便宜卖给一位老人后,便坐火车回家了。这位老人请了一位采矿工程师,在原来停止开采的地下三尺处挖到了金矿。老人从别人放弃的地方,净赚了几百万美元。相信那位没有“再坚持一下”的老兄知道了这个结果,肯定会后悔。
明人杨梦衮曾说:“作之不止,可以胜天。止之不作,犹如画地。”这话其实就是告诉世人坚持的道理:世上的事,只要努力去做,就能战胜一切,取得成功;但如果停下不做,就会像画饼充饥一样,达不到目的。
这是个浅显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忘了它。我们常常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成功触手可及,我们却在最后的关头放弃了努力,轻易地让胜利与我们擦肩而过。
当初,台湾企业家高清愿在经营统一超市时,连续6年亏损。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终于,在调整经营方针、市民消费能力提高后,统一超市开始转亏为盈,现在他的企业稳居台湾商店业龙头地位。高清愿的故事启示我们,往往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再坚持一下”,这是对自己勇气和毅力的严峻考验。胆怯的人往往会退缩,而勇敢的人则可以经受住考验,终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适时调整以等待时机,也是不可少的。
要想成功,就应“作之不止”,决不能半途而废。可以调整方法、计划,但决不能让失败的念头占上风。
“再坚持一下”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是对自己事业的坚强信念,也是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胸怀。它不是蛮干,不是赌徒的“孤注一掷”,而是通观全局的明智抉择,更是一种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在天崩地裂的大地震中,不幸的人被埋在废墟下。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亮光,连氧气也那么少。一天,两天,三天……还有生存希望吗?有的人丧失了信心,很快虚弱下去,不久就死去。而有的人不放弃生的希望,坚信外面的人们定会找到自己。他们坚持到最后一刻……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从死神的手中赢得了胜利。
约一个半世纪以前,一艘英国商船于马六甲海域沉没,这艘自广州驶出的船上载满了丝绸、瓷器及珍宝。
十年前,一位叫鲍尔的人从相关资料上偶然获此信息,便下决心打捞沉船,他在深黑的海底摸索了8年,探寻了7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终于找到了宝物。
这项工程耗资巨大,工作才刚进行了30天,就用去几万元,两位最初的合伙人认定无望而离去。之后没有合伙人坚持得更久。其中有一位鲍尔的好友,几次加入又几次离去,并劝说鲍尔放弃这“疯子”的念头。
事后鲍尔说,他一直有放弃的念头,每当精疲力竭地从海底返回时他都想永远不下去了,他甚至怀疑早年的记录有误,而且8年来他已耗去巨资债台高筑,但最终,他坚持到了成功的这一天。
坚持不贪多,在人的一生中,有几次坚持到底即可算是成功,而放弃一旦萌芽就会蓬勃生长,对于曾经认定的事——事业、爱情、友谊——放弃过一次就会一再放弃。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最大的障碍,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里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便道路崎岖难行,前途也会一片光明。
曾有心理学家做这样一个试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一个水箱的两端,中间用一块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旋即,又向小鱼发动更猛烈的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它仍选择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如此多次皆无望后它再也不进攻了。这时,心理学家将隔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只是绝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它放弃了努力,最终被活活饿死。
其实,很多情况下人和鳄鱼也有类似之处: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便灰心丧气,认为这件事永远都办不到,却忽视了自身力量的壮大和外界条件的改变,于是放弃了实现目标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定式,套在失败的教训中爬不出来,以致一次次丧失唾手可得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对手,也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自己。只要再坚持一会,再试一下,往往就成功了。所以,即使是身处困境,也不要用绝望代替希望。只要有希望在,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轻易放弃,总嫌太早”,记住这句话吧。越是困难,越要“再坚持一下”。在顺境中,如果预定的目标未完全达到,也要“再坚持一下”,不要因小小的成功停滞不前。
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所突破
每个人在向梦想行进时,都是非常艰难的,但在面对挫折与困境时,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所突破。
罗纳德·里根,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终生难忘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因为这段经历教会了他如何面对挫折:
