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得失之间,弄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
面对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然而,能看到机遇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就是机遇可贵的原因。其实,机遇并不是那么难测,它经常在你的身旁,在你伸手够得着的地方。只要抓住了机会,我们就能胜人一筹。如果错失了机会,我们就会与唾手可得的成功擦肩而过,徒留懊恼。面对机遇,时刻准备去把握。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是否能适应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抓住机遇。把握住了每次机遇并勇往直前,我们的人生才会是绚丽的。
1865年,美国的南北之战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此时,林肯总统被刺身亡。全美国沉浸在欢乐与悲痛之中,既为统一美国的胜利而欢欣,又因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总统而无限悲痛。
这时,美国的钢铁巨头卡耐基却看到了一个好机遇。他预料到战争结束之后,会面临经济复苏,经济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量便会与日俱增。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铁路部门报酬优厚的工作,合并了两大钢铁公司——都市钢铁公司和独眼巨人钢铁公司,创立了联合制铁公司。同时,卡耐基让弟弟汤姆创立匹兹堡火车头制造公司,经营苏必略铁矿。
卡耐基十分幸运。美国击败了墨西哥夺取了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在那里建造一条铁路,同时,美国规划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这时,联邦政府与议会首先核准联合太平洋铁路,再以它所建造的铁路为中心线,核准另外三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一条是从苏必略湖,横穿明尼苏达,经过位于加拿大国界附近的蒙达拿西南部,再横过落基山脉,到达俄勒冈的北太平洋铁路。第二条是以密西西比河的北奥尔巴港为起点横越过得克萨斯州,经墨西哥边界城市埃尔帕索到达洛杉矶,再从这里进入旧金山的南太平洋铁路。第三条是由肯萨斯州溯阿色河,再越过科罗拉多河到达圣地亚哥的圣大菲。做到这些并不容易,纵横交错的各种相连的铁路建设申请纷纷提出,竟达数十条之多,美洲大陆的铁路革命时代即将来临。此时,卡耐基思索:美洲大陆现在是铁路时代、钢铁时代,需要建造铁路、火车头和钢轨,钢铁是一本万利的。
不久,在联合制铁厂里,矗立起一座22.5米高的熔矿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熔矿炉。对它的建造,投资者没什么信心,生怕将本赔进去后不能获益。但卡耐基聘请化学专家驻厂,检验买进的矿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质,使产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检测系统化。在当时,从原料的购入到产品的卖出很混乱,直到结账时才知道盈亏状况,完全不存在什么科学的经营方式。卡耐基大力整顿,贯彻了各层次职责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提高了生产力。
并且,卡耐基又买下了英国道兹工程师“兄弟钢铁制造”专利和“焦碳洗涤还原法”的专利。他这一做法不乏先见之明,否则,卡耐基的钢铁事业就会在不久的大萧条中失败。在1873年,经济大萧条的境况不期而至。银行倒闭、证券交易所关门,各地的铁路工程支付款被中断,现场施工戛然而止,铁矿山及煤山相继歇业,匹兹堡的炉火也熄了。此时,卡耐基断言到:“只有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工资也不贵。其他钢铁公司相继倒闭,向钢铁挑战的东部企业家也已鸣金收兵。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卡耐基打算建造一座钢铁制造厂。他走进股东摩根的办公室,说道:“我计划进行一个百万元规模的投资,建贝亚默式5吨转炉两座、杯旋转炉一座,再加上亚门斯式5吨熔炉两座……”
“那么,工厂的生产能力会怎样呢?”摩根问道。
“1875年1月开始工作,钢轨年产量将达到3万吨,每吨制造成本大约69万元……”
“现在钢轨的平均成本大约是110万元,新设备投资额是100万元,第一年的收益就相当于成本……”“比股票投资还赢利。”卡耐基补充道。股东们同意发行公司债券,工程进展有些滞后。1875年8月6日,卡内基收到第一个订单,2000支钢轨。每吨钢轨的制成劳务费是8.26元,原料40.86元,石灰石和燃料费是6.31元,专利费1.17元,总成本不过才56.6元。这比原先的预计便宜多了,卡耐基很高兴。
1881年,卡耐基与焦炭大王费里克达成协议,双方投资组建F.C佛里克焦炭公司,各有一半股权。同年,卡耐基以他自己三家制铁企业为主体,联合许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耐基公司。卡耐基兄弟的钢铁产量占全美的1/7,走向垄断。1890年,卡耐基兄弟吞并了狄克仙钢铁公司之后,一举将资金增到2500万美元,公司名称也变为卡耐基钢铁公司。不久,又更名为US钢铁企业集团。
卡耐基的成功,就在于,当面对机遇时,不要犹豫,在一片坐论机遇声中丧失机遇。而应抢先一步,抓住当前的机遇,把机遇变为实实在在的加快自身发展的动力。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讲过这样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基督教徒,他相信上帝无时不在。因此,他每天都十分虔诚地向上帝膜拜。
一天,突降大雨,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淹没,人们纷纷逃命去了。
但这位基督徒认为:我是这么虔诚地信奉上帝,上帝应该会来救我的。因此,他没逃走。
他站在屋顶上这样想着。所以,当救难队乘着救生艇来救他时,他拒绝了。
结果,他淹死了。
他的灵魂到了天堂,正巧碰到上帝,于是,他质问上帝:“我对你那么虔诚,你为什么不来救我?”
