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人都喜欢“戴高帽”把“高帽”送得恰如其分

☆人人都喜欢“戴高帽”把“高帽”送得恰如其分

时间:2023-07-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人都喜欢“戴高帽”把“高帽”送得恰如其分清朝才子袁枚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被任命去某地当知县,赴任前,袁枚去老师那里告辞。给人“戴高帽子”就是恭维他人,赞美他人,人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赞美与欣赏,因为这能满足人的自尊心。

☆人人都喜欢“戴高帽”把“高帽”送得恰如其分

清朝才子袁枚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被任命去某地当知县,赴任前,袁枚去老师那里告辞。老师问他:“官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年纪轻轻就做上了知县,有什么准备啊?”

袁枚说:“并未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带了一些高帽子,准备见人就送一顶,因为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啊!”

老师一听,不高兴了:“为官要正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书,怎么也搞这一套呢?”袁枚马上回答:“老师的话很对,可请老师您想想,当今这个世界上,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又有几个呢?”

听到袁枚这么一说,老师马上就转怒为喜。于是,师生欢欢喜喜地告别了。

袁枚从老师的家里出来后,就感慨地说:“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子,还没到任,就已经送出去了一顶了。”

给人“戴高帽子”就是恭维他人,赞美他人,人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赞美与欣赏,因为这能满足人的自尊心。常言道“礼多人不怪”,一般来说,人对于他人赠送的“高帽子”总是来者不拒、乐于接收的。其实,三教九流、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是从来都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呢?

包拯要选一名师爷,他对十个面试者说:“你看我长得怎么样?”前面九个面试者一个个恭维他眼如明星,眉似弯月,面色白里透红。如此乱编瞎话,气得包拯将他们一个个赶走。

最后一个面试者却是这样回答的:“大人虽相貌丑陋,但心如明镜,忠君爱国,天下谁不知道包青天的美名?”这一席话说得包拯心中大喜,当然那人也得到了包拯的信任与重用。

虽然高帽子不要钱,而且人人喜欢。但是,如何给人戴一顶漂亮、合适的高帽子,却是大有讲究,不是随随便便送一顶就可以的。要知道,高帽子送得好就是“赞美”、“称颂”、“欣赏”,送得不好,则就是“阿谀”、“献媚”等等。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非常重视,常常亲自校核,每校出一件差错来,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和珅和其他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就在抄写给乾隆看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让乾隆校正。这是一个奇妙的方法,这样做显示出乾隆学问深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书稿,别人就不能再动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于是,这些错误就传了下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中常有讹处,有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

和珅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总是选取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还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乾隆的脾气、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虑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宠爱。

和珅拍马屁高在两点:一是知己知彼,每拍即中;二是让对方浑然不觉却全身舒坦,因为他做得无声无息,不着痕迹。

好的高帽子有这么几个主要标准:从对方的优点入手,令人乐于信服;不动声色,使人浑然不觉;富有新意,而非陈词滥调;尺寸恰当,分量适中,正中下怀。还是来看看一个小秘书是怎么送人高帽子的吧。

市里召开政府工作会议,新来的秘书小孙知道,这是结识各位领导的天赐良机,当然不可错过。于是小孙早早来到会场入口处等候各位领导。

高局是坐专车奥迪A6来的,小孙上前打开车门:“风光,风光,多让人羡慕啊!”

岳局则是坐出租车来的,小孙迎上去:“潇洒,潇洒,一招手就有车,不用麻烦司机,还来去自由。”

王局比较年轻,骑辆自行车就来了。小孙说:“廉政,廉政,都像您这样,老百姓还有啥抱怨的。”

杨局是走着过来的,小孙热情地打招呼:“时尚,时尚,现在好多富贵病都是缺少运动,坐车坐的!”

在一边观看多时的侯局见小孙巧舌如簧,便成心为难小孙:“我可是爬着来的,你怎么说呢?”小吴立即竖起大拇指:“哎呀,这么多局长里面,就您最稳当哟!”

恭维话人人爱听,高帽子人人爱戴,如果能给对方送的高帽子恰如其分,适合其人,那么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肯定就有印象,就有好感。所以,学会给人帽子,是扩大、增强自己人际关系网络的一个好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