“最好的总会到来。”每当他失意,母亲就这样说,“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好运是不会发生的。”
母亲是对的,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里根发现了这点。他当时决定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做一名体育播音员。于是,他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所有电台的门,但都被拒了。在一个播音室里,一位女士和气地告诉他,大电台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新手。
“再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她说。于是,里根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伊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开了一家商店,需要当地一名运动员去经营体育专柜。由于少年时里根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他提出了申请,那工作听起来正合适,但他没能如愿。里根感到十分失望和沮丧。“最好的总会到来。”他母亲提醒他说。父亲借车给他,于是,他行驶了70英里来到特莱城。他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二电台)。节目部主任很不错,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里根说他们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离开这个办公室时,里根受挫的心情一下子发作了,他大声地喊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说话的时候,麦克阿瑟正在那里等电梯,突然听到了里根的叫声,麦克阿瑟问:“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凭想象播一场比赛。里根脑中马上回忆起去年秋天时,他所在的队在最后20秒以一个65米的猛冲击败了对方,那场比赛中他打了15分钟。里根便试着解说那场比赛,接着,麦克阿瑟告诉他,他被选播星期六的一场比赛。
里根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了母亲的话: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会认识到,若是没有从前的失望,好运是不会发生的。
人生奋斗中,不慎跌倒并不意味永远的失败,唯有跌倒后失去奋斗的勇气才是永远的失败。若以平常心观之,失败本身不足为奇。一个人若没有经历过失败,就难以尝到人生的辛酸和苦涩,难以认识生命的底蕴,也就不可能真正进入宁静祥和的境界。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伺候的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他父亲是一名记载文史的史官。
在司马迁小的时候,父亲就灌输给他成大事的思想,说:“每五百年会出现一部伟大的作品,现在距离孔子作《春秋》已经有五百年了,又该出现伟大的人物和作品了。”司马迁牢记着父亲的话,也正是这句话孕育了他想成为那位伟大人物的雄心壮志。
汉武帝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养兵征战,开拓疆域,让华夏版图空前辽阔,这便是司马迁成就《史记》的历史背景。
为了写这部鸿篇巨制,司马迁实地巡访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古代流传下来的趣闻逸事,搜集各种散佚的历史资料,历经数年,行程几万里,为《史记》写作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公元前108年,司马迁被正式任命为太史令,开始《史记》的编撰工作。
公元前98年,名将李广的后人李陵率兵攻打匈奴,陷入重围,兵败投降。朝臣们讳言主将李广利的无能(李广利是皇亲国戚,他妹妹是汉武帝的美人),将败北责任都推到李陵身上,而司马迁却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后,绝不会无缘无故投降,没想到因为这件事司马迁落了个“诬周主上”的罪名。按汉律规定,交50万钱或受宫刑可以免除死罪,司马迁家贫,交不出钱,但为了实现《史记》的编写,只好蒙受宫刑。
两年后,司马迁获大赦出狱,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在皇帝身边掌管文书机要的宦官),继续《史记》的撰写。
受刑后的司马迁,遭受着世人百般诽谤和耻笑,终日冷汗渗背,神情恍惚,苦不堪言。纵然如此,他仍笔耕不辍,历经十几个春秋,大约在公元前93年,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融中国万部史学、文学于一体的纪传体通史——《史记》——理清了中国从远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实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
司马迁生活在封建社会,受宫刑足以使任何意志薄弱的人自杀。因为受过宫刑就是不完整的人了,要备受世人的嘲笑与欺凌,甚至亲人也避而远之。司马迁几乎精神崩溃,但是,他才刚开始撰写《史记》,他必须活下去,去完成这部睥睨古今、彪炳千古的鸿篇巨制。这需要非凡的毅力才能完成,司马迁历经身心煎熬,终于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事业。
司马迁是百年不遇的伟大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能经受住苦难的人并不多,小小打击就使人一蹶不振的事例却屡见不鲜。
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个平凡人成为一个领域或一个时代的英雄,是挫折和磨难使然,因为英雄和平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机遇,在绝境中创造了奇迹;而平凡人在逆境中随波逐流,在绝境中放弃。
