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今鉴古,扬长避短

观今鉴古,扬长避短

时间:2023-07-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观今鉴古,扬长避短古往今来,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实业家、文学家、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优良性格类型和性格特质成就了所在领域的伟业,值得我们研究、效法、学习和借鉴。儒商胡雪岩,在晚清混乱的局势中以商业出人头地,红极一时,非有过人之处是难成其功业的。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可归结在他的性格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皆施。

观今鉴古,扬长避短

古往今来,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自然科学家、实业家、文学家、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优良性格类型和性格特质成就了所在领域的伟业,值得我们研究、效法、学习和借鉴。另外,历史上也有不少重要人物办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建立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但由于性格上存在某些致命弱点,导致最终失败,悲剧结局,为后人提供了反面教材,从中可吸取教训。

如前所述,性格类型的分类,根据确定的标准不同,有多种分类。在这里,我们赞同按性格优劣性质以及与人生、事业成败相关程度分类,分成理智型、方圆型、坚韧型、勇敢型、耿直型……

理智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生活阅历极为丰富,性格也是一点点积累磨炼而成,是人人向往但很难到达的做人境界。这种性格包容性极强,可以融通诸家思想体系之精髓。他们把宽容、博大、仁爱、世故和狡猾融在一起,根据具体的情形做出调整,善于变通。

他们行事稳重,有自知之明,在需要隐藏时决不锋芒毕露,自以为是;在利益冲突时,也能避重就轻;该仁慈之时,他们总是慈眉善目;而该勇猛之时,又势如猛虎下山。他们生活于现实之中,决不幻想,办事公道,是非分明,独立自主,自制力相当强。

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是位天生的领导者。刘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不安于贫困的家庭生活,也不喜欢务农,担任过亭长这样一个小官。他目光敏锐,善于察言观色,他待人宽厚,喜欢施舍穷人,性格豪爽大度,处世不拘小节。常有人评价青年时期的刘邦是一个有一定才华的小混混。在以后的统一大业中,他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初他的势力不如项羽,这时的刘邦处处忍让,决不与对方起冲突,鸿门宴中的胆战心惊,中途的仓皇逃走都证明了他身上的这种阴柔性格,该忍时一定要忍。刘邦与郦食其的交往也是他性格的一个凸显。开始他对郦食其很傲慢,但当他发现对方有真才实学时,马上对对方恭敬起来。正是刘邦的礼贤下士,才使得一大批能人志士投奔他的门下,为他的统一大业贡献了力量。而当他建立汉朝大业后,对有卓越功勋的韩信的处置,就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果断和凶狠。正是刘邦开国之初一系列刚柔并济的举措,才使得西汉后来的繁荣鼎盛局面得以出现。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为中国开创了长达130年的黄金时代。他性格平静淡泊,内心敏慧,外表清朗。仁慈之时,对臣民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残忍之时,对兄长也能举起屠刀。他与大臣魏征的关系是被历代君主景仰的君臣关系。魏征多次直言进谏,敢犯龙颜,不卑不亢,无所畏惧,除了因为他本身的性格以外,君主的开明豁达,从谏如流恐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没有皇帝的圣明,魏征也不会有恃无恐,没有人会不爱惜自己的脑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唐太宗的胸怀正像大海,他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各种各样的谏言,成就了帝王的事业。而魏征死后,唐太宗十分伤心,他痛苦着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亡一镜矣!开明的君主,尽忠的良臣,谱写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交响乐。

方圆型性格

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之精髓。这种人办事,能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有“忍”、有“慈”、有“残”,并使之交融在一起,运用时,根据具体情形作出调整。

儒商胡雪岩(也有人称之为哲商),在晚清混乱的局势中以商业出人头地,红极一时,非有过人之处是难成其功业的。胡雪岩在商场上如鱼得水,他的理念是要经商,先做人,功自心成,利从义来。经商做人,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于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方圆之道,养一团和气,和中取利。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可归结在他的性格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皆施。懂得何时用“善”,何时用“狠”,何时捞一把,何时之财不乱取。

坚韧型性格

坚韧型性格的人有顽强的意志力,遇事不冲动,能忍耐,历经磨难而不屈服,善于做大事,为事感情专一,不怕失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属于情绪成熟型,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性格,拥有这种性格的人多以成功者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

在20世纪的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杰出的女政治家,连任三届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是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她以坚忍顽强、百折不挠的性格,执著的精神,强硬的工作作风征服了整个世界政坛,赢得了“铁娘子”的美誉。

