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药”上抹点糖:说真话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当我们吃苦药时,在其中加点儿糖,药就容易下咽了。很多药都被做成糖衣片,无非也是为了患者服用时舒坦些。可见苦口良药固然利于病,但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给苦药加点儿糖,对治病会更有利。说话也一样,人们往往愿意接受中听的话,而对批驳的话难以接受。因此,当我们讲真话时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在“苦药”上抹点“糖”。
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美之后,再听到他们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所以,在批评别人前要营造适宜的氛围。在冷冰冰的气氛里很难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如果我们把批评和赞美结合起来,在批评之前先表示对对方某一长处的赞赏,肯定对方的价值,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那么就能够制造出较好的气氛,一方面削弱批评本身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使被批评者不致产生逆反心理。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他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很漂亮,正适合你这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大概是比较沉默寡言的柯立芝有生以来对一位秘书的最热情的赞辞了。这对于那位秘书来说,实在太意外,太不寻常了,使得她不知所措。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卡尔:“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卡尔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苦药加点糖。柯立芝抓住年轻的女秘书爱慕虚荣、好面子的心理,没有直接对她提出批评,以免刺伤她的自尊心,而是采用欲贬先扬的手法,先赞赏女秘书的魅力,使她女性特有的虚荣心理得到很大满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批评。这样一来,女秘书一方面获得了心理上的高兴,一方面又没有因批评而丢面子,她对批评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但在现实生活中,扶正匡谬的批评的确不如良药那样为人所乐于接受,甚至成了难以下咽的“苦药”。批评得好,人家接受;反之,麻烦缠身,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因此,批评要学会变“害”为“利”,使硬接触变成软着陆,即在“苦药”上抹点“糖”,这么做看似失去了锋芒,但却药性不减。
进入公司没到两年,赵成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不过,在公司有个别下属不服他,有的甚至公开和他作对,小李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赵成当上部门经理之后,小李几乎每天都迟到。按公司规定,迟到半小时就按旷工一天算,是要扣工资的。问题是,小李每次迟到都在半小时之内,所以无法按公司的规定进行处罚。赵成知道自己必须采取办法制止小李这种行为,但又不能让矛盾加深。
赵成把小李叫到办公室。“小李,你最近经常迟到,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没什么困难,就是最近经常堵车,可这又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再说我并没有违反公司的规定呀。”“我没别的意思,你不要多心。”赵成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的敌意。“如果经理没什么事,我就出去做事了。”“等等,小李你家住在体育馆附近吧。”“是啊。”小李疑惑地看着对方。“那正好,我家也在那个方向,以后你早上在体育馆东门等我,我开车上班可以顺便带你一起来公司。”没想到赵成说的是这事,小李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喃喃地说:“不,不用了……你是经理,这样做不太合适。”“没关系,我们是同事啊,帮这个忙是应该的。”赵成的话让小李突然觉得脸发烧,人家赵成虽然当了经理,还能平等地看待自己,而自己这种消极的行为,实在是不应该。事后,小李虽然还是谢绝了赵成的好意,但他此后再也不迟到了。
批评别人时我们可以适时地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式,使得对方能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建立全新的自我形象。因为他从你那里得到的信息是,自己是有优点的,即使有错误也能很容易地接受批评,并很快地改正。所以批评的艺术可以被称之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应该给“苦药”抹点“糖”。对孩子来说,“苦口良药”、“逆耳忠言”并不见得会有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喋喋不休的说教,声色俱厉的教训,常会使孩子产生自卑、自责、满不在乎、逆反等消极的心理,从而“不利于病”,“不利于行”。其实即使我们成年人,又有谁愿意整天生活在上司的批评、责备中呢?假如换一种方法,给“苦药”加点儿“糖”,让“良药”变得“爽口”,让“忠言”听来“顺耳”,教育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我们批评别人一定要给别人服气的理由。作为批评者,首先要加强自己本身的修养,对批评的人和事情,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要公正地看待问题。其次,在批评的过程中,我们绝不可以只批评不表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可能犯错误。其实,任何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意犯错,在批评一个人的错误时,最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错误。你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对方,而不是为了贬低对方的品格。因此批评以适可而止、给对方留有余地的方式为好,这样也会让对方感谢你的宽容。
当然,给“苦药”加“糖”也要讲究原则和分寸,这原则就是有利于“治病”,有利于他人认识并改正错误。如果加入的“糖”中和了“药性”,就会贻误治疗,加重病情。同样的,如果一味地原谅他人的错误,迁就、纵容别人,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适度的、必要的严厉也常会使批评收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埋头的智慧:
严厉的批评,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把批评和赞美结合起来的批评方式,则能满足对方的某种心理需要,削弱批评可能带来的反感,让人易于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