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但成就大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过一番磨炼,才可能功成名就。
没有困难,不必制造;遇到困难,不要回避;积极面对,才有机会成功,做出大事业。
锲而不舍是成功第一要素
有人说,执著及痴情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了它俩,世上就没有不可能的事;也有人说,锲而不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只要门敲得够响够久,总会有人被唤醒。
炎热的夏季,雄蝉常常伏在树干上不停地振动鼓膜,发出嘹亮的鸣叫,为的是引雌蝉来与它交尾。
它急切地鸣叫,似乎释放着自己重见天日的快乐。因为,它们要在地底下潜伏很长时间,少则一年,多则17年,才能钻出泥土,从蝉蜕里挣脱出来。
雌蝉在交配后爬上树枝,用有锯齿的产卵器刺入嫩枝的皮层内,随即将卵产在里面,一边爬、一边不停地刺,一直到将卵产完。这时,雌蝉已精疲力竭,不久就死去。卵就依赖太阳的温暖发育和孵化,当幼虫孵出以后,遗留下来的薄而脆的外皮会形成一条细丝,将幼虫倒挂在半空中。
不久,幼虫降落到地面上,又钻入树根周围的泥土中去,继续发育和成长。再经过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幼虫历经了六次蜕皮,才会变成“拟蛹”出土,它们出土之后又一次爬上树干,经过最后一次蜕皮,才变为真正的成虫。
再然后,卵又孵化,成小虫,落在地上,钻进土里,靠树根的养分过活,开始漫长的等待。
天哪!等上17年,真正能飞、能鸣的日子,居然不过1个月!莫焦躁,勿惊慌,别灰心,沉着冷静,夺取最后的胜利。
7天嘹亮的歌唱,来自17年的沉默与挣扎,生命像一粒种子,只有今生才能耕种。把握今生今世,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是所有成大业者的共有特征。不论他们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多少诅咒反对,总会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辛苦的工作不会烦恼,恶劣的处境不会气馁,反复的探索不会厌倦,迷人的诱惑不会动摇,无情的打击不会改变。“不懈追求,永不放弃”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生命不息,就会奋斗不止。
尼克松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知道还有未来。”众所周知,由于“水门事件”,总统尼克松被迫辞职。从辞职到逝世的20年间,他经历了巨大的精神折磨。突然降临的失落与忧愤,媒体的穷追猛打,熟人朋友们避之不及,使62岁的尼克松患上内分泌失调和血栓性静脉炎。
然而,尼克松没有倒下去,更没有屈服于命运。相反,辞职给了他更多时间,耻辱是他恢复名誉的动力,挫折和忧愤赋予他哲人的敏锐。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的大起大落,他才能发出如此的声音:“今天美国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国家,并不是因为政府为人民所做的事,而是因为人民为自己以及其他人所做的事。”
黯然下台后的日子里,尼克松把全部的感情和智慧倾注在阅读和写作上,反思过去,评论美国政治的得失,接连撰写并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导者》《不再有越战》和《超越和平》等一系列全球畅销的著作,以独特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继续推动美国的内政外交。
1994年尼克松去世,白宫宣布他葬礼那天为全国哀悼日,政府停止办公,邮局中断投递。克林顿总统代表国家对这位前总统表达谢意,88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及各领域的2000多名要人参加了葬礼。尼克松凭借顽强努力,最终成功改变了历史对自己的评价。他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从不自怨自艾,挫折、忧愤使尼克松成为一个深怀“野心”的人,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尼克松晚年又抵达了人生的又一巅峰。
懂得放弃,但不要轻易放弃
懂得放弃是叫人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在绝境中,也许还有生存的机会。曾有两条河,欢天喜地地从山上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各自经过山林幽谷、翠绿草原,最后在隔着大海的一片荒漠前重逢,相对叹息。
若不顾一切继续奔流,它们必会被干涸的沙漠吸干,化为乌有;要是停滞不前,就不可能到达无边无际的大海。云朵翩然而至,提出了一个拯救它们的方案。
一条河绝望地认为云朵的办法行不通,执意不从;另一条河则毅然化成蒸汽,让云朵携着它飞越沙漠,接着随暴雨落在地上,还原成河水流到大海。
不相信奇迹的那条河,只能选择流向前方,被无情的沙漠吞噬。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都可以借鉴第二条河,凭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梦想,在绝处寻找生机,而非用死亡来拒绝面对难题。
轻易放弃,永远到不了终点;坚持不懈,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在前行的道路上,没人有权利嘲笑那些不断前进的人,因为成功就出自他们不懈的前行。
有个女孩对足球十分痴迷,一个偶然机会,她被送到了体校踢足球。
在体校,女孩并不是出色的球员,因为此前她并没有受规范的训练,踢球的动作、感觉都比不上先入校的队友。女孩上场训练踢球时常被队友们奚落,说她是“野路子”,女孩因此情绪很低落。每个队员的目标都是进职业队打主力,职业队也经常去体校挑选后备力量,每次选人,女孩都卖力地踢球,然而每当终场哨响,女孩总是没有被选中,而她已经有不少队友陆续进了职业队,也有没选中的人悄悄离队。这个女孩便去找一直对她赞赏有加的教练,教练总是委婉地说:“名额不够,下一次就是你。”天真的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又努力地接着练下去。