勇敢型性格

这种性格敢作敢为,不畏艰难,富于冒险,在逆境之中绝不妥协。有勇气和决心去争取成功。

勇敢型性格的人好奇心也比较强,大部分人容易冲动,最大的缺点是粗心大意,不拘小节而使自己鲁莽,有时会陷入绝境。

“铁血宰相”俾斯麦可以说是勇敢性格的典型代表。他在大学里就是个知名人物,因为他怪异的着装和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当时的俾斯麦身材高瘦,衣服的颜色由于穿的时日过长,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而下身经常穿一条肥大的裤子,皮鞋的鞋跟带有铁掌。他还留着长长的头发,两撇八字胡。别人不能对他有一句批评之词,如果有人这么做了,那么一场决斗是少不了的,所以没有人敢惹他。我们都知道俾斯麦是通过三次战争最后实现德国统一的,他是个斗士,积极发动战争解决德意志统一,但他又是个有谋略的斗士,在他身上不仅有勇敢,而且有韬略。他的性格使得德国最后得以统一。但统一之后,他的这种性格仍然没有丝毫的收敛,他说:“只要我还有权力,我将永远奋斗。”

这样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与威廉二世的分裂,他被剥夺了一切权力,从此走向了人生的低谷。

耿直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笃信真理,坚守信念,不为外力所强迫,如荷之出淤泥,梅之傲风霜。做人胸怀坦荡,直言不讳,疾恶如仇,秉持自己的本色,有独立的意志,也有自由的精神,容易得到人们的推崇和信任,在逆境中会成为他人的精神支柱。但这种人太直爽未免锋芒毕露,太执著未免流于自我,太真实未免缺乏理智。做人会遇坎坷,经常置身于险境,与不幸痛苦相伴,甚至身遭厄运。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这种性格的典型代表。他的性格刚正耿直,行为方式不羁。他崇尚游侠,与著名的侠士郭解成了好朋友。作为史官,他耿直的性格决定了他注重事实,不为当权者吹嘘功勋的行事方式,而这就造成了他与皇上的不和。最终在他为“罪臣”李陵的辩护中,自己也受到了牵连。正是他的刚正个性,在生与死之间,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忍受了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正如他所写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选择了痛苦的活着。他把满腔的悲愤化作力量,兢兢业业地写作,在耻辱中清醒,在耻辱中激励,完成了中国史学辉煌的巨作。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之。”这些特征不单单是作品的特征,也是司马迁性格的体现,他的不羁,他的耿直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突显。

荣辱一身皆因直,过于耿直绝食死。这是西汉名将周亚夫一生经过和结局的写照。周亚夫是汉文帝朝的功臣,深得文帝器重。汉文帝临死时对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说道:“如果将来国家发生了急难,特别是有人叛乱时,周亚夫可以委以重任。”汉景帝即位不久,发生七国之乱,汉景帝想起了文帝的临终遗言,便封周亚夫为太尉之职,前去平叛。周亚夫果然不负重托,明谋善断,屡出奇兵,不到三个月,就大功告成。周亚夫因此被任命为丞相。可是,周亚夫只知谋国,不知谋身,一如既往居功耿直,换了皇帝不换思想,更不知适变、善变,更有甚者,在重大事件上与景帝发生争执。一是景帝要废长子刘荣的太子位,立王皇后之子刘彻为太子,周亚夫认为太子并无过失,随意废立,会引起混乱,景帝觉得他蔑视皇帝,深为恼怒;二是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以高祖刘邦的“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来回击景帝,加深了景帝对周的成见;三是景帝决定将六位匈奴来降将领封为列侯,周表示反对,景帝断然拒绝周的建议。周亚夫屡屡碰壁,心结难开,于是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正中下怀,景帝依允。最后,对周亚夫心存忌恨的汉景帝,以一件小事诬周亚夫谋反,关入狱中,周五日不食,绝食而死。

一代名将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于耿直、僵持,不审时度势、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这样的人很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

好强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尤其是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去寻找成功的体会,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容易成功。好强型性格的人也有缺点,因为好强的秉性,他们不甘居人下,人云亦云,而且会傲慢对待他人,在处理关系上容易走极端,多遭人嫉妒,甚至有时很盲目,自以为是。