这时,上帝回答他说:“我派救生艇去救你,是你自己不愿被救,才被淹死的。”
是啊,自己没有把握住身边的机遇,结果被淹死,又能怪到谁呢?这提示我们:机遇不容错过,它有时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命运,而且还可能关系到我们的生命。
这个故事虽简单,却蕴涵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救生艇”是基督教徒求生的机会,他却不抓住而导致失去性命。因此,当面对求生的机遇时,抓住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为了平定天下,派将军李靖担任行军总管兼行军长史,率大队兵马去攻打蜀郡的萧铣。蜀郡山高路险,更有长江三峡陡峭天堑,易守难攻。
李靖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很快做好战斗准备。不久,浩浩荡荡的大军雄赳赳地向蜀郡进发。
这时,正是凄凉深秋,长江汹涌澎湃,飞泻直下,十分险恶。蜀郡的探子得到李靖大举进攻的情报,急急忙忙赶回蜀郡向萧铣报告。萧铣大吃一惊,继而大笑,向部将说道,眼下秋色潇潇,寒气凛人,谅他李靖几十万兵马能飞来不成?再说三峡天险,危路岌岌,他纵是神通广大,也难免葬身鱼腹。我想,李靖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经萧铣这么一说,部将们也都放下心来,放松了防守。
九月,李靖率领三军将领经过长途行军,来到长江边。只见江水横溢,其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令人心惊胆寒。有人向李靖建议说:“江水泛滥,三峡险峻,战士们渡江一定十分困难,依我看,不如等江水退了,我们再打过江去。”
李靖站在高处,面对滔滔江水有力地挥着手,语气坚定地说:“现在一定要渡过江去,令他不备。要知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我们突然来到这里,萧铣一点儿也不知道。他只以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调集兵马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攻到城下,这才是用兵的上策。”
将领们听了这席话,个个奋勇争先。在李靖的指挥下,战士们很快攻下夷陵。接着,他们乘胜前进,占领江陵,直逼蜀郡。在强大的攻势下,萧铣不得不带领部下举手投降。
在生活中,如果面对每一件事都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时才行动,那么,当条件成熟之时,就已失去机会了。因为,机会不会等我们。所以,当我们在面对机遇时,要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犹豫不决。抓住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要善于发现机遇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那么,也许这一切都包含着新的机遇,都将为你开辟广阔的天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应征赴前线,负伤后到医院疗养。当时,病房的墙壁上正好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他卧床凝视地图,脑海浮现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弯曲形态海岸线如此相似?于是,魏格纳开始潜心研究其中的规律,结果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地质理论——“大陆漂移”学说。就因为魏格纳善于探究,才为他摘取了地质研究“新桂冠”。
在19世纪中叶,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传来了发现金矿的消息。许多人看到这一机会纷纷向加州奔去……一场淘金热在美国西部掀起了。
在涌向西部淘金的人流中,有一个叫亚默尔的17岁的小农夫,他也赶到加利福尼亚,投入了淘金的大潮。一个月过去了,他同多数人一样,连一两金子也没挖到,他躺在沙地上十分劳累。
这时,他耳边响起了嘀嘀咕咕的怨声:
“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
“谁让我痛饮一顿,龟孙子才不给他两块金币!”
“谁给我一碗水,老子出三块金币!”
随后,是一串长长的叹息……
淘金梦是美丽的,西部艰苦的生活却让人难以忍受。特别是这里气候十分干燥,没有水喝是淘金人最痛苦的一件事。
小亚默尔静静地躺着,仔细地听着人们的抱怨。突然,他有了想法:如果能想办法搞到水并卖给这些渴得要命的人们,岂不是可以更快地赚到钱吗?于是,他毅然放弃找矿,他把河水从远方引进水池,经过细沙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装在桶里,再一壶一壶地卖给淘金人。
当时有人嘲笑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赶到加州来,不去挖金子发大财,却做这种小事。这种生意在哪里不能干,何必老远跑到这里来?”对此,亚默尔毫不介意。结果,许多人深入矿山空手而回。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赚到了6000美元。
挖掘金矿是外在的机遇,但能抓住机遇的人很少,就像能找到金矿的人毕竟是少数。人们在“渴望”中埋怨,使亚默尔从外在的机遇中发现了隐藏的机遇:卖水比淘金更能赚钱。从亚默尔的成功中,可以看出,成功者善于发现机遇,这是成功之道。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的祖上是俄国犹太人,曾以造船为生,后因经济拮据并移居美国。他的父亲是个医生,兼做医药买卖。哈默是一个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人。16岁时,哈默看中了一辆正在拍卖的双座敞篷旧车,但标价却高达185美元,这对哈默来说是个惊人的数字。尽管如此,他借钱买下了这辆车,并用它为一家商店运送糖果。两周以后,哈默不仅还了钱,而且自己还赚了一辆车。
1921年8月,阿曼德·哈默在经过漫长旅途之后,抵达莫斯科。这时的哈默发现,在苏联这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人们却挨饿。为什么不出口各种矿产品去换回粮食呢?哈默直接向列宁提出建议,并很快得到了列宁的答复,于是,哈默取得了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从而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后来,哈默通过他在莫斯科建立的美国联合公司而沟通着30多家美国公司同苏联做生意。偶然的机会,哈默又萌生办铅笔厂的念头。一天,他去买铅笔,但商店里只有每支售价高达26美分的德国货,且库存有限。哈默清楚地知道,同样的铅笔在美国只需3美分。于是,他拿着铅笔去见苏联主管工业的人民委员克拉辛说:“您每个公民都得会读书和写字,而没有铅笔怎么办呢?我想获得生产铅笔的执照。”克拉辛答应了他。于是,他以高薪从德国聘来技术人员,从荷兰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铅笔厂。1926年,他生产的铅笔不仅满足了苏联全国的需要,而且又出口到了土耳其、英国等十几个国家。
在30年代,哈默从苏返美,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萧条时期,哈默却在这时期寻找到了新的机会和市场。当时,罗斯福正在竞选总统,他听说只要罗斯福登上总统宝座,禁酒令就会被废除,以此来缓解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渴望。随着产酒高潮的到来,酒桶的需求也会大增,而这时的市场却没有酒桶。于是,他不失时机地从苏联订购了几船桶板木,并在新泽西州建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当禁酒令废除之日,他的酒桶卖入市场,继而就被各酒厂高价抢购一空。此后,他又开始做其他买卖,他生产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以其物美价廉而享誉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越多的人吃牛肉,而优质牛肉很难买到。于是,这时的哈默又迅速筹资,在自己的庄园“幻影岛”上办起了一个养牛场,并用1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埃里克王子”为哈默赚了近几百万美元,而哈默也从此由门外汉变为牧场行业公认的领军人物。
在之后的25年里,哈默从事过酿酒业、饲养业和新闻广播事业,也从事金融和慈善事业,在他所从事的各项事业中,都获得了成功。1956年,已经58岁的哈默,正打算从商界退隐,颐养晚年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又投身于石油行业,从而把自己的事业推向顶峰。西方石油公司在哈默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终于立于世界石油行业前列,而哈默本人也成为饮誉全球的企业巨子。
机遇,就是好境遇,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特定环境。机遇,看似偶然,但实质上并没有脱离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是必然性的外在表现和反映。因此,机遇是事物联系与发展过程中本质规律的外在表现。机遇,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没有机敏的眼光是发现不了机遇的,犹如“睫在眼前常不见”一样。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你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纵观全局,以大局为重
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以“和”为贵。“和”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由此而形成和德。孔子便说:“礼之用,和为贵”。“和”成为人们交往的准则,体现在接人待物上为“和气”;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为“和睦”;体现在国际环境上为“和平”。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德是人际和谐的根本。