一年之后,女孩仍没有被选上,她实在没有信心再练下去,虽然自己场上意识不错,但个头太矮,又是半路出家,再加上每次选人时她都因迫切希望被选中,而发挥不出训练水平。她为自己在足球道路上暗淡的前程迷茫,便有了离开体校放弃足球的打算。
这天,她没有参加训练,而是告诉教练说:“看来我不适合踢足球,我想读书考大学。”教练见女孩去意已决,便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然而,第二天女孩就收到了职业队的录取通知。她激动不已。其实,她骨子里还是喜欢着足球。女孩这次很高兴地跑去找教练,教练的眼中同她一样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这次开口说话了:“孩子,以前我总说下一次就是你,其实那不是真的,我是因为不想打击你,说你的球艺还不精,我是希望你一直努力下去啊!”女孩一下子都明白了。
在职业队受过良好系统实战训练后,女孩很快便脱颖而出。这个女孩就是当选20世纪世界最佳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我国球员孙雯。
“下一次就是你”,在给人以希望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有缺陷,仍需练习改进。只有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时刻准备,即便在逆境中也绝不放弃,再坚持一下,那么,下一个见到彩虹的就是你。
一个人在人生低谷中徘徊,感觉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其实正是黎明的前夜,只要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会看见前面亮丽的彩虹。
一天,在一棵古老的橄榄树下,乌龟听见一只雄鸽子说,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邀请所有动物去参加庆典。既然狮王二十八世邀请所有的动物都去参加庆典,而自己是动物,自己也应该去!乌龟心里想。
乌龟上路了,一路上它碰见了蜘蛛、蜗牛、壁虎,还有一大群乌鸦。它们先是惊讶,然后规劝并嘲笑说:“乌龟呀乌龟,不是我们说你,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婚礼马上就要举行,可你爬得这么慢,能赶上吗?别说婚宴结束,洞房闹完,等你赶到,恐怕生下的小孩也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举行婚礼了。”
但乌龟执意前行。许多年后,乌龟终于爬到了狮王洞口。只见洞内外到处张灯结彩,各类动物都在。一只快活的小金丝猴告诉它:“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如果乌龟听了它们的规劝最后放弃前行的打算,又怎能赶上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呢?
在面临困境时,我们要选择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凭着坚定的梦想,在绝境中找到生机,而不是用死亡来拒绝面对。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对此,马尔有精辟的解读:“别人放弃,自己还在坚持,他人后退,自己照样前行,看不到光明依然奋斗,这种精神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没错,成功的秘诀在于执著,命运偏爱执著的追求者。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来自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努力,唯有如此,才会渐渐接近辉煌。稍有困难便更改航向或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恐怕永远远离成功。
只要拒绝停止战斗,就有胜利的可能。
如果你所处的情势似乎与胜利无缘,那么,你可以开展一切对自己有利的行动;如果正面的攻击无法达到目标,那么,试着从侧面进攻。生命中的难题很少有解决不了的,再困难的障碍也不能阻挡一个有决心、有动机、有计划,并且有足够的弹性来对抗变化的人。
其实,如果肯再多坚持一分钟,或再多付出一点努力,许多失败是可以转化为成功的。
物理上,异性相吸而同性相斥,但人类关系则恰好相反。消极的人总与消极的人在一起,具有积极心态的人会吸引类似的人。你也会发现,当你成功以后,其他的成就也会不断来到,这就是叠加的道理。
自信源于过去的成功经验,成功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艰难与失败,战胜他们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心理上先做好准备。要有敏锐的目光,看清成功背后的真相,要有持续的毅力,坚持到困难向你退缩,要有勇气和行动,当发现困难的弱点后不失时机地给它致命一击。
当事情越来越困难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手离开。只有意志坚决的人,才不会轻言放弃。
迪斯尼在上学时就对绘画和冒险小说特别地入迷,并读完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一次,老师布置了绘画作业,小迪斯尼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花朵都画成了人脸,把叶子画成人手,并且每朵花都借不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这按说应该是一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可惜,无知的老师根本就不理解孩子心中那个美妙的世界,竟然认为小迪斯尼在胡闹,说:“花就是花,怎么会有人形?不会画画,就别乱画了!”并当众把这幅作品撕得粉碎。小迪斯尼辩解说:“在我心里,这些花儿确实是有生命的,有时我甚至能听到风中的花朵在向我问好。”老师非常气愤,就把小迪斯尼拎到讲台上狠狠地打了一顿,并告诫他:“以后再乱画,比这打得还要狠!”
