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把别人当成自己,强化别人的感受

把别人当成自己,强化别人的感受

时间:2023-08-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知道这两年你们俩随我一路竞选都有过不少乐子,野餐、游行、逛州博览会,吃了各种或许我和你妈不让你们吃的垃圾食物。把别人当成自己,有时候我们能通过认识别人,反观自己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完善自己。林肯在奥巴马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对于曾是自己竞争对手的希拉里,奥巴马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这次演讲,奥巴马成功地说服了听众们的心。

我知道这两年你们俩随我一路竞选都有过不少乐子,野餐、游行、逛州博览会,吃了各种或许我和你妈不让你们吃的垃圾食物。然而,我也知道,你们俩和你妈的日子,有时候并不惬意。新来的小狗虽然令你们兴奋,却无法弥补我们不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奥巴马

以人为镜,获得全新的视觉观察

魏征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把别人当作自己可以得到什么呢?把别人当成自己,有时候我们能通过认识别人,反观自己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完善自己。当然,这只有当我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才会实现。把别人当作自己是种能充分调动自身发现学习能力的新尝试。

林肯在奥巴马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他甚至还把林肯的“分裂之家不能持久”奉为座右铭。在奥巴马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林肯的影子。比如他们都反对战争、他们的政治生涯都始于伊利诺伊州、他们相似的经历,等等。奥巴马也以林肯为指向标,多处地方效仿林肯。在奥巴马看来,他最应该从林肯身上学习的应该是他驾驭政敌的方法。他曾说过:“林肯总统在组阁问题上的抉择是明智和正确的,我发现这些对自己都受益匪浅。”据悉,林肯在组阁时曾重用3名党内预选对手,他的“对手内阁”被传为美谈。奥巴马在获胜后曾接受采访称,自大选之后,他曾经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有关林肯总统的著作。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者从之”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看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正是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良好佐证。让自己按别人的标准来学习是我们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而“把别人当自己”需要我们去探索正确的、适合自己发展的对象来实现“把别人当自己”,这同样也是一个需要我们慎重选择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们来当成自己。别人的属性我们可以去复制,但前提条件是:这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在把别人当自己的过程中,要“择善行之,择善变之”。我们在汲取别人的同时又壮大自己,这样的把别人当作自己才是有意义的。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民间故事,印象颇深。有位私塾先生访友途经一条大河,他雇请一位船夫摆渡过河。闲聊中,船夫很虔诚地问:“先生,您以文为生,一定很有学问吧?”“那当然,我读过很多书!”先生显得很是得意。船到江心的时候,先生想卖弄一下学问,就问船夫:“你会读书识字吗?”“我不会。”船夫回答。“地理应该懂吧?”“很是对不起,我不懂。”船夫无奈地摇了摇头。“多么不幸啊,你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二的生命了……”先生嘲笑他说。船夫沉默片刻后,微笑着说:“先生,您会游泳吗?”“不,我还没学过。”“那您说不定会因此失掉整个生命咧!”话刚说完,小船突然在急流中翻了。船夫很快游向岸边,而先生还在浪里高呼“救命”。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发人深省。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像“私塾先生”这样的人。有些人水平较高、能力较强,因而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与别人相处的时候,要么无视别人的长处,要么就是放大自己的优点,责备别人的缺点。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很多人的狭隘心里作祟。有的人出于偏见或是嫉妒,常以个人好恶来评价别人,对别人的缺点往往揪住不放或是肆意夸大,对别人的优点则是轻描淡写甚至是视而不见。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完人,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值得我们学习的可取之处。

奥巴马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到位。对于曾是自己竞争对手的希拉里,奥巴马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他高度赞扬了希拉里的精神,对希拉里在全民医保、能源政策、儿童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成就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他称希拉里创造了历史。他说:“不仅因为她做了其他女性从未做到过的事情,而且因为她是一个领导人,她用她的力量、勇气和把祖国建设得更好的承诺激励了无数美国人。”

对于麦凯恩,奥巴马也表示钦佩,他说他钦佩麦凯恩是国家英雄,也钦佩他所取得的成就,他说,他们之间的分歧不是个人的,而是政治之间的。

正视他人的长处是一种胸襟,也是立身做人的必备品质。所以,古人才会倡导“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其所不能者愧人;不掩己之长,不掠人之美。”在当今这种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化、全球化日益加剧的环境当中,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胸襟开阔,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谋求发展,才能找出差距,迎头赶上。