顾全大局,要以集体利益为核心。
蔺相如曾说过一段话:“秦王不攻打我们,也就是由于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肯定会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只是为了国家。”
从上述故事来看,它说明了将相和与不和的重要性: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说明自己避让廉将军并不是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为国家着想。蔺相如的一番话,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的品行。
下面是一则刘志丹烈士以大局为重的故事:1935年,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时期,被誉为“陕北红星”的刘志丹同志曾经受到“左”倾冒险主义分子的打压。
有一天,他从瓦窑堡来的通信员手里接到一封信,拆开一看,发现是要逮捕自己。当时,他对“左”倾冒险主义分子迫害同志们的卑鄙行径非常气愤。但是,为了不使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镇定地把信交给通信员说:“你快把信送到军团部,就说我自己去瓦窑堡。”
说完后便骑着马,向瓦窑堡的方向去了。入狱后,他受尽了各种折磨,直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到了陕北根据地以后,他才被释放出来。
下面还有一例: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处于长期下滑的状态,西方国家称之为是非洲“失去的十年”。其实,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正是在这十年里,很多非洲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广泛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或经济改革,总结了许多经验,同时,也为90年代非洲经济恢复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做出了一定的准备。
自从90年代以来,非洲经济开始持续低速增长,而且有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据非洲发展银行公布的《2002年非洲发展报告》称,非洲有17个国家经济增长超过5%,16个国家经济增长在3%到5%之间,而经济呈负增长的国家从9个降到5个。非洲在1991~2001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2.6%,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0.4%。去年,非洲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低于过去10年的年均3.8%和80年代的5.8%。2004年非洲的外汇储备接近770亿美元,在过去10年里年均增长8.6%;外债总额为3052亿美元,10年来年均增长0.4%,大大低于80年代7.9%的增长速度。现在已有16个非洲国家和地区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其中人均年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9个。塞舌尔的最高年人均收入达1万美元。而且,10个区域化的经济组织为推动经济一体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些成效。
仅以毛里求斯为例,这是一个资源匮乏的非洲国家,是一个仅仅有120万人口的小岛国,原本产业结构单一。毛里求斯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全球化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他们因势利导,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他们主要是利用海岛风景优美,四季如春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0C)和充足的阳光,大力挖掘旅游资源,使其成为第三大创汇业,净收入达30亿卢比左右,并为毛里求斯直接和间接地解决了约5万人的就业问题。其次,毛里求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地处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这曾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1975年毛里求斯政府投入巨资,将路易港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海港之一,设有25个泊位和货物码头,每年数以千计的船只经过,并在港口郊区建立工业加工区。1971年,出口加工区仅9家出口企业,就业人数6000人;1988年企业增到580家,就业人口近10万。加工区出口总额从32.7亿卢比增至210亿卢比,占当年出口总额的65.6%,而且出口收入仍持续增长。为减少出口加工业的风险,实行加工区内企业类型多样化。90年代,在巩固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毛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国投资,发展经济多元化,经济总体形势良好。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0余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90美元,均比上年有所提高。非洲除毛里求斯外,博茨瓦纳、突尼斯、纳米比亚、埃及等国都出现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上述的事例充分说明了,非洲国家只有加强团结,都以大局为重,尽可能避免冲突与战乱;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低成本劳动力等有利条件,妥善处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将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求得生存空间。
坦然面对成败得失
经常听到某些人在叹息:活着真累、真烦!也有人认为,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还有的人常想:应该感激生命。因为,有幸成为生命的载体,才能感受到温暖与快乐,才能体会到智慧的力量,才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
其实,人生就如一曲旋律,曲中充满抑扬顿挫与悲欢离合,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把握生活。我们应该享受平淡带给我们的温馨,享受清心寡欲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喜悦。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坦然地面对生活。
其实,有时候找了许多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呈现出了不同色彩,不是生活赐予我们什么不同,却仅仅是由于在我们的胸襟之中,盛满着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所以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所以,我的人生也跟着美丽。
然而,坦然也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一支登山队在攀登一座雪山。这是一座分外险峻的山峰,若一不小心,他们就会从上面跌落下去,粉身碎骨。突然,队长一脚踩空,向下坠落了。
当时,他想发出一声临死前的悲呼,然而,只要他一出声,肯定就会有人受到惊吓,再掉下去。当时,他死死地咬紧牙关,不出声息。
就这样,他无声无息地掉进了万丈深渊里。只有一个队员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原本他是可以发出一声惊叫的,但是多年的经验让他明白了,惊叫一声不仅不能救回队长还可能惊吓其他人,将会给全队带来更大的灾害。他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向上攀登,每登一步,眼泪都会掉下来,打在雪上。登顶后大家才发觉队长不在了,最后,他把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
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支登山队,因为它的队员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他们不仅登上了自然的高峰,也登上了人性的高峰。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早出门,直到夕阳西下拎着空空的鱼竿回家,但依旧很开心。这让人不禁感到惊讶,付出了一天的时间却一无所获,怎么还能快乐满怀呢?答案是:“我虽然钓不上鱼,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
其实,这个垂钓者给我们的启示是:许多事情的得失或者成败是不可料的,但只要我们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足够了。
尽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的不幸,但也有幸事,我们为何不放弃那些令人烦恼的事,而去寻找一些让人欢乐、让人高兴的事呢?