值得庆幸的是,老师的这顿打并没有遏止他“乱画的毛病”,小迪斯尼一直在努力以实现成为漫画家的梦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后,迪斯尼不顾双亲的反对,报名当志愿兵,在军中做汽车驾驶员。闲暇时候,他就创作一些漫画寄给国内一些幽默杂志,可作品竟然无一例外被退了回来,理由是太平庸,作者缺乏才气和灵性。
战争结束后,迪斯尼为实现他童年时就有的画家梦,拒绝了父亲要他到自己有些股份的工厂工作的要求,他来到堪萨斯市,拿自己的作品四处求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后,终于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工作。然而,他只干了一个月就被辞退了,理由仍是缺乏绘画天分。
1923年10月,迪斯尼和哥哥罗伊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正式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公司。不久,公司就更名为“沃尔特·迪斯尼公司”。
虽然历尽坎坷,但他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几年后便享誉全世界,并获得了27项奥斯卡金像奖,使他成为历史上获得该奖最多的人。他离世后,《纽约时报》刊登的讣告这样写道:
“沃尔特·迪斯尼开始时几乎一无所有,仅有的就是一点绘画才能,与所有人不相吻合的天赋想象力,以及百折不挠要成功的决心,最后,他成了好莱坞最优秀的创业者和全世界最成功的漫画大师……”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面对失败时选择放弃。沃尔特·迪斯尼面对失败,没有否定自我,而是坚强地走了下去。
也许,无论怎样奋斗,我们都不会有迪斯尼那样的辉煌成就,可是,如果你没有迪斯尼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注定不会成功。
坚持就是胜利,执著引向成功。还有一则故事值得一读。
1977年,美国一家园艺所在报上公布,要重金求购一白色金盏菊,一位老人看到这条信息,第一个反应就是难以置信。然而仔细琢磨,她又觉得或许真有这种可能,于是想试一试。
子女们得知母亲要培育白色金盏菊,都觉得是异想天开。一个孩子泼冷水说:“这事连专家都无能为力,你既不懂种子遗传学,又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呢?”子女们都不愿做无谓劳动,老人没有找到帮手,只好一个人做。
金盏菊有淡黄和橘黄两种颜色,老人满怀希望,选择了淡黄色的进行培育。经过精心的照料,一株株金盏菊拱出地表,一朵朵应时绽开。老人从中选出颜色最浅的几株做上标记,然后选用这些金盏菊的种子再培育,年复一年地用这种方式筛选含色素少的花使金盏菊的颜色一年年泛白。
其间,女儿远嫁他乡,丈夫撒手人寰,生活发生了许多变故,却都未能动摇老人让鲜花变色的决心。终于有一天,老人所培育的金盏菊已不染一丝杂色,呈现出一片圣洁的雪白。蓦然回首,已送走了二十个春秋。老人抑制不住成功的喜悦,将花种寄给悬赏的那家园艺所。
又过了将近一年,也就是种子育出花朵的时候,园艺所长打来电话:“我们见识了你培育的金盏菊,花朵的确洁白如雪。不过,由于时间太久,过去许诺的奖金已无从兑现,您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吗?”老人兴致不减地说:“我只想问一下,你们要不要黑色的金盏菊?我想我也能把它种出来。”
不放弃,坚持就有希望
普鲁士国王率大军与英格兰军队激战,结果狼狈逃窜。钻进隐蔽的老宅,国王灰心丧气地往干草上一躺,不由得陷入极度的悲哀之中。就在濒临绝望之时,他看见一只蜘蛛在那里结网,他随手抹掉了那张蜘蛛网。
然而,这样突如其来的破坏,没有动摇蜘蛛结网的意志。好像那倒霉的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蜘蛛又忙碌起来,没用多长时间就又织好了一张网。此时,军队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国王已经准备放弃战斗,由此他自问:“假如我把蛛网破坏几次,不知这只蜘蛛是否会放弃努力?”
