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愤之余要自省
倘若没有一点乐观和豁达的态度,生活中令你生气的事俯拾皆是。嘲笑可以让我们学会自省:究竟自己做错了什么,会被别人嘲笑。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有害身体的,常言道“气大伤身后悔迟”,有些病还是因生气而触发的。怪不得哲人康德也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人之往来,总免不了磕磕碰碰;朋友之间,免不了失约失诺而被别人嘲笑;在单位里,免不了因为矛盾纠葛火烧得太大而遭人耻笑等等。于是,因为别人的嘲笑我们生气而失去冷静,甚至大打出手,既伤了人又伤了和气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人因为生气招惹了一场大病,中风、瘫痪者也不乏其人,严重的甚至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假如在生活中你遭受了别人的嘲笑,希望我们在气愤之余不要忘了自省。
古时有一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得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师傅,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是的,冷静下来细想,生气,大都为他人、他事而发,错误并不在自身。令你生气的人已经离开得老远了,你还为他生气,何必呢?令你生气的事已经过去许久了,你还为它生气,何必呢?你通过这则小故事,是否也悟到了点什么?
很候,我们往往尽办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傻事,在惩罚自己的时候,又达不到纠正别人错误的目的。这种生气,别人感受不到不满,你也不会因此而愉快,既然如此,何必怒气冲冲呢?相反,我们不如利用那些生气的功夫自省一下,相信下次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有一盏“人生之灯”,灯心镶有一颗历时500年之久的硕大夜明珠。此珠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得此灯者,经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脱俗,超越自我,品性高洁,受世人尊重。
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有三个弟子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此稀世珍宝。一灯大师听后哈哈大笑,他对三个弟子讲:
“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罪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身不损人利已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体,容不得半点尘埃,所谓‘人生之灯’,就是一颗干净的心灵。”
相信一灯大师的这盏心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求得,只要我们做到心灵干净,不为周围的杂事所扰,也就是少惹闲气,那些可憎、可恨,易惹人生气的事情也就会离你而去了。
与其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倒不如让别人的缺陷反衬出自己良好的美德来。
不要一遇不顺心的事情就生气、悲伤、难过,那只会使自己倍尝苦果,使愉悦的心境蒙上阴影。
我们为何不做一个人中的上品呢?用乐观、豁达、体谅、宽容来克服内心的不平衡,消解心存的恩怨。当你遭遇别人的嘲笑和羞辱,面对是非恩怨,只要以泰然的心境处之,从检点自己开始,就不会造成现实生活中由于心中的怒气难消而发生的许多悲剧了。
别忘了,气愤之余要自省。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看开些吧!即便生活欺骗了你,当你真正拥有一颗纯真之心时,你会发觉人生如此色彩缤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