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具有破釜沉舟的精神
在草原上,一些胆大妄为的狼颇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它们明明看见了猎人与马,但它们并不急着逃跑,而是非常精确地计算人马的距离,争分夺秒夺食,抢到一口是一口,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为了生存,人类也必须有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
尤其是当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当某件事情的发展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我们就需要有一点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项羽当年以弱胜强,就是因为他破釜沉舟,绝了士兵生路,结果,人人奋命杀敌,以一当十,所以才大败秦军。
可能你会说,“破釜沉舟”只是一个故事,我们今天不会遇到那样的情景。这话你也不要说得太满,说得太绝。商场如战场,有时候一桩生意,有可能就因为你缺少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劲头而告失败。
很多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都敢于用一时的损失和痛苦换来巨大的市场和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靠的就是比别人看得更宽,想得更全面、更深远,思维更具有深度。也就是说,他们靠置之死地而获胜的勇气而制胜。在许多重要的场合,大家都能看到某个项目的损失,往往因为采取短期行为。那么,在这样的场合,胜利大多归属于甘于吃亏、善于吃亏的企业家。因为,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和甘于吃亏其实就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做法。这个理论在格力电器的总经理朱江洪那里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在朱江洪任广西百色某机械厂厂长的时候,就曾导演了一幕“苦肉计”。1984年春节前几天,他收到西藏水泥厂驻京办事处一封求购函。丰富的商战经验告诉他,这只是一封试探性的求购函,同样的求购函肯定像天女散花一般投向全国各地的机械厂,同行们也无疑都知道这个事实。
但朱江洪进一步意识到,西藏代表着中国很特殊的一块市场,在西藏市场有了一份份额,不愁在其他发达地区没有市场。他决心促成这桩生意。第二天一早就派销售科长动身赴京,并明示即使经济上吃亏也要签合同供货。
朱江洪的这种破釜沉舟或者说深谋远虑一般人都没有意料到,就连西藏水泥厂的代表也吃了一惊,马上签了约。事情的发展也正如朱江洪预料的,这桩生意没赚到钱。为履行合同,工人牺牲春节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生产设备。时值隆冬,运输路线长、道路状况险恶,厂里派出5辆车经云南把机械直送西藏,其中有一辆车专门拉上所需汽油,来回折腾了将近50天,滑坡、塌方、暴风雪,事故不断,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这桩生意虽没赚到钱,但却给朱江洪赢得了市场和荣誉,用他的话讲就是:“我们有资格吹牛了:除了台湾,我厂产品覆盖全国!”
果然,没用几年时间,朱江洪所在的机械厂生产出10种产品50种规格,企业产值3000万,利润800万,各项指标都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大哥大”。
朱江洪的经营哲学与他的思维逻辑完全一致:该争的绝对要争,不该争的绝对不争,该吃亏的就要敢于吃亏,该破釜沉舟的时候就要破釜沉舟,否则,就有可能错失发展机会。
将自己置身于悬崖上的破釜沉舟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了自己一个向生命的高地冲锋的机会,给了自己一个成为强者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