一次又一次,国王接连毁掉了6张蛛网。那只蜘蛛却毫不气馁再一次出发去织第七张网,并且如愿完成了。国王由此很受激励,决心重整旗鼓,再和英格兰人决一死战。经过极为周详的准备,他重新聚集了一支军队,终于打赢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从英格兰人手中夺回了领土。
别人放弃,自己仍在坚持;他人后退,自己照样前进;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依然努力奋斗……这种人往往是成功者。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时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这时他却又突发奇想,打算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
随后,他就开始全身心地推动这项事业。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建造一条1000英里(约1609公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纽芬兰400英里(约644公里)长的电缆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应建一条同样长的公路。此外,还有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440英里(约708公里)长的线路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工程十分浩大。
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从英国政府处得到资助。电缆的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约8公里)的时候,它突然被卷到机器里面,断了。
菲尔德不灰心,又进行第二次试验。但电缆铺好200英里(约322公里)长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人们在船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好像死神就要降临一样,就在菲尔德先生要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时,电流又突然神奇地出现了,一如它的消失。夜间,船以每小时4英里(约6公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进行。突然,轮船发生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并不是容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约1126公里)的电缆,并聘请了一位专家及更好的机器,以完成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发明天才联手把机器赶制了出来。于是,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两船分开不到13英里(约21公里)外,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8英里(约13公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第三次将电缆接上后,铺了200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20英尺(约6米)处却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爱尔兰海岸。
参与此事的人一个个都泄了气,公众舆论也流露出怀疑,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失去信心,不愿再投资。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百折不挠的精神、天才的说服力,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菲尔德继续日夜操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不甘心失败。
不久,第三次尝试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且没有任何中断,铺设的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但突然,电流又中断了。
好一个菲尔德,这一切困难都没吓倒他。他又组建一个新公司,继续进行这项工作,而且研制出一种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3日,第四次试验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其内容是:“7月27日,我们将在晚上九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命运全在搏击,坚持就有希望,只要咬紧牙关,任何困难哪怕是死神都不可怕。
百折不挠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有雄心壮志的人就如同一根弹簧,越是有压力就越能展现自己的能力,愈挫愈强。
我们在家庭和学校的温室中,心安理得地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一旦将我们脚跨进社会大门,我们才会明白,原来我们的避风港没有了,我们面对的将是惊涛骇浪。在困难面前,有的人迷茫了,认为希望就如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但正是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懂得这只是人生真正考验的开始。面对严峻的挑战,有的人退缩了,他们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这正是懈怠的苗头。我们应永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雄心壮志,坚决不向困难妥协,从而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艾米总是向父亲抱怨生活艰辛。不知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各种困扰,她想要自暴自弃。她已厌倦与困难抗争,因为各种问题不断产生,似乎从未间断。
艾米的父亲是位厨师。一天,他将艾米带进厨房,在三口锅里分别倒入一些水,然后放在旺盛的火苗上。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将胡萝卜放进第一口锅里,将鸡蛋放进第二口锅里,向最后一口锅里倒入磨好的咖啡。整个过程,艾米的父亲没有说一句话。
艾米不耐烦地看着父亲的举动。20分钟过后,父亲熄灭火,将煮熟的胡萝卜捞出放入一个碗内,鸡蛋放入另一个碗内,咖啡倒进了一个杯子里。然后,他转身问不耐烦的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艾米百无聊赖地说:“煮熟的胡萝卜、鸡蛋和咖啡啊!有什么稀奇的?”
