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常见的情绪困扰

常见的情绪困扰

时间:2023-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的情绪困扰一、焦虑焦虑是指因个体主观上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不安的状态,同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产生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影响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如认知、情绪等;社会因素,如城市过密、居住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等。

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焦虑

焦虑是指因个体主观上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而产生的一种高度不安的状态,同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

焦虑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立不安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如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颤抖、厌食、便秘等)。

焦虑时一定会有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其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也可以说,不合理思维是焦虑的本质。

焦虑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状态性焦虑。由于某一种情境而引起的焦虑,情境改变时,焦虑随之消失。但有时某种情境很特殊,产生的焦虑十分强烈,有可能产生短暂的人格变化。特质性焦虑。由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与众不同,在相同的情境中,其情绪反应的频度和强度也与众不同。例如,在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出现这种特质性焦虑。

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当焦虑原因不存在或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不突出,焦虑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均超过一定的范围,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时,才可以认为患了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产生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影响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如认知、情绪等;社会因素,如城市过密、居住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等。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因为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抑郁一般是在先天、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起病,临床上许多药物的使用也会引起抑郁症。

抑郁症的症状如下:

食欲下降,伴随体重下降,感觉食物没有味道。

睡眠减少,早醒,失去愉悦感;情绪随昼夜节律而波动,傍晚时恶劣情绪有好转;性欲下降;精力减退;注意力下降,病人可能无法看报或看电视;悲观念头,病人感到自己一钱不值或有罪;无法体验激情;有自杀想法。

抑郁症有如下体征:

易哭;情绪反应迟钝;活动减少或兴奋。

抑郁心情的表现形式如下:

兴趣减退甚至消失:业余爱好广泛的人,一旦患有抑郁症,这一点很容易被周围人察觉。但即使并无任何业余爱好,如果对日常工作、生活享受和天伦之乐等都一概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快乐,就可以肯定有兴趣明显减退或丧失。

无望感:感到个人的一切都很糟糕,前途一片渺茫,毫无希望。而正常人对未来是抱有希望的,如买房结婚生小孩等;也常有各种小愿望,如郊游看电影等。对未来不抱希望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

无助感:这种感觉非常痛苦,特别是病人无以言表。不少病人不愿就医,他们相信医生无能为力,因为他感到同所有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好像已经离开了人世,掉进了万丈深渊,无可救药。病人感到度日如年,特别孤寂,与人有疏远感。

自我评论下降:觉得自己似乎啥本事也没有,啥事也干不了,完全一个废人。至少感到知识能力已大不如前,有的人有深深的内疚甚至罪恶感。

活力丧失:整个人已经垮了,崩溃了,散了架。心里很明确主要不是身体不行,而是精神上丧失了动力,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要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不然就根本不想动。不少病人挣扎着想振作起来,但不能持久。病人认为自己成了一滩烂泥扶不起来。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病人不是感到某种生活方式没有意义,而是感到人生根本就没有意义。不仅没有意义,活着就等于是受罪造孽,生不如死。病人常有自杀意念,甚至实施自杀措施。

以上六条只要有任何一条明显或突出,我们便要想到抑郁的可能。抑郁症是一种综合征,当然不只有一种症状,但某种症状可能不明显。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每八个人一生中就有一个人会生抑郁症。抑郁症的危害极大,不仅造成病人的直接痛苦,而且还影响其日常的功能发挥。

治疗抑郁症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不仅给病人自己,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仅是抗抑郁症的药费。首先,抑郁症会造成病人误工,由此耗费大量时间;其次患抑郁症病人功能发挥下降,不能承担家庭责任;再次,很多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病人在确诊以前,反复进行不恰当的内科检查。

三、恐惧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恐惧反应的特点是对发生的威胁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如果威胁继续存在,个体的活动少,目光凝视含有危险的事物,随着危险的不断增加,可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惊慌状态,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恐惧时常见的生理反应有心跳剧烈、口渴、出汗和神经质发抖等,在恐惧反应中的肌张力、皮肤导电性和呼吸速度的增加主要与肾上腺素的功能相联系,而愤怒的表现特征则主要与去甲肾上腺素相联系。恐惧症是恐惧的一种病态形式。患者对某些事物,如黑暗、灯光等体验到一种极度的和非理性的害怕,所产生的恐惧与现实刺激的危险性不相协调。