我们经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也常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这两种心态都应予以摒弃。有失必有得皆是一种规律,我们应坦然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得失。
2002年9月26日下午4时许,28岁的男青年程某在长沙市芙蓉路某大厦应聘之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短信称其中了500万大奖,其言凿凿。生活境况不佳、正在四处找工作的程某看过短信后欣喜若狂,大声叫道:“中了,中奖了!”,随后抽风了。周围的人立即拨打120,长沙市医疗急救中心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程某病情十分严重,急救人员一边抢救一边将其送往长沙市一医院。等送达医院时,他已死去。
在失去面前我们要坦然,在得到面前同样也需要坦然。
一般而言,人们总是习惯于得到而害怕失去。尽管人人皆知“有得必有失”,然而,人们都依旧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而失去则可惜可叹。
确实,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都不可预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与快乐。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虽一次次丢掉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我们要让自己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就应当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使之有理、有节,达到平衡适中,以免内心的激情狂潮过于汹涌而乐极生悲。
生命的幸福与困厄完全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最重要的就是看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些事。因此,人们要坦然的面对生活!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却总能找到自己的身影!
我们要活得坦然,那么,就要学会选择。在人的一生当中,只有学会选择的人,活得才真正的坦然。
当然,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有欲望的,并渴望完美。但人生也难免会有缺憾。天上的太阳不可能时时当顶,夜晚的月亮不可能夜夜明亮。人的一生,所谓“青春永驻”只能是良好的愿望而已。人生是动态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人的生命之花不可能常开不败。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应顺应规律,适应规律。
人生的苦乐有许多种,失去自以为宝贵的或者想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一件痛苦之事。但一个人如能坦然面对失去,那么他的一生必将赢得更多的轻松与愉快。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坦然面对得失。人生虽短,为了不虚度光阴,我们的确应该努力追求,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业绩。然而,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失去,学会忍受失去。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有时不得不“丢卒保车”,尤其是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
这还有另外一例:一日,一位外国人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之间,一阵大风刮来,将帽子吹进海中,这位先生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看看正在飘入海中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先生,您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
“哦,知道了,谢谢!”说完他继续看报纸。
“你……怎么不……”
“我为什么非要感叹一遍呢?”
“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
“是的,我正在考虑如何省钱再买一顶呢!”
人们不能不佩服这位先生的豁达和潇洒:失去的已经失去了,不必放不下。
学会坦然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得失。坦然地面对失去,就是胸襟更豁达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与顾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如此一来,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自己。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生活时,那种坦然的完美,其实也在寻找坦然的人生。
不要轻言放弃
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上帝只把机会留给最后的坚持者!不要轻言放弃,请找回从前的自信,不要退缩!不要彷徨!因为,最强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但不断失败。然而,它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第二次更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再也不进攻了。这时心理学家将隔板拿开,鳄鱼也不再进攻。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最终被活活饿死了。当然,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当中得到启迪: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何种困难或者遭受何种挫折,都不要轻言放弃。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几分钟之内就已经波及了30万人。在这一场混乱当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但是,正当他心急如焚地赶到那所学校的时候,只见教学楼也已成为一片废墟。他伤心至极,跪在地上高声哭喊着儿子的名字。哭了一阵后,他便开始清理瓦砾,他想:儿子也许还活着呢。这时,不断有其他孩子的父母匆匆地赶来,面对废墟,十分伤心,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只有那个年轻的父亲还在那里。他挖了4个小时、8个小时、16个小时、32个小时……疲劳、饥饿、恐惧一齐向他袭来,然而他没有停止。他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儿子可能还活着。当他挖到第38个小时的时候,突然听到从废墟中隐约传出了孩子呼唤的声音。父亲兴奋极了:“孩子还活着,快来人哪!”许多过路人赶紧上前帮忙。结果,年轻的父亲不但救出了自己的孩子,还救出了另外13个孩子,他们都活着。原来,孩子们都躲在墙角里,房顶塌下来时,架了个大三角,所以,他们得以幸存下来。
正是由于这个父亲的坚定执著,才成功找回自己的孩子。人生也如此,如果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勇敢地走下去,必定达到成功。
世上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没有比头更高的山峰。只要你勇敢地走下去,一定能到达路的尽头。许多人都拥有自己崇高的理想,然而,大多数人却因路途坎坷而最终选择了放弃,以至行百里者半九十。
其实,很多事告诉我们,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与失败不可避免,当考试屡遭失败的时候,当不幸突然降临的时候,当求职处处碰壁的时候,当因某种原因而下岗的时候,请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当你努力读书却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时,就不再读下去了吗?当你和别人下棋,会因为一子走错就认为全盘皆输吗?当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的时候,你会气馁吗?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请记住:人有恒,万事成;人无恒,万事空。得到胜利的人只会是有毅力之人。
因此,无论在何时都不要轻言放弃,要提示“我是最好的”,要相信世界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成的。
世上没有永不下雨的天空,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可能真正一帆风顺。世界上之所以有强者与弱者之分,无非是因为前者在接受命运挑战时说:“我永远不会放弃!”
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贪婪
“你我皆凡人,生在尘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这首歌是李宗盛的《凡人歌》。歌的内容就体现了人类的贪婪。
贪婪的人总是不满足。有了这个好的东西,还想要那个更好的;有了一百万,还想要二百万,三百万……有多少他就想要多少,最好把全世界的东西都占为己有。但且记:过犹不及。
纳粹头子希特勒就是一个例子。他先把势力范围扩大到邻近的国家,然后,他把战争扩展到全世界。可是,到最后不但没有征服全世界,却自食恶果而自杀身亡。
在当今社会中,人的贪婪都是表现在物质金钱上的。为了金钱可以不顾他人;为了金钱甚至可以不顾兄弟之情、父子之情。可是贪婪的人到最后会有什么好结果呢?
