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没有危机意识的员工,就没有职场竞争力。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适应了环境,感觉进入舒适区就容易贪图安逸、满足现状,不愿再向前多迈一步。时下,有这种陋习的人不在少数,在懒散的企业员工们身上表现得最明显。有的员工认为自己在某个岗位时间长、情况熟,干工作、办事情轻车熟路,很是“适应”,没有意识到随着新形势、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和增多,需要重新去适应的局面会不期而至;有的人只愿意在自己熟悉和适应的领域工作,总希望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处事环境一成不变。应当承认,环境适应、岗位熟悉对开展工作是有益的。但如果目光总停留在昨天的适应上,看不到今天的“不适应”、明天的“新危机”,浑浑噩噩过日子,长此下去,就难以逃脱“温水青蛙”的命运,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
研究人员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正在沸腾的水中。青蛙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奋力一跃,跃出了那口要它性命的水锅,成功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工作人员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殊不知,实验人员这时在锅底偷偷地用炭火加热。青蛙悠闲自得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丝毫没有发现逐渐降临的危机。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但等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让自己熬受不住了,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过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被煮死在锅里。
“蛙未死于沸水而灭顶于温水”的结局,很是耐人寻味。青蛙第一次能死里逃生,是因为它意识到危险,尽其所能进行了抗争;第二次葬身锅底,则是由于它思想懈怠,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求生弹跳的能力。若是锅中之蛙能时刻保持警醒,在水温刚热之时,迅速跃出,也为时不晚,不至于发展到有心无力直至被活活煮死。
人们将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道理总结为青蛙现象。
中国有句古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也就是警示人们要有“危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青蛙现象不胜枚举,它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了在渐变的环境中,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知力且对新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而是贪图享受,安于现状,那么当你感觉到环境已经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动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早已错过了行动的最佳时机,一切的行动只是徒劳,等待你的只是悲哀、遗憾和无法估计的损失。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讲的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道理。因此要顺中见逆,安时思危。应该说,适应环境,顺应变化,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要避免出现青蛙的“温水效应”,首先要善于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而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也肯定无法取得新的进步。在一个岗位上呆久了,就到了该自我警醒的时候,千万不要成为那只发现困境却无力逃脱的青蛙。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再稳定的岗位也会产生变化,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好应付突如其来的问题!如果没有准备,别说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打开一条继续前进的路!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没看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磨,就来不及啦!
如果你还在企业里做着一个舒舒服服过日子却让上司头疼的员工的话,就要马上改改自己的懒散了,你需要从青蛙的死和野猪的行为中建立起职场中必需的“危机意识”,随时做好相应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