希拉里·克林顿起初被人们所认识是因为她曾是美国的第一夫人,她的丈夫曾是美国的总统,但几年过去之后,人们发现她本身的杰出智慧和好强的个性,丝毫不逊色于她的总统丈夫比尔·克林顿。在担任第一夫人期间,她就以自己的强悍、干练给了丈夫许多帮助。希拉里在大学期间就是个不平凡的人物,她曾是学校反对派领袖之一,领导学生与学校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作斗争。在丈夫竞选总统期间,她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她与她丈夫从白宫里走出来后,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她历经磨难,凭着自己卓越的才能和好强的个性,在基本属于男人的政坛中脱颖而出。2002年她成功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2009年就任美国国务卿。她未来的命运如何,我们不作猜测,但她好强的个性肯定是她政治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

谨慎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思考问题周全,三思而后行。办事情精明务实,不鲁莽。做人稳重成熟,不轻浮。关键时刻善于自保,不拖累别人,也不自找麻烦。但这种人心思过于缜密,事事前思后想,不敢冒险,容易失去很多机会。警惕性太高,对所有人都不太信任,持怀疑态度,容易封闭自己。

诸葛亮是中华大地妇孺皆知的人物,上通天文,下晓地理,饱读诗书,奇谋伟略,又宽厚仁爱,终于助刘备建立蜀国,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生智慧超群,精细谨慎,又忧国忧民,忠肝义胆,为刘备的建功立业立下难以计算的功劳,他的许多奇谋伟略也传为美谈。但他一生过于谨慎精细,使他失去不少宝贵的机会,因谨慎精细而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使他积劳成疾,带着深深的遗憾,过早离开人世。对此,杜甫曾作诗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叛逆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思想激进,勇于向所处的环境发出挑战,他们不懂迂回,不会婉转,而是赤裸裸地与所处环境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这种性格的人要提防成为悲剧人物,因为与环境作斗争,结局只有两种:战胜环境成为英雄,或是被环境所吞噬,成为悲剧的主角。

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以鲜明的反叛和诗化性格而独具魅力。普希金生活在沙皇统治下的帝国,他写下了许许多多精彩的诗篇,鞭挞沙俄政府的黑暗统治,在民众中广为传诵,流芳百世。同时反叛与诗化的个性也造成了他悲剧性的人生。他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而与自己的情敌决斗,这是力量悬殊的决斗,是文人与武士的决斗,但他丝毫的退却之心都没有,从容地走向了死亡。他是崇高的、优美的,但也是悲剧的。

自制型性格

自制型性格的人天生不容易发脾气,他们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任何情况下都能把自己控制得很好,对别人有很强的容忍力。这种性格的人富有善心,他们大多数人都能通过自己的积极工作获得升迁,或者通过自己的创业取得成功。缺陷是过分忍让,容易使到手的机遇溜走,另外因为这种人对自己要求甚严,对自己身边的人要求也会很严格,难得通融。

德国的大音乐家勃拉姆斯就是这种性格的人。他景仰自己的老师舒曼,但尴尬的是他又爱上了自己的师母,他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尽心照顾老师和师母。在老师住进疯人院的时候,他在师母身边默默地陪着自己所爱的人。在他们两个人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亲切气氛中,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炽热。但是勃拉姆斯只能默默地爱她,只能把她看做母亲般的安慰,这是他自制性格的体现。当老师去世后,他没有像众人想的那样,与师母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了离开。他的做法也是他深爱师母的表现,他明白他们的感情是为道义所不容的,而且这种爱情也不能带给自己所爱的人以幸福。所以他选择了离开,宁愿自己受着痛苦的折磨,也不愿自己所爱的人受半点委屈,这同样是自制力超强的表现。

豪放型性格

此种性格的人最大特点就是豪放开朗,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子。他们情感丰富,狂放不羁,无拘无束,干脆利落。一切率性而为,能够为所追求的正义事业毫无顾忌地奋斗,更能为知己的知遇之恩涌泉相报,死而不惜。他们重视做人的价值而不重视做人的方式。豪放型的人大都是高智商人群,他们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能够以仁人爱物的宽恕胸怀来承受生活的压力。

豪放型性格的弱点是过于放纵自己。有时难免骄蛮、专横,以至于盲目尊大,孤芳自赏。最终与个体或社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情绪。