这些为了钱犯罪的人无一人能逃过法网。如为了物质上的享受,有的干部收受贿赂被终受罚等。
有人曾问过一个炒股票的人,怎样不输钱。他回答说:“要记住两个字:知足。”他说,如果一贪婪,就会连投进去的资本都保不住,血本无归。
所以,贪婪是要适可而止的。过度贪婪者,轻则伤财,重则倾家荡产,锒铛入狱,自食恶果。
但应指出的是,贪婪在某些方面却是使人获得成功的源泉。
当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艰难探索时,“贪婪”令你充满斗志,知识的渴望会令你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攀登知识高山的时候飞檐走壁无所畏惧。
作家海明威“贪婪”地想要踢翻莎士比亚,击败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于是,他刻苦写作,终于得到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综上所述,如果把贪婪用在物质追求上,会有不利;如果把贪婪用在精神、真理的追求上,你就必定会获得成功。
有一个小孩子,大家都说他很傻,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却总是会选择5毛,却不要1元。不信的人,就拿出来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让那个小孩任选其中的一个,结果,那个小孩子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那个人就觉得十分奇怪,便去问那个小孩子:“难道你会分辨不出硬币的币值吗?”
那孩子小声说:“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的话你就不再玩了!”
这就是那个小孩的聪明之处。
的确如此,如果他选择了1元钱的话,就无人再愿意跟他继续玩下去了,而他得到的,也只是1元钱!可是,他拿5毛钱,把自己装成傻子,傻子装得时间越久,最终他得到的也不会只是1元钱,而是1元的若干倍!
因此,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不妨向那个“傻小孩”看齐——不去要1元钱,而取5毛钱!
但在社会中,有很多人却常有一种贪婪!而殊不知你的贪婪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还会使他人对你的贪婪产生反感。或许有些人可以容忍你的行为,但如果你懂得适可而止,他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与评价,因此愿意和你继续交往下去。
可叹的是,现代社会充斥着下列现象:人际关系一次用完,做生意一次赚足!这都是在断自己的后路!而你应该有的是那个小孩子一样的“傻”,因为这会让你获得更多回报。
10个5毛钱多,还是1个1块钱多?你自己去算算吧!
欲望诱惑着人们追求物欲的更高享受,而过度追逐只会陷入错误。因此,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几个人在岸边钓鱼,旁边有人在观景。只见一位钓鱼者竿子一扬,钓上了一条好大的鱼,足有一尺多长,鱼落在岸上后依旧跳跃。可钓鱼者却用脚踩着大鱼,解下鱼嘴内的钓钩,顺手将鱼丢进海里面。
旁边的人发出一片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他的钓鱼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鱼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的还是一条一尺长的鱼,钓者仍放鱼归海。
第三次,钓者的钓竿再次扬起,只见钓线末端钩着一条小鱼。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海里面了,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入自己的鱼篓当中。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
钓者回答说:“哦,因为我家里面最大的盘子也只不过有一尺长,把太大的鱼钓回去,没法盛啊。”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像钓鱼者这样舍大利取小利的人少了,而舍小取大的人却越来越多。俗话说,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长寿之本。
有这么一个例子: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些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挑选布匹带走;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来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行动很不便。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贪婪的商人也想拾起银器放在背上,却无力再捡。
突然,降下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因此摔倒了;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到家中。他把银餐具变卖掉,生活因此富足起来。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贪婪的人往往很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甚至难以自拔,后悔晚矣!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鸟。
“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会送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发誓我会放了你。”
“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莫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就不要费力去爬。”
然后,鸟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答应将鸟放走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大树上,又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把我放掉了,你不知我藏有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变得这样聪明。”这个猎人很想再去捕捉那只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并开始爬树。但是,当他爬到一半时,摔下来了。
鸟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你忘记了我的忠告。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就不要懊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讲你认为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相信,而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中会有一颗很大的珍珠。我告诉你,如果当你爬不上去时,就不要费力去爬,你却强迫自己爬树,结果掉下去了。这个箴言说的就是:‘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
说完,鸟就飞走了。
人常常因为贪婪会犯傻干些蠢事。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不被假现象所迷惑。
总而言之,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人的欲念无止境,当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得到更多。一个人贪求厚利、永不知足,那是在令自己愚蠢。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贪婪能令人忘却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格;贪婪能令人丧失理智,做出蠢事。因此,我们真正应当采取的态度是:远离贪婪,知足者常乐。
贪与失是成正比的
人性的原恶之一就是贪婪,贪婪是阻碍人前进的一块大绊脚石。社会中,一切的丑恶、野蛮、杀戮、欺骗、猜忌等所有不堪入目的罪恶,皆因贪婪。人的欲望应该是激发贪婪滋生的诱体,人若有极大的占有欲,贪婪便出现在你的脑子中。
若一个国家的人民贪婪,则是社会的祸害;一个国家的官吏贪婪,则是一个国家的祸根了。如果这个国家的官员和民众都没有这种贪欲,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福分了。
