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该糊涂时要糊涂

该糊涂时要糊涂

时间:2023-07-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该糊涂时要糊涂,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

该糊涂时要糊涂

在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还要“难得糊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该糊涂时就糊涂。在一些场合,你不一定很聪明,但一定要清醒,懂得适时装糊涂。

“该糊涂时就糊涂”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对不便回答的问题可装作不懂,以理智的“糊涂”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或不愉快的事件,这样做可以解除许多心理压力,化干戈为玉帛。

糊涂的精髓就在于知道后退,懂得前进。在生活中,糊涂使人变得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糊里糊涂的人总是笑到最后。因此,糊涂不是昏庸,而是韬光养晦;糊涂是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糊涂的道理,他们遇到任何事绝对不会自作聪明,大发议论。这样的人心知肚明,但是什么人也不会得罪。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左右逢源,逢凶化吉,真正活得逍遥自在。

人人都有身处险境的时候,明知故问常常是明哲保身或达到目的的重要变通手段。当你身处险境时,明明知道的事情却故意装着不知道,明明看得分明的东西却装作看不见,这就是该糊涂时就糊涂的智慧。

王羲之10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大将军王敦十分喜欢他,常常带他在身边,有时把他安置在帐中同寝。

一天,王敦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在床。不一会儿,王敦的属下钱凤急匆匆地走进来,屏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但王敦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其实,此时王羲之并没有睡着,他在床上听得不亦乐乎。他知道自己已听到逆谋,断无侥幸存活的可能,于是吐出口水,把被褥、床头和自己的面颊、嘴角全部涂染,继续假装熟睡。

王敦与钱凤正谈得津津有味时,忽然想起帐中还有王羲之,不由大惊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掉这小娃儿了。”

王敦前去打开帐子一看,只见王羲之的嘴角都是唾液,被褥也湿了一大片,王羲之仍然好梦正酣呢!

由于王羲之装作熟睡的样子从而避开了王敦的猜疑,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日后成为了中国的一代书圣。

王敦为了守住秘密,为了事业的成功,他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该知道这个密谋的人,只要王羲之醒了,或者只要有迹象表明王羲之已经醒了,王敦就会不假思索地杀死他。

该糊涂时要糊涂,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在很多场合,一些人不但不肯装糊涂,还拍着胸膛理直气壮地叫嚷:“我眼里不揉沙子。”不肯放过每一个可以显示自己聪明的机会,张口就是应该怎样怎样,不应该怎样怎样,遇事总是喜欢先用一种标准来判断一下对与错,结果总是出力不讨好,原因就是不懂得适时糊涂的道理。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时难于处理、难于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人们可以借助于“故意的糊涂”,有意识地拖延时间,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以便利用最佳时机解决问题。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可以使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

装糊涂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到“该糊涂时就糊涂,不该糊涂时决不糊涂”,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一门学问,一种智慧。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糊涂”却又难糊涂。当遇到高兴的事时就忘乎所以,对自己放任自流;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各种各样的不幸和挫折时,则有的借酒消愁,吸烟解闷;有的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自找烦恼,自我加压。这些做法都有损于身心健康。当我们身处顺境或逆境,面对成功或失败时,都应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情。

埋头的智慧:

“该糊涂时就糊涂”是一种真聪明,能显示出大智慧。在适当的时候装装糊涂,能够使各种繁杂的事情顺利运转,显得轻松明快。相反,过于老实认真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使事情陷入僵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