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乐观主义精神
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乐观不仅是良好的性格特征,它也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的免疫力。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而且身体比悲观者更健康。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性,也是可以培养的。
1.乐观与悲观的区别 为了让孩子变得乐观,首先区分乐观和悲观的思想。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释。乐观主义者认为,有利的、快乐的事情总是永久的,而且是普遍的。他们能努力促使好事情发生,而一旦不利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也能视为暂时的,对其发生的原因能采取乐观现实的态度。而悲观主义者则相反,他们认为:好事情是暂时的,坏事才是永远的;好事只是靠碰运气,坏事才是必然的。在解释坏事发生的原因时,也常犯错误,或每件事都责怪自己,或全都委过于他人。值得注意的是,若父母认同孩子的悲观想法,就会加重孩子的悲观情绪。
2.悲观的危害及其改变 悲观是思考的负面方式,是对孩子健康的最大威胁。但是,悲观甚至忧郁症都是可以改变和治愈的,只要教会孩子们按照一种新的方法思考,换一种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就可以了。
3.乐观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孩子能否养成乐观性格,关键在于父母是否采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引导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显著地影响孩子日后性格的乐观与悲观。因为父母引导或教育孩子时的方法会影响到孩子是否能乐观地看待现实中的问题。另外,父母要充当孩子的表率,为了孩子养成乐观的品性,父母必须首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如今一代孩子比以前的任何一代都更容易悲观。这使得如今的孩子更加经受不起诸如忧郁症、学习成绩差、朋友少甚至身体疾病的打击。
孩子们可以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而能更有效地对付忧郁症等身心疾病;只有通过现实的思考,经历过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挑战后才能养成乐观性格;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些,因为孩子最容易学到父母的言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