无论是贫穷的人还是富有的人,都有贪婪之心。钱不厌其多,位不厌其高,食不厌其精,妻不厌其美,夫不厌其荣,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现代人的贪婪,主要是对金钱的贪婪。人一旦显现出了自己灵魂深处的贪婪本性,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人的贪婪不止是以生命为代价那么简单的,更甚者是以灵魂和生命两者为代价。
有一种小虫名叫蝜蝂,蝜蝂的背能驮东西。在路上只要看到些小东西,它都会停下来,用头顶着放到背上。一路走来,东西越驮越多,令它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尽管这样,它回头看看背上的东西,都不舍得扔下。它用尽全身的力量向前爬,艰难地向前挪动,爬着爬着,一个跟斗跌倒,摔昏了。过路人看了,可怜它,帮它把背上的东西卸下来。可是,它醒来后就急忙把这些东西一一地放到背上,继续驮着走。就算是用尽全身的力量,也不肯停下来,直到死去。这个故事是《柳河东集》中所记述的。
古人拿这个故事来比喻人类贪得无厌的本性。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就像这只蝜蝂一样,拼命地抓钱,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即使病了也不愿意停下,正所谓:“得闲死、唔得闲病”。我们总觉得:有钱就会拥有快乐,自身越有钱就越幸福。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西班牙科尔多瓦的伊斯兰国家的管理者阿布德尔·拉曼三世(1891—1961),当时拥有世界第一的陆海军,统治着最强大的伊斯兰国。一年有将近1亿元人民币的丰厚收入。他个人总共有价值超过1000亿元的财产。在他统治的46年漫长岁月里,他生活显赫,但国王自己认为:“在我治理国家的46年里,并不是每天都快乐的。我认为真正幸福的日子,只有14天。”
在香港、美国许多电视连续剧里,如《豪门恩怨》,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富豪们生活得十分不快乐: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电影中有个刚获得一笔可观遗产的人痛苦地说:“怎么有钱比没钱还累呀!”最后,他宁愿把遗产捐献给慈善机构,以找回自我。
“有越多的钱,就越快乐;拥有越多财富,就越幸福。”是一种荒谬的期望。为何大家都这样想,是因为大家吃了大米面粉,就有的吗?不是,如果有一种观念是荒谬的,同《圣经》价值观相反的,却又不约而同地在人心里,这不是巧合之事,它一定是来源于魔鬼,这是魔鬼给予我们的幻觉、欺骗罢了。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破产农民的家中,生活艰苦,从小就在工厂、码头、金矿做苦工。后来,他又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发誓以后要混出点名堂来,他以为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有幸福的生活。之后他就努力于文学创作,写了许多有名的小说,如《野性的呼喊》《马丁·伊登》等,正当他达到了事业登峰造极的时候,他却像马丁·伊登一样,发现那一切都是虚空,他要找的幸福依旧遥遥无期。最后,他因无法填补虚空,自我了结了生命。
国际知名品牌“柯达”的创立者柯达先生很富有,他的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店,就好像头发分布在人头上一样地多;在银行每日的进账中,他占有不少的份额。按一般人的想法,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很快乐、很幸福的人吧?不,恰恰相反,他更感到有无法排遣的痛苦。他想通过奢侈的环游世界的方式来解除自己心中的苦闷,然而,依旧无法排遣内心的空虚,最后,还没有等到去游历美国,他就把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
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许多国内的学者出访归来之后都会感到很困惑:他们看到欧美令人难以想象的豪富生活,但为什么他们并不幸福呢?在欧美有许多这类的调查显示,那些悠闲阶层,因为尝遍了世间的百味,享受遍了许多的东西,对于他们而言,人生已经再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就想出特别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比如,曾经有一对处于这种状态的夫妇,居然专程赶到火山喷发口中去“活火葬”,以这种方式了解生命。
当你拥有一定的金钱和物质的时候,会发现“有越多的钱,就越快乐;拥有越多财富,就越幸福”原来只不过是一句谎言,如此一来,空虚感就更加强烈了。若有人讲,只要你爬上美国的摩天大楼楼顶,你就能见到天堂。而当你辛辛苦苦终于登到极顶时,看到的原来是空空如也,那种失望的打击是多么的大呀。你能承受这种失望?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的,有许多人就是因为这种失望而跳下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爬到极顶的人并不多。还有许多人尚未满足,仍在攀爬,那么,他们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的呢?
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曾描写了这样一位贪婪的地主:某天,这个地主来到一个拥有广大土地的部族,与族长商谈买地的事,他们商定了一个条件,就是让买地的人从日出开始走到日落,然后回到起点,一天能走的土地就是属于他的了。这位地主一直想要很多土地,所以,他就拼命地不停赶路,可是他绕的圈子实在太大了,而这时候要想在日落时赶回原地,只得拼命地奔跑;等他跑回起点的时候,因为心力不支,倒地而死。这个时候,土地于他还有何意义?
《圣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凡贪恋财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这乃贪恋之心夺去得财者之命。”
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为了挣钱努力地拼搏,打双份工,每天起早贪黑,想借此跳出工薪阶层,自己做老板。经过十多年的搏杀,终于出头了,买了厂房、设备,开创了一番事业,正当业务蒸蒸日上、想大捞一把的时候,他却一病不起。因为长期劳累积劳成疾,体内的许多器官功能都衰竭了,正值人生壮年的他,就这样不治而亡,将悲痛留给家人。
当今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那是因为人们太过贪婪的原因。因为贪婪,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高速运转。因而使“亚健康”“慢性疲劳”“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话题。都市人越来越难以入睡,体质也日益下降。有报道说:现在,九成的老板都带着两三种以上的病在拼搏,难怪都市人都在发出这样的喊声——活得太累!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有名的工作狂。由于生活的压力太大,平均每天就有100人自杀。
这种玩命的忙,其实是在一点点透支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多的“过劳死”,为我们现代人敲响了警钟。
除此以外,更有许多人因为贪婪而犯行贿贪污之罪,结果被枪毙了;也有许多人因为贪婪而干出杀人放火的事,也被枪毙了;更有许多人因此而被杀、自杀。这些报道出现在每日的新闻里,许多电影、电视也都在证实这些真理。总之,世上因为贪婪而死于非命的人,实在多得没法统计。
呜呼!贪婪贪心,贪来的只是虚空、死亡!难道我们非得变成其中的一个,才肯罢手吗?难道我们非要吃了亏,才肯承认这些事实吗?才肯顺服真理吗?
贪婪之心害人不浅,然而,有人居然荒唐地说贪婪也可以成为工作中的一股动力,这真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认识。具有贪婪之心的人,已经走到了无法自拔的境地,一旦陷入,万劫不复。利用贪婪,就等于纵容贪婪。遏制贪婪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挽救那些陷入贪婪之境而无力自拔的人,通过法律的清洗剂来彻底清洗他们被贪婪占据的灵魂,让他们的人生获得重生。
贪婪不仅是一种吸毒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毁的过程。据巴西科学家研究显示,所有的贪官,其一生都是在惊恐、惶惑之中度过的,不但他们的生命比一般人短暂,而且其心理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无可名状的煎熬之中。
总而言之,贪与失是一种正比的关系,得到某些东西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另外一些或许更重要的东西。因此,人生在世,还是要淡然一点的好,那样,你的人生才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人生要经得起诱惑
曾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埃及故事:
小鸟问它的父亲:“……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吗?”