他让女儿用手去摸胡萝卜。艾米惊呼:“爸爸,胡萝卜变软了。”父亲又让艾米把那只熟鸡蛋的壳剥掉,她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父亲让她品尝煮熟的咖啡。艾米贪婪地享受着咖啡的香浓,露出了笑容。她怯声问道:“爸爸,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说:“胡萝卜、鸡蛋、咖啡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态度却截然不同:胡萝卜入锅之前生硬,而进入开水后就变软了,向逆境妥协了;再看鸡蛋,没下锅之前易破碎,而经开水一煮,内脏变硬了,也随即坚强起来了;咖啡就更独特了,进入沸水后,它不但没有失去自己的本色,反而改变了水。其实,你既可以屈服于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关键在于你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
真金不怕火炼,英雄不怕挫折。没有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巴尔扎克曾说过:“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所以说,经得起困难洗礼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成功属于他们。
没有泥沙的冲刷,便不会有珍珠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就不会有真正的伟人。正因为生活中有挫折,才能体现勇士与懦夫的区别。
一切成功的起点都是欲望,但在将其实现的过程中,坚忍的意志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大凡成功者,皆能够冷静面对事业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时刻。也正是因此,即使在困难中他们也能稳健地追求梦想。
但有些人却缺少这样的个性,他们欲望强烈,却意志脆弱。最终,一旦遇到不利于自己的局势,就只能听任脆弱意志的摆弄,直到他的目标成为记忆中一个模糊的影子。
不过,人性中这种缺陷是可以弥补的,强烈的欲望可以补救意志的脆弱。如果发现自己的意志正受困难挑战,你不妨有意识地燃起欲望的火焰来激励自己的意志。
坚忍的意志属于后天的人性,可以培养,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在确定志向的基础上,不停让欲望火上添油;
第二,制订一份切实的计划,使自己追求成功的行动永不止歇;
第三,关闭心扉,拒绝一切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包括至爱亲朋的干扰;
第四,与鼓励和相信你的人结成坚强的事业同盟。
如果这样做,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上会产生一种连自己都感到惊奇的神秘力量,它既可以使你振奋,又能使困难低头。
冠军都是那些百折不挠、被打倒还会再爬起的人。一次、两次不成,就再试几次。能否成功,全看你能否坚持到底。多数人没有达到目标,就在因为不能坚持。百折不挠的毅力,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再努力一次,直到成功
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吃尽苦头,而最后的笑声才最甜,最后的成功才具有决定意义,起初的成就和痛苦都不过是为后来而设的奠基石。有时,所谓“失败”只是一种假象,它会引领我们成功,将我们的人生从旧有模式引向一条更新、更好、更理想的航程。
黄文涛,1970年生于上海,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他从小上盲校,离开父母的怀抱,养成了照顾自己的能力,懂得自立、自信、自尊、自强。1985年他加入学校田径队,开始了体育生涯。
他主攻短跑和跳远。残疾人搞体育会有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意外。可想而知,当时使用的助跑器非常落后:踏脚板用一根细长的铁钉支着。一次训练时,铁钉斜伸出来,如果是正常人,轻易可以看到,但他却什么也看不见,一脚踏上去,一股钻心的疼痛便从脚底下传出,黄文涛立刻昏了过去。后来发现,铁钉穿过了跑鞋底和脚掌,又从鞋面扎出来。因为先天缺陷,残疾人搞体育运动要付出许多正常人看来无谓的代价。教练员的示范动作,他看不到,只能“盲人摸象”似的一步步分解揣摩,一遍遍练习。
1992年,黄文涛参加了巴塞罗那残奥会。沉着冷静的他超水平发挥,以3厘米的优势打败了西班牙的胡安,获得了冠军。当他站在领奖台上,聆听国歌奏响时,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如果黄文涛悲观失望,踩到钉子后就向命运认输,放弃追求,他还会成功吗?在挫折、失败面前一旦意志涣散,人很快就会沉沦下去,命运也会一直把你踩在脚下。摔倒了只有再爬起,失败了必须再坚持。只要不停地努力,困难也会怕你。
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考验他们的意志心态。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因为失败了以后,他们不会因失败而哭泣流泪,不会消极厌世,而会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并勇敢地站起来,抚平伤痕继续前行……
1864年9月3日这天,斯德哥尔摩寂静的市郊,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冲上天空,火花直往上蹿。仅仅几分钟时间,惨祸就发生了。当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此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边站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突如其来的灾难已使他面如土色,浑身上下不住地颤抖……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诺贝尔。
诺贝尔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创建的炸药实验工厂化为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五具尸体,一个是他正在读大学的小弟弟,另外四个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助手。五具尸体被烧得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老的父亲因受刺激而脑出血,且就此半身瘫痪。但诺贝尔在彻底的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做如此危险的实验。困难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船上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摆满了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的诺贝尔。大无畏的勇气令死神也却步,在极度危险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葬身鱼腹,而是碰上了意外机遇——他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便又开始亲近诺贝尔了。他把实验室从船上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炸药成了抢手货,源源不断的订单从世界各地飞来,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然而,诺贝尔并没有摆脱灾难。
不幸的消息接连传来: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而爆炸,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立刻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而爆炸,整艘轮船葬身大海……一连串可怕的消息,再次让人们远离诺贝尔,如果说前次灾难还是小范围内的,那么,这一次他所遭受的已经是全球性的诅咒与驱逐。诺贝尔又一次被人们抛弃了。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选定的目标义无反顾,永不退缩。在奋斗之路上,他已习惯了与死神相伴。
炸药的威力是那样不可一世,然而,勇气和恒心最终激发了他的潜能,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奖,被国际科学界视为崇高荣誉。
不经历风雨就不会见彩虹,任何人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都可能走一些弯路、经历一些坎坷,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之后才能为成功找到出路和方向。
坚持不懈,笑对挫折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两只青蛙在觅食时,不小心掉进了一只牛奶罐。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
一只青蛙想: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并没有一味的沮丧,而是不断鼓励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它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鼓足力量,奋起、跳跃——生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尝试中。
不知过了多久,它发现脚下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原来,它反复的踩踏和跳动,已经把牛奶变成了奶酪。不懈的奋斗与挣扎换来了自由,最后,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出来,重新回到了绿色的池塘里。而那只沉没的青蛙永远留在了奶酪里,它做梦都没有想到可以逃离险境。
一只小小的青蛙面临危险的时候尚能坚持到最后,更何况我们人呢?
