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听得进下属的谏言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领导听到下属的谏言时,均会心怀不满,甚至还会愤愤不平地暗自想道:“我是领导,还用得着听你的谏言吗?”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需要他人的承认,人们均渴望由此获得一定的满足,这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规律。因此,每个人都较为厌恶他人的谏言。然而,你是否这样思考过,假如赞美你的是一个别有用心或心怀鬼胎的谄谀者,那么,你又该如何是好?因此,任何一个优秀的人,均应时刻保持清醒,谨防那些把你脸上的痣恭维成“美人痣”的人。
做下属的最佳倾听者
关于听取别人意见与建议的重要性,IBM的前总裁沃森拥有十分深刻的理解:“我从不会犹豫提拔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升职。体贴入微的助理或喜欢带之一起钓鱼的人对你而言可能是一个大陷阱。我反而会去找那种严厉、挑剔、尖锐、几乎令人讨厌的人,他们不但看得见,而且还会告诉你事情的真相。如果你的身边均是这样的人,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倾听他们的忠告,那么,你的成就与财富将是不可估量的。”
事实上,他人对你的谏言既是智慧的告白,又是远见的说明;既是忠诚的直言,又是得失的分析。在中国历史上,诸多君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大臣的好话,一言以兴邦;对于大臣的谀言,则一言以丧邦。比如,魏征是一位颇为有名的谏议大夫,然而,世人却对此没有过多的赞美之言,而更多的则是赞美能够接受谏言的唐太宗。由此可知,能够接受谏言的人,是令人敬仰的人,同时也是深明大义的君子。
然而,在不断工作的过程中,绝大多数老板都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下属向其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或意见时,他们就会感到对方幼稚、放肆,或由于对方是自己的属下而不认为他们具有统揽全局的高见。诸多时候,他们甚至难以倾听部下将其意见表述完毕,或仅仅只听对方的一两句话,就按捺不住地将对方的言语打断。这时,失望的部下只好无可奈何地装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内心却没有表面那样顺从,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有时,某些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会刚愎自用,又会感到忠言逆耳。在这样的人建立的企业或公司工作,员工不可避免地会在无形中觉得缺乏民主。其实,员工所渴望的民主并非某件事情一定要由自己做主,而是渴望上司能够听取自己的某些建议。从这个角度来说,员工渴求的民主不一定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者能够认真倾听。但诸多上司或领导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毕竟他们认为若把时间用在倾听他人的意见上,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然而,这的确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想法。对一个领导者而言,善于倾听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品质。只有善于倾听,才能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不断汲取经验;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加快趋于成功的步伐。在不断倾听员工建议与意见的同时,管理者能够从中取人所长,补己所短。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一个精明的上司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多倾听一次下属的谏言,就多为自己增加一份利润。
敞开胸襟,接受下属的建议
桑顿,一个曾经为福特汽车提出“神童”计划的策划人,后来又创建了桑顿企业,并使之发展成为一家大型企业。他不仅拥护诚实率真的品性,还鼓励下属发表各种不同的建议。
一直以来,桑顿不赞成“集体的思考”,而是要求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此,他曾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位总经理。一次,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我决定告诉他,他却对我说道:‘我评价员工是否忠心的标准就是看他们是否明知决策错误却依然坚持执行我的决定。’而我的评估标准则是看他们是否会不顾一切地指出我的错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谏言既是正面的,又是正直的;既是规劝的,又是训诲的。由此可知,接受下属的谏言,则是一种智慧与美德。从表面看来,下属的谏言有时会使领导者或决策者失去颜面,但时间一长,它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则是显而易见的。战国时期的齐国强大正是如此;秦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建议提高了秦国综合国力;由于大富豪比尔·盖茨广泛汲取员工的建议,及时获取科技信息,才使得微软公司在强林中迅速崛起。
桓宽曾在《盐铁论·制议》中说道:“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因此,身为一名主导大局的上司或领导,应该对那些给其忠告谏言或建设性意见的人以无限感激,即使对方是你的下属,也要将他视为自己真正的朋友。倘若你能真正听得进各种不同的建议与意见,容纳不同的思想观念,那么,你将逐渐趋于成功。古人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只有海纳百川,才能使你变得更加优秀;只有广纳贤言,才能使你的头顶晴空万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