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身体轻松
人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后,会感到疲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疲劳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前者是针对体力劳动而言,主要表现是肌肉酸痛、疲倦、无力等;后者是针对脑力劳动而言,主要表现是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等。而这种疲劳正是导致压力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无论是哪种疲劳,都需要及时休息来缓解,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否则,如果让这种疲劳持续下去,甚或加剧,那由此带来的身心压力则很可能给身体带来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健康。
许多公众人物的英年早逝,都归结为一个字——“累”,这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需要适时地保养和维护。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而忽略对它的检修和维护,那很可能就会停止运转,还可能报废。休息,就是我们对身体最好的保养和维护。
身体的一般疲劳,都可以通过很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得以消除。但如果是那种持续的或反复发生的经过长时间休息也不能消除的疲劳,而且已经影响到日常活动、工作和学习,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这种使机体产生障碍或失衡的状态,在医学上称为慢性疲劳或慢性疲劳综合症。医学科学研究表明,除了主观感觉疲乏,慢性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方面出现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差(表现为认字困难,不能正确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内容等)。
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稍有强光,眼睛就有不适感。
心理障碍。如抑郁,易怒,焦虑,情绪波动较大。
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如寒战和夜间盗汗,呼吸急促,心脏跳动不规则,肠道疾病(腹疼、腹泻、便秘),饮食不变而体重变化,不同程度的头疼,头昏,浑身无力,睡眠后精神不能振作等等。
导致这种疲劳的原因很多,如营养失衡、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压力过大。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都必须及时消除才好,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很好地休息就是消除这种身体不良反应的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有些人对这些小疲劳并不在意,认为没什么大不了,而健康专家提醒我们,小疲劳同样不容忽视。就像我们端着一杯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谁都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就会觉得手酸;若是拿一天,可能就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没变,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承担的压力也是一样,如果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时间一长,压力就会越来越沉重,最终让我们无法承担。
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压力适时地放下,积极地休息,调整好精神,以面对新的压力。比如,身在职场,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压力在下班时放下,带着轻松的心情回家,养精蓄锐,第二天才能以全新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压力的沉重了。可以说,休息是最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之一。说到休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睡觉。其实,睡觉只是休息的一种。休息的范围很广,可分为积极的休息与消极的休息。
积极休息
所谓积极的休息,指的是用另外一种活动来促使疲劳部位的恢复。例如,当跑步运动员两腿疲劳时,可用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两臂运动来缓解腿的劳累感。目前,积极休息在运动训练中已运用得较广泛,在普通大众中,也应提倡积极休息。
积极休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活泼而充满情趣的方式。休息并不是松散,也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休息应该是活泼而生动的。
(2)不断放松自己。长时间工作和学习并不可取,加班熬夜更是大忌。人必须按照各自生物钟的节律工作学习,只有按照这种节奏工作,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3)适度变换休息的方式。比如,考虑坐势、站势、走势的配合;假日活动,要注意野外与室内的交替;一周的娱乐,文艺与体育要互相交错等。经常变换休息的方式,人才会觉得充满情趣。
所谓“消极休息”,是和积极休息相比较而言的,不是指情绪上的消极,而是指方式的单一,缺乏灵活性,不能更好地达到休息的目的。比如节假日长时间睡觉,静坐不动,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等。休息应该是动静结合,且以“动”为主。
休息的误区
人们对休息还有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动就是休息。不少人认为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静止不动就是休息,其实不然。休息的含义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如果只是身体处于静止,而脑筋还在继续思考问题,那根本就不是休息。相反,转移一下思维,与人聊天说笑,浏览报刊或聆听音乐等,也可算是休息。
(2)娱乐就是休息。适当的娱乐的确可以使人身心放松,但娱乐过度,就会适得其反,失去了积极意义,还会损耗人的精力,危害健康。
(3)睡眠越多越好。休息是身心(大脑)的休整,适度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时间的长短,则据疲劳程度而定。对成年人来说,八小时足矣。如果过长,则会使人体气血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器官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许多疾病。
(4)疲劳后才休息。疲劳的程度常常很难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所以,还是不要非等到累得不行了再去休息。应该是主动休息,不疲劳也小憩,这是预防疲劳、保持精力旺盛的诀窍,也是科学家从心脏卓有成效的工作效率中得到的启示,并在长距离行走试验和超强度体力劳动中得到证实的。
在改变这些认识误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掌握一些正确的休息方法。
如果你手头有两种工作要做,那么掌握好时间交替进行,可使大脑两个半球在变换工作中获得休息;做与你疲劳原因相对立的事,比如因运动而产生疲惫,就静止下来休息,长时间静坐而疲倦,则可以运动来休息;当忙于一件事情使你头昏脑涨时,不妨换一换做自己最有兴趣做的事,以达到休息的效果等。
另外,专家们建议人们不妨仿效心脏的休息方式。比如,坐办公室的文秘工作者,不必接二连三地办每件事,而是办完一件事尚无倦意时就出去活动活动;搞写作的文人,不必等文思枯竭时才停下来松弛一下,只要一个构思形成文字,不妨稍事小歇;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的人,尽可能不把疲劳作为休息的信号。这样做,不仅会有惊人的工作效率,而且不至于使人疲劳不堪,还可以借助于气功、针灸等手段,如按天灵盖、太阳穴等,使人神态清醒,疲劳消除。
休息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健康,减轻或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维持机体生理调节规律性,促进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等。因此,人们要合理地组织劳动和休息,就得善于利用多种不同的休息方式,使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这样才更有利于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