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方圆处世,凡事留一手
绝招即是除非自己,别人无法了解的招数。并且是左右逢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招数。绝招之组成,正若下棋藏了棋路一般。要杀得出来,杀得回去。留绝招的基础是杜绝用感情成分干预。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来说,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这个世界远非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做人做事,不妨先给自己一个“保护层”。
曹操是个老奸巨猾的谋略家,此人精通权术,诡计多端。他深知留一手的妙处,为了防止部下对自己发生不利的行为,就告诉他周围的侍从说:“在我睡觉时。你们不能随便靠近我,靠近了,我就会杀人,这样做了之后自己还不知道,你们应当时刻注意这一点。”有一天,他假装睡着了,有一个好心的侍从看见他盖的被子掉了,就上前想给他盖好,不料曹操突然坐起来,挥剑把侍从杀死了,接着又躺下睡觉。醒了以后他假装不知地问道:“是谁把侍候我的人杀了?”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每逢他睡觉,再也没有人敢靠近他。曹操说:“要是有人想害我。我的心里就有所感觉。”大家听他这样说,都将信将疑。有一天,曹操把他最宠信的侍从叫到身边,对他说:“你怀里藏把刀,悄悄地来到我身边,我一定会说心里有所感觉,要是抓你对你用刑,你只要不把这件事的实情说出去,保管对你不会有什么损害,事成之后我还将重重地报答你。”这个侍从信以为真,所以在被捕以后一点也不害怕,最后被曹操下令处死。这个人临死前才知道上当,但为时已晚。从此以后,人们都以为曹操确实有这种遇危心动的本领,想谋害他的人也就不敢动手了。
在人际交往中,免不了会遇到出卖、故意中伤、陷阱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事先预料这些事的发生,并加以防范,才能确保安然无恙。
美国大富翁老范德比七十九岁死了夫人,八十岁时又续弦。新人竟是一位芳龄十八岁的美貌少女。
这位姑娘并不傻。她看上老范德比的不是其人而是其遗产。为此她特意对老范德比讲:“娶我可以,但必须让整个纽约的人都知道我是你合法妻子。”目的是防止老范德比死后他的子女不认账。
结婚那天排场之极。老范德比雇用了纽约市的两个乐队,一队在前,一队在后。新郎新娘则坐在一辆六驾马车上,招摇过市。所到之处,人们空巷而出。
在入洞房时,老范德比一本正经地对新娘说:“夫人,我们现在是亲密的夫妻了,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也为了你日后的幸福,我已立了遗嘱,你看。”
新娘拿起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如果我婚后一年内死了,夫人可获遗产十万元;如果两年内死,获二十万元;如果三年内死,可获三十万元;以此类推。”
新娘看完后,心中凉了半截。她本想尽快找机会把老家伙搞死,好早日得到他的遗产。谁知道老家伙竟想出个死期与遗产成正比的“鬼”主意……
可见,留一手绝招,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少吃亏,避免被别人暗算。在为人处世上,尤其是在官场上,如果上司没有留一手绝招,恐怕久而会受制于下属。聪明的领导都会留一手,以防不测。只有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绝对制胜的绝招,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有效地防止下属的叛逆之心,任何时候,你都能处变不惊,因为你可以静观时变,而后全力出击,挽狂澜于即倒。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要把事情做绝了。
有只狐狸惊慌失措地跑进一个村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四肢发软,很是狼狈。树上的一只鹦鹉问道:“狐狸先生,发生什么事了?”狐狸气喘吁吁地说:“后……后面有一大群猎犬在追我!”
鹦鹉听了心急地大叫:“哎呀!你快到村口那薛大婶家里躲一躲吧。她人最好,一定会收留你的。”狐狸一听:“薛大婶?不行,我前两天偷了她的鸡,她不会收留我的。”
鹦鹉想了想,又说:“没关系,石樵夫的家离这儿不远,你去他那躲起来呀!”狐狸却说:“也不行,几天前我趁他上山砍柴,偷吃了他养的金丝雀,他们一家正痛恨我呢!”
鹦鹉又说:“那么你去投靠施大夫吧,他是这村里唯一的医生,非常有爱心,一定不忍心看你被抓的。”狐狸尴尬地说:“那个大夫?我上次去他家把他存储的肉吃得一干二净,还踩烂了他精心栽种的郁金香。我没脸去找他。”
鹦鹉无奈地问:“难道这个村子里没有你可以信赖的人了吗?”狐狸摇头:“没有,我平时已经把他们都得罪了。”鹦鹉摇头叹气:“唉,那么我也救不了你了。”最后,这只平日耀武扬威的狐狸,就被猎犬抓住了。
所谓预留退步,有两重意义:一重意义是为个人的安危荣辱计,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功成身退,挂冠归去,蹈入山林,就像范蠡泛舟五湖,张良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那样;另一重意义是为事业成败计,使你的上司能用人不疑,放手专任,而不敢于临敌变计,临阵易将,以免功败垂成。
高明的人总是承认事物总有看不透、不可料的一面。事实上,而世事诡谲,风波乍起,非人所尽能目睹,所以主张立身唯谨,避嫌疑,远祸端,凡事预留退路,不思进,先思退。满则自损,贵则自抑,所以能善保其身。
唐朝郭子仪平安安史之乱的事迹已为人所熟知,但很少人知道,这位功极一时的大将为人处世却极为小心谨慎,与他在千军万马中叱咤风云、指挥若定的风格全然不同。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郭子仪进封汾阳郡王,住进了位于长安亲仁里的金碧辉煌的王府。令人不解的是,堂堂汾阳王府每天总是门户大开,任人出入,不闻不问,与别处官宅门森严的情况判然有别。客人来访,郭子仪无所忌讳地请他们进入内室,并且命姬妾侍候。有一次,某将军离京赴职,前来王府辞行,看见他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差使郭子仪递这拿那,竟同使唤仆人没有两样。儿子们觉得身为王爷,这样子总是不太好,一齐来劝谏父亲以后分个内外,以免让人耻笑。
郭子仪笑着说:“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的用意,我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的部属、仆人吃公家粮食的有1000人。现在我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受尽恩宠了。但是,谁能保证没人正在暗中算计我们呢?如果我一向修筑高墙,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往来,假如有人与我结下怨仇,诬陷我怀有二心,我就百口莫辩了。现在我大开府门,无所徇私,不使流言蜚语有滋生的余地,就是有人想用谗言诋毁我,也找不到什么借口了。”
几个儿子听了这一席话,都拜倒在地,对父亲的深谋远虑深感佩服。
中国历史上有大功于朝廷的文臣武将,多数的下场都不好。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数朝,身居要职60年,虽然也几经沉浮,但总算保全了自己,以80多岁的高龄寿终正寝,给几十年戎马生涯划上完美句号。这不能不归之于他的留有余地的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