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解,做个善解人意的职业人
相传有一偏僻的山村,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种植稻谷,可年年收成很低,不能养家倖口。有一聪明的农夫就想到山外寻找一些优质的稻种,终于如愿以偿。第一年试种,果然产量颇丰,得到一笔不薄的收入。左邻右舍就想从他那里换取一些稻种,可这位农夫想,如果产量都提高了,自己不就不能发财了?于是拒绝了乡亲们的请求。第二年,他更加辛勤劳作,期盼能有更好的收成,但始料不及的是,稻子又恢复了原来的产量。原来,在稻谷受粉时,蜜蜂使他家的稻子接种了别家的花粉。
与这位农夫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位盲人宽阔的心胸。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夜间走路时,总是提着灯笼,点上蜡烛。路人不解,就问他,你眼睛看不见,这么做不是多余的吗?这位老人正色道:“我打灯笼是为了给别人照路,这样别人就不会撞到我了。”
照亮别人等于照亮自己,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亦能惠及自身,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人虽然要为自己着想,但时时处处为己是会引火烧身的,什么事不要做得太绝对了。
有一次,一位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到一家华侨开的餐馆,要了一份他感兴趣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一愣,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说明是要一小碗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只付了一小碗汤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只有切实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处处算计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并由此给自己带来好处。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所说的为别人着想主要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为公司着想,另一个是为同事和公司的其他人着想。
为什么要为公司着想呢?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工资收益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因此,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替老板想着公司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替公司想着自己的利益。
齐勃瓦出生在美国的乡村,由于家中一贫如洗,15岁时辍学做了一个山村的小马倌。
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到了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齐勃瓦抱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最出色的员工。
他一面积极工作,一面学习各种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结果他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一步一步做起,升任为技工、技师、部门主管、建筑公司总经理、布拉得钢铁厂厂长、钢铁公司董事长。
在齐勃瓦任卡内基钢铁公司董事长的第七年,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提出了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的要求。
一开始卡内基没有理会,于是摩根就放出风声说,如果卡内基拒绝,他就找贝斯列赫姆联合。贝斯列赫姆钢铁公司是当时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如果与摩根财团联合起来,卡内基公司肯定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这下卡内基真的有些着慌了。
他急忙找来齐勃瓦,递给他一份清单,说:“按这上面的条件,你尽快去跟摩根谈联合的事宜。”
齐勃瓦接过清单看了看,微微一笑。他对卡内基说:“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摩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贝斯列赫姆与摩根的联合也不会一蹴而就。如果按这些条件去谈,摩根肯定乐于接受,不过你将损失一大笔利益。”
当齐勃瓦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向卡内基汇报以后,经过认真分析,卡内基也承认自己过高估计了对手。卡内基全权委托齐勃瓦同摩根谈判,最后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
摩根感到自己吃了亏,就对齐勃瓦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卡内基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签字吧。”
第二天一早,齐勃瓦来到了摩根的办公室,向他转达了卡内基的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第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
摩根沉吟了半晌最后说:“那我过去好了!”老摩根从未屈就到过别人的办公室,这次他遇到了全身心维护公司利益的齐勃瓦,所以只好俯身屈就了。
这使我们想起了战国时代蔺相如陪同赵王出使秦国的谈判,始终维护着国家和国王的尊严,未使强大的对手占到任何便宜。齐勃瓦能做到的,其实其他人也同样能够做到,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坚持这个原则。
维护公司利益是每一个员工心中的弦。你可能没有齐勃瓦的职位,但是,你只要是公司的一员,公司的利益就同你个人的利益直接相联系。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除了要为公司着想外,更应该为公司的人着想,比如你的同事、下属、上司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同事的分内工作需要帮忙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该尽力帮忙。别人的感激是你工作更顺利的保障。但如果影响自身工作,或者可能会帮倒忙,那就要小心为是。
其实为别人着想,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才是真正地为别人着想。
山姆・道格拉斯的太太总是喜欢花很多时间整修草地。
道格拉斯先生批评她说:“你一个星期修剪两次,但是草地看起来并不比四年前刚搬来时好看多少!”
太太听后大为不快。他每次这样说时,晚上的和睦气氛必定被破坏殆尽。
后来,他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人和事!”道格拉斯先生开始明白了自己的愚蠢,他从来没想到太太修整草地的时候自有她的乐趣,以及她渴望她的劳动能得到别人的赞赏!
一天吃完晚饭之后,他太太说要去除草,问他可不可以陪她一起去。他先是拒绝了,但是稍后又想了一下,改变了主意。她显然极为高兴,两个人一同辛勤地工作了一小时。
自那以后,他常常帮助她整理草地,并且赞扬她把草地整理得很好看,把院中的泥土弄得像水泥地一样平坦。
这些有很多并不是他的由衷之言,但不可否认,他们两个人以前的不快消失了。一起劳动,还有他的赞美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与和谐。
西方不少哲人十分欣赏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这是一种充满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博爱与民主精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自己不愿意做、不愿忍受的事,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因为别人和你一样,对强加给他的东西,同样是不愿做也不愿忍受的。
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就是要推己及人、设他人之身,处他人之地。肯尼斯・吉地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变得高贵》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为什么你对有些事情兴趣盎然,却对另外一些事情漠不关心?如果你能从别人的角度多想想。你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有了彼此理解的基础。”
有一天,丘吉尔应邀到广播电台去发表重要演讲,他招来一辆出租车,对司机说:“送我到BBC广播电台。”
“抱歉,我没空。”司机说,“我正要赶回家收听丘吉尔的演说。”
丘吉尔为了赶时间,马上掏出一英镑给司机。
司机高兴地叫道:“上来吧!去他的丘吉尔!”
丘吉尔大笑起来,说:“对,去他的丘吉尔!”
丘吉尔没有因为多出的一英镑而不满,也没有因为司机因为一英镑而污蔑到了自己而生气。他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别人的心理,揣摩对方的感受。
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人和事,就会懂得渺小自我,心胸也会随之而宽广,成为一个使别人愉快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