唐朝的伟大诗人李白就是豪放型性格的典型代表。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生性倜傥,自由放荡,漫游天下,结交雅士,对酒当歌,诗意如潮。“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岁就自认为能与司马相如并驾齐驱。他自负得让人咋舌,“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敢与孔圣人相提并论,何等狂傲。

年轻时代的李白开初时的理想不在诗歌创作上而在政治上。他想做王者之师,与统治者平起平坐,结为知己。但性格狂放的李白,又不愿意走一个儒生顺理成章应该走的道路,他不愿做科举的奴隶,受科举的约束。他幻想等待明主的诏示,他梦中化作一只大鹏,展开遮天蔽日的翅膀,向着天边无际的太空翱翔。

李白一直在寻找着凭借自己的卓越才华直接进入朝廷的机会。他走上长安自荐。经道士吴筠与玉真公主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李白得讯,欣喜异常,他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自信,多么豪爽的癫狂!唐玄宗在金殿召见了李白,赐予翰林学士的官职。翰林学士的官职既无官品又无实权,仅仅是随时待命听候皇帝召唤去草拟诏告或写诗论文,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御用文人,只能做一些诏告或歌功颂德的官样文字而已。展翅的大鹏关进了鸟笼,整天在院中画地为牢,这跟李白放荡不羁的性格是不相符的,他耐着性子忍受着。这段政治生涯中,虽然为朝廷草写诏书文告,还不时地解答唐玄宗的国政询问,更多的却是陪帝王嫔妃宴饮欢娱。个性上的压抑,让他借酒浇愁,在酒后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任性而行。他大声歌吟:“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但得酒中趣,不作富贵求。”

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决定他不可能在朝中呆太久。他的才华让人敬佩的同时,也让人妒忌,李白偏偏不会韬光养晦。他个性张扬,难免会得罪一些小人,胸怀再宽广的统治者,也难以接受他的不羁狂放的突出自我。做了翰林的李白虽然努力压抑自己的狂放不羁,但强力的压迫会使个性的压力蓄积成势,只要有一个宣泄口便会喷薄而发。李白已经狂放到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了,他流连于酒肆,高呼“天子呼来不上船”。一次唐玄宗诏宣李白撰述召令,癫狂大醉的李白让玄宗宠爱的高力士为自己脱靴,让贵妃调羹,天子磨墨。他狂得大胆而无畏,他的这种性格为朝廷所不容,权臣小人们在玄宗和贵妃面前大进谗言,唐玄宗也渐渐疏远了李白。不被重用的李白更加狂放起来,政治的失意源于他狂逸的性格,同时又推进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他对朝政与现实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从长安带走了酒仙的雅号和谪仙人的美称,也带走了更加狂逸的性格。

同情李白的人都认为他的遭遇是封建统治者造成的,其实李白的遭遇和痛苦的根源在于他的个性。从现代人的实用观点来看,李白是一个文人,一个艺术家。他的性格不适合于在政治上谋求发展。有趣的是李白的死同样狂逸得超凡脱俗。酒醉的李白要到水中捉月亮,于是在清澈的水中,李白带着美好的幻想魂归天界。也只有李白才配得上这样死去,狂放、离奇而又浪漫。

在李白的性格里,有庄子的超逸,有儒家的忠孝,有侠士的义重云天,有道家的离尘超世,有玄学的狂傲不羁。亦儒、亦侠、亦道、儒侠仙相得益彰;亦狂、亦狷、亦逸,狂狷逸集于一身,共同铸成了他的狂傲豪迈,卓尔不群的性格,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瑰丽的诗篇。李白因狂放不羁而命运不济,但也因狂放不羁才让他的诗惊天地、泣鬼神。

世故型性格

世故型性格的人顾名思义是善于交际、处世圆滑的人,他们精明能干,在人际关系上左右逢源。世故型性格的人可通过依附于一个强人而获得事业上的机遇。这种性格的人大多是权力型的人。但这种性格的人往往趋炎附势,趋强凌弱。为己私利,不择手段,无公道正派可言。

阿根廷的第一位女总统——伊萨贝尔就是这样性格的人。1956年,芳龄25岁的伊萨贝尔与阿根廷前国家元首胡安·庇隆相遇。当时的她是一位天真烂漫、艺海中正在跃起的新星;而庇隆则是个年已花甲、下台流亡在外的总统。但此时的伊萨贝尔坚信,这位患难总统定有出头之日。从此她成为庇隆得力的助手和秘书,为庇隆的复出贡献自己的力量。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1973年庇隆终于重新登上了总统的宝座。而在庇隆的影响下,伊萨贝尔也以副总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就在次年的7月,丈夫去世后,她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可以说,伊萨贝尔的成功完全得力于她世故型的性格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一般常规论之,无论从学历上还是从能力上看,她可能都没有资格去管理一个国家,但是她又成功了,因为她选择的丈夫是她坚强的后盾。