恐惧是人类的敌人。不安、忧虑、嫉妒、愤怒、胆怯,都是恐惧在人心理上的各种表现。从生理上说,它能败坏人的胃口,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因而破坏人的全身健康。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抹杀人的勇气,使人的心力柔弱到不能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事业。

对人来说,人的情绪情感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一种主观反应,而且是产生各种反应的原因之一。一旦消极的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体验太深刻,就会破坏人的某些精神功能正常运作,引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混乱。有关研究结论表明: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几种负面情绪中就包括恐惧。外部危险环境,常常使人首先产生恐惧的情绪反应,然后才产生其他方面的心理、生理功能的不同变化。

在恐惧产生的时候,还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恐惧还会使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发生相应的障碍,丧失对当前情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的能力,并可能会导致行为失常。如发生地震时,人们常常显得紧张、慌乱,争先恐后从房屋内往外跑,跑不出去的还可能会跳楼,等等。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恐惧就像一种退避信号,告诉我们危险就在眼前,从预警角度来讲,它也有一定的作用。

恐惧使人沮丧,使人感到压抑,使人受到束缚。被恐惧缠身的人,恐惧能使他的积极主动、富于创造力的心态变得消极和漠然,而这种变化对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则是致命的。恐惧的后果,尤其在那些恐惧思想盛行的地方,便是生命源泉的干涸。而无所畏惧则对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有着完全相反的影响:无所畏惧开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精神饱满,并能增强人的脑力功能。

恐惧无异于在广袤脑海中引发了一场思想的浩劫,使人臆想各种各样不祥的事情。而信心则是治愈浩劫的一剂良药,因为恐惧只看到黑暗和阴影,信心则能看到云朵边缘的阳光和云层背后的太阳。恐惧向下看,总是往最坏的方面想,信心则往上看,总是往最好的方面想。恐惧使人悲观,信心使人乐观。恐惧总是预测会失败,信心总是预测会成功。

四、愤怒

愤怒是指当某人在事与愿违时做出的一种惰性反应。它的形式有勃然大怒、敌意情绪、乱摔东西甚至怒目而视、沉默不语。它不仅仅是厌烦或生气,它的核心是惰性。

愤怒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

愤怒情绪对人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愤怒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皮疹、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脏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愤怒可能会破坏情感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情绪。总之,它使你不愉快。你可能不相信这种观点,因为你或许听说过发火要比生闷气更有助于身心健康。是的,生气时把气发出去比把气憋在心里要好得多;但是,还有一种比发火更好的办法——根本不动怒,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这样,你便不会为决定是发火还是生闷气而自寻烦恼了。

与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大脑思维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你便会不由自主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你可能会认为,愤怒可以使你达到自己的目的,因而发怒是有道理的。假设你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她正在街上玩耍,而且很可能会被车子撞上,你板起脸大声叫她回来。如果你觉得这样高声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别在危险的地方玩耍,那么这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你因此而真的生气,气得脸发红、心跳加快、乱摔东西。总之,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惰性,那你便是处于愤怒状态了。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根本犯不上自寻愤怒。你可以这样想:“女儿在街上玩很危险。我要让她懂得在街上玩耍是不允许的。我要高声叫她回来,以表明我的坚决态度。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为此勃然大怒的。”

每当你以愤怒来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馈时,你会在心里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而且会喜欢你”。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你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世界就是如此,你不可能期望别人永远按照你的意愿行事,这一现实是永恒的。所以,每当你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你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让自己经受感情的折磨,从而使自己陷入这种惰性。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真是太愚蠢了。其实,这是无济于事的选择;别人有权以不同于你所希望的方式说话、行事,你就会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别人的言行,你或许不喜欢,但绝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继续气你,并会导致上述种种生理与心理病症。所以,你完全可以做出选择以新的态度对待世事,从而最终消除愤怒这一误区。

几乎所有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更何况是慢慢浸入迷茫中的人呢?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做出过后连自己都后悔的事。有时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就能将你气得生一场大病,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一时想不开,连性命也会赔进去。

怒火往往由气而生,气怒损身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人之所以会被“气”死,是因为当人发怒时,会出现心跳过速,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往往会因为发怒而引起心律失常,或是发生心肌梗死而导致残疾。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酿成大祸。所以,切莫动不动就生气动怒,气大伤身,伤害最深的只能是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