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放低起点,才能走向高处

放低起点,才能走向高处

时间:2023-07-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放低起点,才能走向高处在做一件事情、一个项目或是一项事业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做整体的规划和通盘的考虑,需要知道从哪里着手,从哪里开始起步。哈同非但不认为这是一份丢脸和失身份的工作,反而把其当成了创业的支点,把它看成是自己事业的起点。

放低起点,才能走向高处

在做一件事情、一个项目或是一项事业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做整体的规划和通盘的考虑,需要知道从哪里着手,从哪里开始起步。在给自己设定起点时,我们就要首先搞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实际环境。事实上,我们只要把起点放得低一些,眼前的困难多数时候都能迎刃而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出色的,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好,因此,他们往往依据昔日的最佳状态来衡量今天的自己,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起点定得很高。比如,某白领人士在外企工作了3个月被解雇后,便把自己的下一个工作单位定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即使一般的企业主动表示愿意录用,也不愿意去,最后的结果是在人才市场上忙碌了一阵后就失业在家……其实,我们只要把自己的起点放低一点,结局肯定是另一种情况。

1872年,哈同只身从英国来到上海,时年只有24岁,他决心要在中国创业。但当时的他,除了年轻力壮外,几乎一无所有,既无起步资金,又无专业技术;既无高深的学历,又无深厚的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哈同凭着自己魁梧的身体,先在一家洋行谋到一个看门的职位。堂堂七尺男儿,却被人当作门神来使唤,这个职位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低下的,换了别人是多数人都是不愿干的。哈同非但不认为这是一份丢脸和失身份的工作,反而把其当成了创业的支点,把它看成是自己事业的起点。白天,他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对人谦卑微笑,迎来送往,俯首帖耳乃至遭人呵斥,都是常事。他也曾生气过,也曾愤怒过,但他始终都没有放弃。他知道,他要成就的是自己的大事,这些小事,能忍也要忍,不能忍也要忍。晚上,哈同就拼命地挤时间,认真阅读金融、经济和财务类书籍,所以,他的知识和才能增长很快。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他的才能被老板发现后,就把他调到业务部当办事员,后因业绩突出,又逐步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随着职务的升迁,他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通过近20年的磨炼和资金积累,他认为,自己创业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从1901年开始独立创办商行,并取名为“哈同洋行”。该行起初以经营洋货为主,后又涉足土地买卖、房产交易和放高利贷业务,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最后,哈同终于成了清代晚期享誉中国的大富豪,走向了人生和事业的巅峰。

故事虽然有些年头了,但道理却还是那个道理。那就是——人生天地间,一定要志存高远;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在诸多条件都不成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姿态放低。在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低调做人、低姿态做事从而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俯拾皆是。

四川省达县有个农民叫葛庆云,1997年18岁的他怀揣500元钱来到成都,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也是来城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可是,他找了好久的工作,也没有找到,他不得不住最廉价的旅馆,馒头+开水+咸菜是他永远的食谱。年轻的豪情顿时被无情的现实浇成了冰柱。就在山穷水尽之际,葛庆云好不容易才进了一家服装厂,学会了裁剪。这时,他端正自己的心态,知道自己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从头学起,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他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很快就学会了缝纫技术。4年后,他借了1万元,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店。7年后,在荷花池买了一个服装摊位和一辆送货车,开始产销一条龙经营。十余年后,葛庆云投资500万元在成都郊区创办了服装厂。经过20年的打拼,如今,葛庆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拥有几千万元资产的大老板。

上述故事启示我们,即使是在诸多种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也同样是可以创业的,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动辄就想高起点,搞大手笔,上大项目,做大买卖,那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到头来,成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年轻人都应该像哈同和张胜阳那样,量力而行,适当放低自己的起点,这样,才能抓住适合自己的机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稳健地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