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儿童活在自己世界里

儿童活在自己世界里

时间:2023-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只有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才能达到人生成功的顶峰。这就需要继续学习,开启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尊重。学习就是学习者在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潜能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境界。

5.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只有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才能达到人生成功的顶峰。

上学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仿佛已经是一个朝夕相伴、耳熟能详的“老朋友”了,一切从未知到已知,都是学习的结果。年幼时我们混沌柔弱,正是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具备了某些技能,并形成了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即使进入了大学,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自强、自立于未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是你也许会发现,进入社会后许多新的问题也拥到你面前,在学校内的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已无法帮助你从容面对眼前的新的挑战,该怎么办?这就需要继续学习,开启自己的学习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曾经指出:静止地学习信息,在以往的年代也许是合适的,但如果我们要使当代文化得以生存下去,就必须使个体能够顺应变化,因为变化是我们当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实。也就是说,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无法使我们适应当前的处境。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来说,采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始终是必需的。而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把它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学习的内容因学科各异而丰富多彩,各学科也有其特殊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但任何学科都有着普遍相似的基本的心理过程,这就使心理学家研究“学习”本身的性质、机制等成为可能。研究者们通过他们各具特色的实验设计、思考角度,对学习的某些种类、某些现象做出了不尽一致的解释,形成多种“学习理论”。每种理论虽都有其不足和未及之处,但亦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价值,它们都以不同的着重点从科学的立场,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学习。

一只饿猫被关在迷箱里,迷箱外放着一盘食物,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比如,一根绳子一端拴着门闩,另一端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按下踏板,门就会开启。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乱冲乱撞,或咬或爬,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无意中碰到踏板,门开了,猫逃到箱外,吃到了食物。再把猫放回迷箱,它仍会经过冲撞咬抓的过程,但所需时间可能少一些。经过如此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箱外所用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效动作逐渐被排除。以后,猫一进迷箱即按动踏板,逃出箱外,获得食物。这只猫经过“尝试—错误—再尝试”的过程,最终学会了“踏板—开门—吃食”的联结。

猩猩基加被关在一个大笼子里,它跳起来也探不着笼顶上挂着的香蕉。笼子里还放着几只箱子。基加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取不到香蕉,它蹲在那里,望着香蕉,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它意识到,箱子不是随便放在那里的,它觉察到了箱子和高处香蕉之间的关系,它跃起来,搬了一个箱子放在香蕉下面,自己站上去,可还是不够高。基加无奈,只得坐在箱子上休息。突然,基加跳起来,搬起坐箱叠在另一只箱子上,迅速爬上去拿到了香蕉。三天后,实验者稍稍改变了实验情境,基加竟能用旧经验解决新问题。基加的学习是一种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突然领悟——即“顿悟”。

欧基米德接受皇命,要他检测皇冠的含金量,他百思不得其解,连洗澡时仍在动脑筋,当他跨入浴缸时,看着满满的浴缸里溢出的水,突然,他想到了进入的物体的体积与溢出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八九个月大的幼儿看见一只小木球,试着拿过来把它放在嘴里,因为在他有限的经验中,“吸吮”是他探索、解释外界事物的既有模式,他用它来理解新的事物。而一旦他认识到,小球是一个可以被抛起来的东西,他就会顺应这个新功能。下次碰到小球时,他就会试图扔它,而不是把它放进嘴里。也就是当新材料不能为现有知识经验所同化时,旧的观念结构被改造和扩充,并形成新的观念结构以顺应环境,学习便发生了。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比作物理通讯系统,人的学习过程就和一个电子装置的工作方式一样,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探测、编码、贮存和复现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好比电视接收机的天线,接收信息;注意负责信息的筛选;受到注意的信息被辨认形成知觉经验的过程,乃是模式识别(编码)的过程;记忆的作用和磁带、磁盘一样,用于贮存信息,而已经储存起来的信息,常常会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扰或本身的消退而引起提取的困难,即遗忘。

把儿童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片子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奖励。乙组儿童看的片子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用力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种不好的行为,打了那个大孩子一顿。看完录像片后,实验者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领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即榜样的作用能使儿童很快学会攻击行为。接下来,实验者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打玩具娃娃,谁学得像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这说明通过看录像,两组儿童都已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一阶段乙组儿童之所以没有人敢打玩具娃娃,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一旦条件许可,他们也会像甲组儿童一样把学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人类能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学习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加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尊重。学习就是学习者在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员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潜能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境界。当学习者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学习时,就能够积极地、负责任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依据,而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就能开始自己的有意义的学习,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也能得到促进。

通过以上列举的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的一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训练以后出现的某种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复杂的,有认知的、情感的、运动的;导致这种变化的心理机制也是多样的,有渐进的“试误”、突然的“顿悟”,有通过“同化”与“顺化”与环境保持的动态平衡,还有信息的加工过程或是人的潜能的最终实现。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也是多种的,有学习情境的因素,有学习材料性质类型的因素,也有学习者自身的因素,等等。

在心理学上,尚无一种理论可以圆满地解释复杂的人类学习,但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理论来关注不同类型的学习,并从中得到一些科学的导引。

所以,青年朋友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潜能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水平处于什么“地位”时,才能更多地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并学习更多、更好的理论知识。

人不学习就会停止不前,一旦停步就无法使自己再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