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的方法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痛苦。但能够拥抱世界的人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人。
“怎样读书”是门学问,不懂得这门学问的人,读书再多,知而无识,无所明白,无所领悟,最终只是书呆子、迂夫子一个,等于白读。
读书必须讲究方法。
读书的关键是要做到勤学、勤思、善思。勤学是前提。所谓勤学,并不是说要把全部闲暇时间都用来读书。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果生活中只有读书这一件事情,那就太单调,太乏味了。勤学更不是说要学古人苏秦、孙敬头悬梁、锥刺股,从古到今也没有几个这样的人。勤学指的是“坚持不断地学习”,像曾国藩那样坚持每天读十页书,即便行军打仗时也不间断。要学会利用空余时间,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一天学一点,日积月累,点滴以成江河。比如,可以利用上下班时间在车上读书,虽说每天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长期坚持,也读了不少书。平时,可以随身揣一本袖珍的唐诗宋词,有空就背,能背一首算一首。知识是要慢慢积累的,所以学习的关键是坚持。
但仅仅做到勤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勤思。不勤于思考的人对任何问题都没有主见,更谈不上高深的见地。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决不会有任何成就,因为他只能按照别人的想法去想,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做,永远随人其后。“紧随其后”的人,决不会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来自于勤思。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本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引起牛顿的思考,从而有了万有引力定律。水烧开后,蒸汽会把壶盖顶起来,这又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瓦特却因此改良了蒸汽机。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就是说“学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无所得”(钱穆)。善读者勤思;勤思者善读。
但做到了勤学、勤思还不能算会读书,还必须做到善思。何为善思?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分析判断问题时,做到逻辑严谨,思路缜密,不人云亦云,不主观臆断,不凭空猜测。一个勤于思考但不善于思考的人,或浅薄,或荒谬,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曾有人主张中国“全盘西化”,这就是那种不善于思考的人提出的极为浅薄、极为荒谬的主张。“全盘西化”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西方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否则为什么要“全盘”照搬?但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因为世间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所以,西方不可能“一切都是完美的”;既然西方并非一切都完美,“全盘西化”的观点就是错误的。我们只能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善于思考是读书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要想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要学哲学。哲学称为聪明学,它教你怎样思维,怎样认识事物,怎样分析事物,怎样判断事物。初学哲学时会感到枯燥,但人的兴趣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入门以后就会感到趣味无穷。
读书既要做到面广,又要有所选择。面广,就是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实践。通过亲身的经历、体验去认知事物,比如我们亲口品尝了梨子就知道了梨子的味道;二是书本。通过书本间接获取知识,认知自己不能亲身经历、体验的事物,比如:你没有到过月球,但可以通过书本了解月球;你没有到过非洲,但可以通过书本了解非洲。书本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为世间事物多如恒河沙数,我们不可能去亲身经历和体验世上所有的事物,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多读书,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积累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开阔自己的思路。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可以通过对事物的体验、观察受到启发,得到启示,形成概念和观念。鲁班通过对小草的观察发明了锯子;人们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生产出了伪装迷彩服。知识面越广,受到的启发、得到的启示就越多。所以,一般说来,知识越广博的人,思想就越灵活,思路就越开阔(教条者,不勤思者,不善思者除外)。李政道说:“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比较活跃。”
尽管说读书越多越好,知识面越宽越好,但读书还是应该有所选择。一是古今中外的著述,浩浩如宇宙苍穹,谁也读不完;二是并非每种著述都对你有用;三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以有限的生命应对无限的知识。“学”的目的是“用”,那就要选择对你有用,能让你有所收获的书,而不是随便什么书都读,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怎样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专业或研究方向直接有关的,就要多读,还要钻进去;间接有关的,要去涉猎、了解;无关的,就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不同类型的书籍,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书籍可分为二种:泛读书;精读书。
泛读书。泛读就是泛泛地、浏览似地读;泛读书就是那些只需掌握其内容,明白其意思,而不需逐字逐句用心去读的书。培根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比如小说、历史、知识介绍、大众刊物等就可泛读。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精读书。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精读书就是那些需要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用心阅读的书。培根说:“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值得精读的书不多,一旦遇上,就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吸取精华。比如理论书籍、哲学书籍就需要精读。精读的方法:一是把经典论述的句子找出来;二是对书中的名词、概念,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词要加以界定;三是对该书形成的背景,或理论产生的背景,应有所了解;四是归纳出基本观点;五是同类的事物要比较。理论功底是衡量一个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理论指导行动。一个理论水平很低的人是不可能有出色表现的。
边读边思考,养成看书思考的习惯。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读书的要旨——“贵在自得”,就是说,读书,一定要从书本中有所启示、有所感悟、有所明白,从而形成自己独自的看法、独到的见解。
读书的目的——领悟人生、明白事理。明白事理,才能正确地分析、判断事物,正确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知道怎样做事、怎样做人。读书不思考,就不可能明白事理;不明事理的人,难以做人;做不好人,就难以成事。
所以,读书必须边读边思考,一是思考别人的观点、结论、判断是否正确,既要尊重权威,又不迷信权威,因为再伟大的思想家也不可能做到句句真理。二是把书中正确的观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消化变成自己的思想。
作眉批,或读书笔记,把心得体会记下来。当书中的某段论述或某句话引起你的思考时,可暂停阅读,先把问题想清楚,然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这样:一是帮助你加深对这段论述的理解。二是通过消化理解,形成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主张。这个过程,就是提高理论水平的过程。三是便于以后运用。读书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看法和主张,就是读书的收获,如不当时记下来,很可能以后就忘了。忘记了,书也就白读了。
勤查字典。每个人在读书时都会遇到生字或把握不准其意思的词汇,这时一定要马上查阅字典,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搞清楚词汇的意思。与人交谈时,读错别字或用错词汇都是有损颜面,有损尊严的事,勤查字典就可避免这种事的发生。
常温习。读书过目不忘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学而时习之。”尤其精读书要经常翻看,如没时间重读,可看看眉批。但有些重要的书应该重读。精读书之所以要精读,就是不可能读一遍就吸取它的所有精华,必须经常读,所谓“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