生活中,我们所遭遇的各种困难挫折就像是压在身上的“泥沙”,只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它抖落并站上去,“泥沙”就变成了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可以练就素质,提高才干,磨炼耐性及承受能力。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困难自然会低头,成为我们坚强性格的磨刀石。
小泽征尔先生堪称全日本足以向世界夸耀的国际大音乐家、著名指挥家,然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乃是因为他参加了贝桑松音乐节的“国际指挥比赛”。
在这之前,因为他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即使是在日本,他也是名不见经传。他决心参加贝桑松的音乐比赛一鸣惊人。经过重重困难,他终于充满信心地来到欧洲。但到当地后,却有莫大的难关在等待他。
到达欧洲之后,首先要办参加音乐比赛的手续,但证件竟然不够齐全,不被音乐节组委会正式受理,如此一来,他就无法参加的音乐节了!
但他却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尽全力积极争取机会。
他先来到日本大使馆,将整件事原委说明,要求帮助。可是,日本大使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他突然想起朋友过去告诉他的事:“美国大使馆有音乐部,凡是喜欢音乐的人,都可以参加。”
他立刻赶到美国大使馆。
这里的负责人名为卡莎夫人,她曾在纽约某音乐团担任小提琴手。
他将事情的本末向她说明,拼命拜托对方,想参加音乐比赛,但她面有难色:“虽然我也是音乐家出身,但大使馆不得越权干预音乐节。”理由很充分,但他仍执著地恳求。
原本表情僵硬的她,逐渐浮现笑容。
思考了一会儿,卡莎夫人问他:“你是个优秀的音乐家吗?或者不怎么优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我是个优秀的音乐家。”听到他充满自信的回答,卡莎夫人立即联络音乐节的实行委员会,拜托他们破例允许他参加音乐比赛。
实行委员会回答,两周后做最后决定,请他们等待答复。此时,他心中尚有一丝希望,心想,若还是不行,就只好放弃了。
两星期后,他收到美国大使馆的答复,他已获准参加音乐比赛。
参赛者,共计60位,他很顺利地通过了预选,终于来到决赛,此时,他严肃地想:“好吧!既然我差一点儿就被逐出比赛,此时就算不入选也无所谓了!不过,为了自己不后悔,我一定要努力。”
就这样,他获得了冠军,并获得了世界大指挥家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可从他的故事中看出,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放弃,而是奔走日本大使馆与美国大使馆,为了参加音乐节,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此才为他招来好运——获得国际指挥比赛冠军、成为享誉国际的名指挥家,确立现在的地位。
生活中,个人与事业同样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有的人会暴怒、恐慌、悲哀、沮丧甚至退缩,影响学习和工作,损害身心健康。这是缺乏雄心壮志,甘愿平庸的人。有的人则笑对挫折,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敏反应,善于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最终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如果对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向前的动力,那么,便能战胜逆境。如果能够有成大事的雄心壮志,那么,我们便会把挫折看成是要越过的一个小小障碍,看成是对智慧的小小挑战。相反,那些甘愿平庸的人,就缺乏这种坚强的力量,他们往往任由挫折摧毁信念,变成前进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难关。
任何挫折都只是人生的一道小坎儿,但能真正跨过这道坎儿的人却很少,大多数人只知道埋怨小坎儿总是缠着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