优柔型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遇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他们往往在优柔中失去一次次机会,使自己的命运一变再变。

晚清光绪帝优柔阴郁度一生,就是优柔型性格的人生过程和结局的真实展现。光绪帝虽然是一个有想法并想有一番作为的人,但慈禧太后的权势让光绪帝的光芒如同残烛,一向软弱犹豫的个性,造成了他人生悲剧的主调。

光绪帝4岁即位,1887年16岁,按照传统,光绪帝该“亲政”,慈禧太后也做出姿态,“撤帘归政”。但实际上,朝廷的军政大权仍是把持在慈禧的手里。

光绪“亲政”之时,正是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关键时刻,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其势在彻底灭亡中国,尤其是中日海战的惨败,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彻底看清了中国与世界的局势,认识到不变法就要亡国的必然趋势。于是,首先在知识分子中间掀起了一股倡导变法的热潮。

著名的“公车上书”就是其中之一。《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国正直知识分子极大的愤怒,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1200多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拒和、迁都,是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不仅使清廷的顽固大臣感到震惊,还使妄图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看到了中国人的觉醒,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

但因清廷等级森严,“公车上书”的奏章没有送到光绪的手里。康有为等人十分气愤,在二十多天后,又写了一篇万余言的长篇奏章,经过辗转反复,光绪终于看到了这篇奏章。光绪对康有为提出的许多观点十分赞赏,并发出“上谕”,实行改革新政,当然,这种“上谕”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了,如果用来罢一个人的官或是杀一个人的头即可,要想改变积年陈旧的封建官僚体制,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就如清风吹泰山一般无济于事。

康有为见自己的奏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又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愤然上书。在此封奏章中,他措词十分激烈,指出日本国会及报纸天天讨论如何瓜分中国的问题,而中国却无动于衷,再不变法图强,中国亡国有日。但这一奏章又被顽固大臣压住不报,光绪没有看见。后来,奏章传开,在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许多报纸杂志都加以介绍摘转。光绪也从报纸上看到了这篇奏章,深为感动,就马上召见康有为。

恭亲王则坚决反对召见。光绪无奈,只得派了翁同騄、李鸿章以及荣禄等人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其中翁同騄是光绪的老师,属于主张变法的一派。他把康有为的答辞如实地报告了光绪,光绪再次为康有为的理论和态度所深深地打动。他下令收集康有为的著作文章,自己认真阅读,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坚定了变法的信念,并特别下诏,凡康有为的奏章,随到随送,不得扣压。

光绪急于变法革新,但实权却操纵在慈禧的手里,光绪实际上是个徒有虚名的皇帝。为了能够推行新法,他多次向慈禧太后索要权力,甚至有一次说出了这样的话:“太后若不给我权力,让我变法图强,我宁愿不做这个皇帝,也决不做亡国之君。”

当时的形势是变法的呼声极为高涨,而朝中的守旧派却紧紧靠在慈禧太后的周围,不愿变“祖宗之法”。为形势所迫,慈禧不能不暂时放一点权力给光绪,让他先变一变法,于是,慈禧太后在加以严格限制的前提下,同意光绪实行变法。

天真的光绪和梁启超等人获悉慈禧太后同意变法,惊喜若狂,以为变法就可成功。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定国是诏》,这实质是变法的宣言书,诏书斥责了顽固守旧的官僚,指出变法图强的实质。

这道《定国是诏》既表示了光绪变法革新的坚定信念,也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感到极大震惊。从这时开始,光绪帝接连不断地下诏进行变革,慈禧太后则在调兵遣将,准备用武力扼杀革新运动。

慈禧太后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光绪的警惕,她躲在颐和园里,对光绪的一举一动全都清清楚楚。早在下达《定国是诏》的时候,慈禧连下三道“上谕”,罢了翁同騄的官,使光绪失去了左膀右臂,并命凡二品以上的大官均须在太后面前谢恩,这就导致了慈禧牢牢地掌握了人事大权。在“六堂官事件”之后,慈禧加紧密谋,准备以武力挟制光绪。