大鸟说:“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可是我们比他们生活得幸福。”
“为什么呢?”小鸟疑惑不解。
“因为在人类的心中有一根刺,他们无时无刻不被这根刺所刺痛、所折磨。他们为这根刺起了一个名字,管它叫贪婪。”小鸟的父亲对他解释道。
“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呢?”显然,小鸟很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至于大鸟是如何回答的,我们不妨从略,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去找答案。通过这段故事只不过是想引出下面的一些内容。
在我国,“贪婪”这个词是一个合成词,所谓爱财曰贪,爱吃曰婪,这是它的本义。若将二者合起来,就有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意思。使用这个词来描述那帮贪图钱财、公款吃喝的大小官员,是再适合不过了。关于贪婪的后果,我国的古训数见不鲜:比如“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这是用拆字的方法,来告诫人们,最终“杀死自己的是贪财逐利”。“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则是用“贪食之鱼容易上钩”的比喻,奉劝世人应该要洁身自好,要经得住那些物欲的诱惑;至于“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则将贪婪者的最终下场,描绘得淋漓尽致。既然如此,为何时至今日仍有那么多人贪财好利呢?为什么当年屈原所叹的景况:“众皆竞竞以贪婪兮”,可最终还是看不到尽头,而那些贪昧婪酣者到现在还是有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无奈之余,只有学学时尚,从“个体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贪婪的起因,最终还是得不到解释。前一段时间,书商们把当代印度哲人奥修炒得沸沸扬扬,借来一本看看,无意中看到一种解释。奥修说,贪婪的产生与空虚有关。他认为,人是不能生活在空虚中的,因为“那是令人恐惧的……一种魔鬼般的生活”。所以,凡是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下的人,为了填补空虚都会使用贪婪的手段。这说法与贺拉斯的话联系起来,倒可以透视一下贪婪者的心境。贺拉斯说:“贪婪的人必定也是焦虑的,因为他生活在焦虑的状态下……他也就决不会自由。”这同大鸟所谓“心中的刺”是一个道理。可想而知,如果有人倚仗职权大行贪婪之道的话,那么,他肯定是一个生活空虚、精神焦虑和内心恐惧的人。像这样的人,他们眼前的生活十难过,更不用说他们的将来了。
因而,想奉劝人们:想要比鸟儿生活得更美好幸福,就要知足常乐,并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拒绝贪婪。
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房子里面有一瓶蜜糖打翻了,有一群苍蝇闻到蜜糖的香味就飞过来了。于是,它们就落在蜜糖上大吃起来,在最后它们吃饱了想飞走时,才发现脚已被蜜糖牢牢地粘住,飞不起来了。苍蝇快要断气时后悔地说:“我们太傻了,只为了一点蜜糖却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有命其有财,命之不存,要钱有何干?”总有死心眼儿的人,一身扎进钱财和名利之中,钻,钻,钻,耗尽了青春和精力,死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纵使有金山千万座,死后也带不走半文钱。
就像《菜根谭》中所讲的:“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如果一念清明,淡然无欲,天地也不能转动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况一切区区事物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欲望犹如咖啡和美酒,逐渐地侵入人们的内心,一念之间就决定了去天堂还是往地狱。赵孝成王的一念之差,便多了长平冤魂;前秦王一招出错,就多了淝水新鬼。战争如此,人生何曾不是这样呢?波尔说得很好:“这个世界对理智深思的人而言是喜剧,对感情宣泄的人而言是悲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也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人的欲望犹如烈马,必须有理性的骑手来驾驭。”这是一个最为明朗深刻的比喻。
这些哲学家的名言名句,其中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但是,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这一错误。仅失去一点钱财就悲凄万分,郁闷不乐,时间消逝了,竟然觉得毫不可惜。
这恐怕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通病,想起来才感到遗憾。所以,我们不如把那些劳碌纷争通通都放弃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应该多享受人生的快乐,因为,那才是组成我们生命的真实东西,是金山银山都不能够换得来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聪明的小猴子喜爱偷吃农民的大米,因此,为了阻止它们,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用装着镇静剂的枪射击它们,用陷阱捕捉它们……都毫无成效,因为它们的动作太快、太敏捷了。后来,一个动物学家找到了一种能够捕捉猴子的办法:将一个窄口的透明玻璃瓶放在树干上固定好,然后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伸出爪子去抓大米(这个窄口瓶子的好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好能够伸进去)。可待它抓起一把大米后,因为拳头紧握着大米,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这些贪婪的猴子始终不肯放弃已到手的大米。到二天,人们抓住它的时候,它仍然不肯松开手……
只为了一点米,猴子就失去了自由。它将爪子伸进瓶子时,脑子里面想的全是如何才能够将米吃进嘴里,是大米限制了它的思维,直到危险来了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非要把那些可能会断送自己生命的大米送进嘴里。
人肯定比猴子聪明,但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往往也失去理智。明知道是个陷阱,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往下跳,总以为既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能进退自如。岂不知在伸手的瞬间,贪婪的欲望就注定他将落入他人设好的陷阱,且被设陷阱的人牵着鼻子走,从此失去自由。很多人也是如此,为了名利去说言不由衷的话,做不情愿做的事,轻则狼狈不堪,重则身败名裂,身陷囹圄,悔之晚矣。如慕绥新之流,他们并非败给敌人的聪明,则是败给自己的贪欲。世界上没有不要钱的午餐,更没有谁会无所求地奉上鲜花、美酒来博你一笑,没有谁会平白无故地来陪着你,唱赞歌……其实,在很多时候多想几个为什么,就不至于利欲熏心,被糖衣炮弹所迷惑。要每时每刻地保持头脑的清醒。“无欲则刚”,只有丢弃不该拥有的欲望,才就能够照见自己的人生。
由此可知,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聪明的脑子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擅长理性地思考,让理智来驾驭欲望,知晓是非,认清周遭潜在的危险,不贪敛非法的钱财。
总而言之,诱惑就在你我的身边不停地打转。人生是要经得起诱惑的,我们应努力以平和的心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有舍才有得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是啊,凡事有舍才有得!在失去甲的时候,你其实也同时得到了乙,只是自己通常不自觉罢了。
一名老翁靠捕鱼为生。一天清早,他如往常一样来到溪边,昨天的雷雨冲到下游,小溪里面全部都是碎石,他因此不能够捕鱼,便号啕大哭起来。小溪旁山坡上有座小庙,庙里的师父听到他大哭的声音,便下山来:“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啊?”
“小溪里面全是碎石,我没有办法捕鱼了。”“不可以下网捕,可以去用手抓啊!你没看鱼儿全在碎石上、石缝间跳跃吗?”老翁揉揉眼睛看去,鱼儿果真全在碎石上、石缝间跳跃,轻易可得,怎么刚才自己没发现呢?
