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旧时友,不忘昔日苦
“贫贱之交不能忘”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所谓“贫贱之交”,无非就是在贫困艰难中结交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多是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贫苦人。他们虽然本身的生活并不如意,却能以友情来温暖和抚慰同命运的穷兄弟,甚至尽管自顾不暇,仍慷慨救助濒于危难的朋友。不忘穷时朋友,正是不忘昔日苦,不忘曾经走过的艰难路程,不忘曾经在困难中给自己以安慰、鼓舞、信任和温暖以及前进力量的朋友。
应当说,“贫贱之交不能忘”不光是对朋友的一种合理要求,也是交朋友的一个道德标准,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
战国时,有一位正直节操的贤臣,名叫虞卿,他不是一般的播弄口舌以求富贵的游说之士。一天,他穿着草鞋,扛着雨具,第一次见到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就赐给他黄金两千两,白璧一对;第二次见到赵孝成王,他就当上了赵国上卿。
当时,魏国国相魏齐为了避祸,逃到他的朋友平原君家里藏了起来;秦国国相范睢以前曾受过魏齐的羞辱,秦昭王想抓到他为范睢报仇,于是秦王就写了封口气和好的信给平原君,说:“我早就听说过您的高尚行为,您如果有幸来访问我,我愿意和您痛痛快快地喝十天酒。”平原君害怕秦国,又相信秦王的诚意,来到了秦国。不想秦王和平原君只喝了几天酒,就变了脸威胁说:“昔日周王得到吕尚,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敬为仲父。现在范君也是我的叔父。范君的仇人,在您的家。但愿您派人回家把他的头拿来,不然的话,我就不让您回国!”平原君回答说:“和尊贵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卑贱;和富有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贫困。那个魏齐,是我的朋友,现在有难。就是他在我家里,我也不会交出,何况他现在并没有在我家。”秦王当然不信平原君的话,就又送信给赵王说:“您的弟弟在我手里,范睢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时里,您快点派人把魏齐的头拿来!不然,我不但不放您弟弟回国,还要举兵讨伐赵国。”赵王害怕了,忙派兵包围平原君家,搜捉魏齐。魏齐趁天黑逃出了平原君家,偷偷跑到虞卿那里求救。虞卿和魏齐是贫贱之交,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他考虑难以说服赵王收回成命,就解下相印,弃官和魏齐一块改装潜逃到魏国,打算通过信陵君的帮助到楚国去。
他们未抵大梁城,信陵君已得到了消息,可是,信陵君害怕秦国,拖着不想会见他俩,只是一再追问门客:“这虞卿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这时候,魏国著名的义士侯嬴在旁,听了信陵君的问话,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唉,真是人固然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真不容易!那个虞卿脚穿草鞋,肩扛雨具,赵王第一次见到他,就赏赐他白璧一对,黄金两千两;赵王第二次见到他,就拜他为上卿;第三次见到他,到底授给他相印、封为万户侯。在那个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他了。而那个魏齐,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找虞卿。虞卿不看重高官厚禄而置朋友的难处不顾,就解下相印,扔下万户侯,和魏齐悄悄出走。他是为了解救贤士厄难才来投靠公子,而公子您却还问什么‘是怎样的人’!唉,真是人固然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真是不容易啊!”信陵君听了很是惭愧,立刻驾着车到郊外去亲自迎接虞卿和魏齐。不想魏齐听到信陵君拖延不愿见他的消息,又急又气,还怕因为自己而拖累虞卿,就拔剑自杀了。等信陵君赶到,魏齐早断气了,信陵君见状痛悔不及。后来,赵王听到消息,到底把魏齐的脑袋弄来,派人送给秦王,秦王这才把平原君放回赵国。
此后,虞卿对赵王非常失望和痛心,再也没有回到赵王的身边来。
“贫贱之交,不能相忘于江湖”,对于那些当了老板、经理以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的人而言,尤其有着特别的意义。比如说,在农村里,有些人由于善于经营,靠勤劳、靠知识、靠科学发家致富了,他们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忘记自己周围的“穷朋友”,慷慨地给以经济上的援助,包括赈济或借贷,并主动上门传授经营方法和进行技术指导,使这些“穷朋友”也逐步走上致富之路。诸如此类不以富嫌贫,不以高明嫌笨拙,真诚地给别人以帮助、指导和支援的事例,都是不忘“贫贱之交”的体现。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的“贫贱之交不能忘”,是不忘“贫贱”的疾苦,体谅穷朋友的困难,尽力给以帮助,而不是无原则地“拉兄弟一把”。那种拉帮结伙、“独私故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式的做法,是应当加以反对的。不能因为某某曾和自己交过朋友,就认为他的水平一定高过别人,就非受到重用不可,否则就要被责以忘却故旧了,这显然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