徒有虚名的光绪帝,手中没有任何实权,整天沉浸于新的思想、建功立业的幻想之中,而丝毫不知已身处险境。

慈禧让掌握军队大权的荣禄调派军队,包围北京。于是,荣禄把当时清朝最为精锐的几支陆军调到了北京的周围,把聂士诚的甘军调驻天津,把董福祥的武毅军调驻长辛店。慈禧还派亲信重兵严格护卫颐和园。

慈禧不仅对政治严加管制,并且对其光绪的人身自由、私生活以及婚姻也强行干涉。慈禧把自己的侄女选进宫中册立为光绪皇后,称为裕隆皇后,这桩婚姻毫无感情和幸福可言,光绪形同玩物,在慈禧的掌中被玩来玩去。

维新变法运动很自然地失败了,维新派四散飘离,或被杀或逃亡,光绪帝也被囚禁于中南海之瀛台。

慈禧训政不久,即对外宣布光绪帝已经病重,朝廷内外,传言藉藉,并且开始为光绪帝准备后事。每天将光绪“脉案”(会诊的病情记录)和药方传示各部院衙门,一时人心汹汹。这种举动,不外乎试探人心,看看人们对谋害光绪的反应。

聪明敏感的光绪帝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陷入绝望忧郁中,一筹莫展,完全失去了希望和勇气,只能坐以待毙。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完全成了慈禧手上的囚徒,在幽暗压抑的环境中,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

刚愎型性格

刚愎型的人纯属自信地失去了理智,狂妄自大,自以为是,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做事矜持武断,有勇无谋,固执己见又恃才傲物,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的人不会灵活办事,又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情绪波动很大,喜欢感情用事,缺乏冷静和理智,往往陷入痛苦的折磨而不能自拔。

楚汉相争时代,相对刘邦的圆、滑、世故,项羽的确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战,不畏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爱惜不属,讲究道义,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但他的这些优良性格特征皆被他的固执自负抹掉了,在鸿门宴上失掉了杀刘邦的机会,关键时刻失掉谋臣。最后刘邦的势力越来越大,项羽终于四面楚歌,众叛亲离,自刎身亡,真可谓“一身只剩傲气在”。

狡诈型性格

狡诈型性格是一种很阴险的性格,它不受道德规范的拘束,为所欲为又善于伪装,工于心计又长于逢迎。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两面三刀,出尔反尔,极度善变。这是统治阶层常用的技巧,也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明清之际的吴三桂就是这种性格。吴三桂为人处世常常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失意时,势孤不惜屈尊,攀附以求援,有奶便是娘;得意时,力量强大了,则不可一世,不择手段击其要害,甚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反复无常,倏忽万端,阴险狡诈。

当崇祯帝派他率精兵镇守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时,他行军极为缓慢,短短200里路走了将近半个月。兵贵神速,况且保卫北京十万火急,若昼夜兼程,一天可到。其意在边走边观察政局的变化,以见机行事。可见吴三桂对朝廷心存异心,性格的狡诈不言而喻。当得知李自成攻陷了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的消息时,作为朝廷的重臣手握重兵,不为大明江山考虑,不为民族的安危考虑,而是从自己的利益、前途、归宿去考虑,也就是投靠李自成,还是归顺多尔衮?

另外吴三桂也有自己称帝的野心。吴三桂投降多尔衮后,引清兵入关统治中原、揭开了满族人统治中国的一页。降清后的吴三桂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对清廷俯首帖耳,其实他有自己的打算,就是自立为王。他煞费苦心勾结朝臣,并极力物色、收买心腹,肆意挪用公款在云南囤积居奇,招兵买马,伺机造反。在康熙帝实施削藩政策的过程中,吴三桂阳奉阴违,最终明目张胆除掉了朝廷使臣和云南巡抚,决定以武力对抗朝廷,来维护自己割据一方的势力。于是悍然举起叛旗,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继而另外二位藩王耿精忠、尚之信随之造反。幸得康熙用兵得当,政策英明,公元1678年清军陆续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浏阳等地,吴三桂一看形势不好,撕下了“复明”的假面目,赶快过了一回皇帝瘾,于3月23日在衡山祭天,自称皇帝,改元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同年8月病死,留下永久骂名。

总而言之,种种性格类型,各有长短,高明之举在扬长避短,纠治性格缺陷,彰显性格优势,走向成功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