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考者能创新
人类的大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连接它们的间脑、中脑和延髓构成。大脑还特别区分出旧皮质和新皮质。
人类所特有的、其他动物身上没有的高度的乔石,是靠大脑表面非常发达的新皮质控制的。人的大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比如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第四门是就容易多了。
头脑的好坏,绝非是天生的,主要看你后天如何利用它。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一例外的都是长期善于用脑思索者。
我们要开发潜在的智力,利用更多的脑细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把新的知识和信息透过脑细胞去刺激它。例如:读书、看报或注意听别人的谈话,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勤于思索,多问“为什么”,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保持灵活的头脑大有裨益。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指出:生命在于脑运动。每个人长到10岁左右,每1年大约有10%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但这不要紧,如果坚持用脑和注意脑营养的补充,每天又有新的细胞产生,而且新生的细胞比死亡的细胞还要多。
美国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把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三组:自觉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级结果是: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后,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已经死亡。由此可见,勤于思考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卢瑟福,有—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时间的。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伟大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六年,不露锋芒,在这六年中,他是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家认为,这平静的六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他这有什么“诀窍?”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热情地思索罢了。”由于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有人称他为“数学的王子”,而他则谦虚地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的。”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思考者,在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的《对话》中,他深邃而明晰的思想永垂青史。在他的出生地雅典,作为一位著名的老师,他创建了自己的学院,并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教授年轻人如何通过辩证的提问分析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名扬后世的“苏格拉底方法”。
特别是在今天,我们都需要学会思考,象哲学家那样从现代的意义是建立分析问题的哲学框架。你认为谁是成熟的批判的思考者?作为成熟的思考者,应该具有活跃的、充满活力的思想。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的特性:
宽容:在讨论中,他们认真听取每一种观点,对每一种观点都给予认真和公平的评价。
有学识:当他们谈自己的看法时,总是以事实和根据为基础。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对某件事还不太了解,他们会承认这一点。
思维活跃: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他们的智力来面对问题,迎接挑战,而不是简单地被动地应付局面。
好奇:他们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深钻细研,而不是满足于蜻蜓点水。
独立思考:他们不怕与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他们的信仰都经过认真的分析,而不是不加批判地借鉴他人的信仰,或简单地随众。
善于讨论:他们能以一种有条理和理智的方式对他人和自己的看法开展讨论,即使大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分歧,他们能认真地听与自己相反的意见,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谈自己的看法。
有见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能一语中的,当别人在细节上纠缠时,他们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自我意识: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能在分析问题时,很快自我反省纠正。
有创造性:他们能打破思考的常规,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热情:他们最强烈地渴望了解和认识,总是努力把问题搞深搞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