以“有舍必有得”的积极心态来看待事情,并不是要你陷落虚拟情境,而是让你看清现实。比如,夫妻离婚,在失去婚姻的同时,得到了再度追求良缘的机会;恋人移情别恋,在失去恋情的同时,也庆幸能在婚前就发现对象不可靠;当失意于赚钱少,也可得意不用为了储蓄投资而烦心。
得与失间肯定会有平衡点。你不必因只看到失落而痛苦万分,你应该学着看到收获。得与失在你所在的空间是平均的,由你感受体会。如果感到失落,那是你心胸太狭隘了;假如经常体验到获得,便证明你的心态很好。这样并非掩盖你的失去,而是提醒你还在获得。它们是两个方面,都真实地存在着,万万不可只看一方面。
有这样一则故事:飞快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将一只新鞋从窗口弄下去了,旁边的旅客都感到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面对众人的迷惑不解,老人坦然一笑:“无论鞋多么的珍贵,剩下的那只对于我已无用处。把它扔下去,说不定别人能捡到一双。”老人看似诡异的举动,实则表现了这样的一个思想: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
外在的放弃能让你吸取教训,心灵的放弃使你获得解脱。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他曾与女友做一个小测验,假如同时丢了三样东西:钱包、钥匙、电话本,会最紧张哪一样?女友并没有考虑就选择了电话本,而他也不假思索选择了钥匙。测试分析说,女友比较怀旧,而他比较现实。最后,他们分手了。女友确实被往事纠缠得郁闷不快,那段大学末期的爱情至今还令她无法忘怀;而他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女友的心停在往事中,一直后悔当初没有坚持到底,于是,她又错过了许多不错的人。
他问她:“还可以倒回来吗?”她摇了摇头。别人又问:“那怎么不放弃呢?”她无可奈何地说:“放弃不了。”实际上,是你不想放弃。
中国有句古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偏偏就有一些人执迷不悟。所以,其实烦恼都是自找的。
四年前一个女孩在女友寝室玩乐,一念之差打算偷屋里的一对耳环,却被耳环的主人看破,女孩非常狼狈,自此远离家乡,再没有回去。
人生有些错误是没有办法挽回的,有的时候需要你付出一些代价,即是放弃。既然生活中的垃圾可以不皱眉头就轻易丢掉,情感上的垃圾更不必抱残守缺。
不应只想着挽回,在必要时候人生也是需要放弃的。
放弃也是一门艺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既需要做出选择,也需要主动放弃。重要的不是选择得当,而是放弃得好。人生苦短,要想多得,就得多弃。那些什么都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很多收获的。最后,只能是对自身生命的放弃,使自己永远都处在碌碌无为中。
放弃也是应该量力而行的,明知是永远得不到的东西,何必去苦苦相求?明知道是做不到的事情,又何必硬撑去做呢?
放弃也需要明智,该得之时你便得,应失之时也要大胆地让它消失。有时,你以为得到了一些,却可能失去了更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实际却有可能获得更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尽自己力量去做,不用管它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再来看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在赶庙会时看到了一个令她心动的男孩,一见钟情可惜无缘相认。女孩每天都来向佛祖祈祷,渴望再见到那个男孩。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说必须修炼五百年才能够见到他。女孩答应了,于是她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风吹日晒,苦不堪言。后来,有人在城里建了一座桥,于是女孩就成了石桥的护栏,终于看到了等了五百年的男孩,但他很快就离去了。
佛祖再次出现,女孩说想要触摸让她心动的男孩,佛祖答:“必须再修炼五百年。”于是,女孩就变成了一棵高大的树,竖立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上,无数次满怀希望地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的希望破灭。又是五百年,他终于来了,但她的心中已不再激动。女孩呆呆望着他,他走到大树的脚下,靠着树根睡着了。他就靠在她的身边!可是,她还是没有办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最终,男孩只睡了一刻就离去了!
佛祖又出现了,问:“你是不是还想要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女孩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可是不必了。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佛祖微微地点点头。女孩微微一笑:“我能够做到,可是不必要了。”
于是,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女孩诧异:佛祖也有心事?佛祖绽开了笑容:“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过去他为了可以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生命总是平衡的,以一种我们了解或是不了解的方式。感情如此,健康如此,事业亦是如此。世人总是孜孜以求功名利禄,却在庸庸碌碌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仔细想来,人生的许多痛苦,实则难以割舍的痛苦。在难以舍弃而又不得不舍弃之处,在执著却又难以实现之处,隐含着许多人生的痛楚和悔恨,有很多人都是在这种难舍的自我挣扎之下,产生了无尽的烦恼、浮躁、恐惧等恶劣的有害于生命的迷茫!一种放弃,必定意味着另外一种拥有,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夜市里,有捞金鱼的小游戏,小朋友们到那儿就忘记回去了。捞金鱼的铁丝网贴了薄薄的一层纸,这种纸浸水以后很容易破,经常捞了一两次,就不能再用了。
有一位在夜市摆摊多年的老板,悄悄透露了捞金鱼的方法:“先把捞金鱼的网子用牙签扎一个小洞,下水的时候就不容易破了。小朋友总是舍不得先动手把那层纸给弄破一点,渔网反而破得更快。”
生活中到处都有能舍而后得的奇迹。舍出如同种子撒播出去,转了一个来回,又带了一大群子孙回来。“舍”永远都是在“得”的前面的,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顺序,也是幸福的秘诀,可是却被很多的人忽视了。
在农村打水,假如不先灌一点水下去,是打不出井水,只有先放弃一小桶水才能够引来整座井的泉源。
有人斤斤计较帮助别人金钱的多寡,对慈善救助感到为难,认为付出就是减少,收入才是增加。其实,生活中许多事情不是数学,而是植物学,不是加减乘除,而是先要怎么栽才能怎么收。
放下才能得到,能舍才能得。
其实,付出本身也是一种乐趣。我们不应该以功利的心态,为了得而舍,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诚心学习舍的课程。毕竟,在此途上,心灵的喜悦就是最大的祝福。
你舍得奉献自己吗?你舍得去做慈善周济吗?你舍得与他人分享吗?
当尝试踏出第一步时,你就会发现舍的同时也已经得到更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