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你的心理保健方法
向人倾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压力,倾诉是极佳的心理保健的手段和方法。
一天,在一堂心理课上,老师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夜深人静,一个陌生女子的电话打来说“我恨透我的丈夫了”。“您打错了”,接电话的人告诉她。她好像没有听见,继续滔滔不绝地说:“我一天到晚照顾小孩,他还以为我在享清福。有时我想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肯,他自己倒是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相信……”“对不起,”接电话的人打断了她的话说:“我不认识你。”“你当然不认识我,”她说,“这些话我能对亲戚朋友讲吗?搞得满城风雨吗?现在我说出来,舒服多了。谢谢你了。”她挂上了电话。
不要以为这个妇人犯精神病,其实她倒是挺清醒的。她为了不使家丑外扬,但又要把心中的苦闷和怨恨发泄出来,在苦于找不到理想的人时,才迫不得已采取了这种近似荒唐的倾诉方式,否则她可能因此而病倒。她这种做法虽不妥当,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倾诉是一种廉价、实效的心理疾病的预防方法,即用自我倾诉排除内心的忧郁。
众所周知,忧郁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在我国古医书枟黄帝内经枠中有“思伤脾”、“忧伤神”、“恐伤骨”及“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的记载。祖国医学还指出:精神刺激引起的抑郁不舒可致“肝气郁结”,内分泌紊乱如月经失调等;重则可以导致精神失常,发生高血压以及其他的心血疾病。此时会大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人易患癌症如乳腺癌、肝癌等。而放声自言自语地倾诉,正是这一系列疾病良好的预防方法。
英国权威心理医学家柯利切尔就极力推崇这种自我倾诉内心苦闷和忧郁的方法。他指出:这种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是防治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和肿瘤的良药。他着重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合理解释。他认为积贮的烦闷、忧郁就像一种势能,若不释放出来,就会像感情上的定时炸弹一样,埋伏在心中,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祸。但若能及时地用倾诉或自我倾诉的办法取得内心的感情和外界刺激的平衡,则可以祛灾免病,这和美国医学家提出的感情应力学说是不谋而合的。这种学说认为,人的各种感情,一定要通过心理上的应激反应以及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倘若不能正常表现,则将有损于健康,甚至会引发疾病。
曾有一位老人,20岁守寡,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成人,然而老人将满80岁患了高血压时,儿子却突遇车祸死亡。老人惊闻不幸,并未号啕大哭,反而沉静地安慰过度悲伤的儿媳。在儿子的遗体旁,老人只说了一句催人泪下的话:“孩子,明天你就要满60岁了。”人们都为老人过分地节哀而担心,甚至背地里为她也准备了后事。然而时光流逝,一晃又是3年,老人却始终十分健康,奥妙何在?原来老人在儿媳、孙子、邻居上班后,常常关门闭户,独自在儿子的遗像前,或放声地自言自语,或低声地呜咽,尽情倾诉衷肠与思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对待人生的不测风云,旦夕祸福?答案是畅所欲言,理智地倾诉。当你遇到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时,切不可以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在心里,而应该将这些烦恼向你信任的人倾诉,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长辈……倾听者应该热情、诚恳、体贴、耐心地进行循循善诱的劝导,绝不应该嘲讽议化,或是简单地拒之门外。如果遇到不合适的倾诉对象,那么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放声地进行自我倾诉,也是很有益处的。不过,千万不能以发怒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积怨,因为愤怒起于愚鲁而终于悔恨,丧失理智,只能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说,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但是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患心理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向人倾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压力,倾诉是极佳的心理保健的手段和方法,对身心健康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