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是一种幸福
有时候不经意的付出,将会为对方带来终生的影响。
我们总是说,有付出才有回报。你想要别人怎样对你,那么你首先就应该那样对待他人。但人都有自私的心理,我们总是苛求别人的帮助、给予,却很少能主动想到自己应该善良、无私地多付出一些。
有一份报纸曾经报道过一则事故:有一个人登山时,遇到了暴风,不幸迷失了方向,由于他的穿着跟装备无法充分御寒,他的手脚逐渐变得僵硬。碰巧的是,当他在寻找避寒之处时,发现有一个人也因为过度寒冷而倒在地上。于是,他立刻走到那个人的身边,并且脱下手套开始帮他按摩手脚,直到那个人逐渐有了反应之后,两个人才一起合力去找寻避寒之地。
事后,故事中的主角说,当他在救助那个人的同时也救了他自己,因为他那原本僵硬麻木的肢体,在为对方按摩的同时,竟然也恢复了知觉,所以他们才能够一同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甚至在山难事件之后,他们也成了感情深厚的好友。
付出总有回报,只是很多时候,回报更喜欢不期而至。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这种关心和爱护既能够使我们得到安慰,又能够为我们增添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勇气。
常言道:施比受更有福。人生欢喜的源泉来自于我们奉献自己的能力,并且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希望和快乐,当你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你也会发现某些令人难忘的欢乐时刻,就是在你为他人付出,并且不求任何回报的时候。
在一般的观念中,我们受人恩惠自然应当予以感谢;当我们帮助他人,理应也该得到对方最基本的感谢。但是,当你心中保持着一种“付出就要有所回报”的想法时,行善的真正含义便会遭受扭曲。其实,行善积德之时,我们应当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那些接受我们帮助的人,才是我们应当感谢的人,我们要感谢他们让我们有机会行善!
有一天,一个家境贫困的小男孩查理上街推销杂志,以便筹措他下一个学期的学费。但是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他却连一本杂志都没有推销出去,对此,他感到十分失望与沮丧。虽然他的身心疲惫不堪,还要忍受一天没有吃东西的饥饿,可是他仍然告诉自己不能够放弃,一定要再试试看。因为只要能够推销出一本杂志,他就能够保住工作,才有继续打工的机会。但是如果真的没有人愿意购买,那么他明天只好再去寻找其他的工作,倘若他来不及赚到足够的学费,那么他也不得不接受休学的命运。
当查理来到一幢很普通的房子前面时,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按响了门铃,前来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太太。年轻的太太微笑着问道:“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
查理有点儿紧张,他说:“您好,我……我……我想请问您能不能买下这本杂志?”
年轻的太太愣了一下,随即就说:“你进来吧!让我看看那是什么杂志。”
之后,年轻太太跟查理聊了一下,知道了查理的情况,因此她花了5美元,买下一本杂志,并且请查理吃了一个大汉堡,然后,查理满怀感激地离开了年轻太太的家,当然,他心中不免也因此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与斗志。
多年以后,上进心强的查理成了一名医术高超、家喻户晓的医生。有一天,在查理服务的医院里住进了一位患重病的女人,当查理在替她诊疗病情时,他忽然涌起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这位女病人看起来有些苍老,也十分虚弱和憔悴,但是查理确信她就是当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那位太太!
正当女病人躺在床上,忧愁地想着自己的疾病将会花光她所有的积蓄时,不禁对自己可能贫困和疾病交加的后半生感到绝望。这时,护士递给她一张医疗账单,她颤抖着双手接过来一看,惊讶不已!因为账单上面写着:亲爱的女士,您的医疗费用为一本杂志加上一个大汉堡!小男孩查理敬上。
心理学家说:有时候不经意的付出,将会为对方带来终生的影响。所以当你不为行善寻找条件与借口时,你最终还是能够得到一份珍贵的回礼。事实上,在施恩与受惠之间,原本就是互动的,因此有时候,我们无法清楚分辨谁是施恩者,谁又是受惠者。
换而言之,施恩者与受惠者的处境跟地位,有时会因为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置换,但真正重要的是,施者不该以自己的施恩而恃强,受惠者也不应该因为接受了他人的恩惠而矫揉造作,当双方均是从心底里面去感谢对方时,就能够在心意互动之余,促进善意的不停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