说服对方,在于你曾仔细揣摩过对方

一个人在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总离不开认识人、观察事,这就叫做“为人处事”。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事是多变的,加之每一个人对另外的人或事的看法、评价,又常常因自己生活习惯的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当时心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这是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这种差距造成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和不准确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人在不同的位置看山,都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何况社会中复杂的人和多变的事呢?所以,当我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要想把人看得真切,把事看得准确,就必须学会换个位置、换个角度,去仔细地揣摩对方的心思,这样才能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被你所说服。

对奥巴马来说,《无畏的希望》这次演讲意义重大,《时代周刊》曾将这次演讲评为了大会历史上最精彩的演讲之一。因此文中也多次引用他这次演讲中的观点。这次演讲,奥巴马成功地说服了听众们的心。奥巴马一开始并没有发表长篇大论,而是向观众娓娓道出自己的身世:他的非洲肯尼亚幼年牧羊的父亲,他的母亲和外祖父母,他们给他起名巴拉克,是希望他受神福佑,而他们相信在宽宏大度的美国,一个人的名字不是通向成功的障碍。

大家都在听着奥巴马述说身世,都被他的坦诚、对祖先的追忆与热爱打动了。

奥巴马的身世博得了听众的同情,也让听众的心里产生了共鸣和认同,接下来,他又用一番话深深地激发了美国人的自豪感。他说:“今晚的欢聚并不在于美国的国力有多么强盛,而在于《独立宣言》开篇之词:我们坚信以下真理不言而喻,众生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可剥夺。”他还说:“我们能在深夜给孩子掖好被子时确信他们衣食无忧而且远离伤害。我们可以百家争鸣、下笔千言,无需担心不速之客的敲门之声。我们只要有灵感就可以去从事自己的事业,而无需行贿或雇佣某人的子女作为交换条件。我们能参与政治而不必担心被惩罚,并且,至少多数时候,我们的选票是有用的。”

对于美国人来说,国力强大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与其他的民主国家相比,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和国民的富裕程度并没有占多大的优势。真正能让美国人感到自豪的,正是美国的软实力——制度优势,以及他们所珍惜的民主和自由,奥巴马上面的一席话,真正说到听众的心坎里去了。因此,全场的听众对奥巴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奥巴马才说到了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奥巴马抓住了听众的心思,这是他演讲能够取得空前成功的关键因素。把别人当成自己,可以让自己能置身别人所处环境,与别人一起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把别人当自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既能理解别人的困境,又能培养自己的爱心。把别人当成自己,还能为自己赢取别人的信任,从而促使自己走向成功。本·达菲就是通过细心揣摩对方的心理,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为自己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的。

1960,本·达菲在纽约有一家小型的广告代理公司。他听到消息说,美国烟草正在寻找新的代理商,所以他打电话给美国烟草的总裁,约定了面谈的时间。这可是一笔巨大的生意,它能使本·达菲的小公司一举成名。

达菲觉得他必须计划一下这次的会面。于是他去酒店租了一个房间,保证自己不受任何干扰。他工作了很久但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最后,他自言自语道:“如果我是美国烟草的总裁,我想知道代理商的哪些情况呢?”他马上坐下来,写出了一系列问题,然后他把问题削减成10,并且都准备了答案。

第二天,达菲被领进总裁的办公室,在拘谨的自我介绍后,他说:“我想您一定想通过今天的会面知道我们公司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准备了10个问题,也许您希望知道答案。”

“真是太有趣了,”总裁回答说,“我做了同样的事情,您愿意和我交换一下各自所列的问题吗?就现在。”

达菲知道这是决定生意成败的一个动作,他同意了。他在看总裁所写的问题时,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列出的问题非常相似。这时候,总裁说道:“我看了一下,10个问题中有7个是一样的。”达菲表示同意。总裁接着说:“我觉得我们有基础可以进行讨论,得出一个双赢计划。”就这样,这家小公司得到了这笔价值百万的生意。而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了。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倘若我们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发表见解时,就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别人,更接近、更符合事实,也容易取得人家的信任,使别人易于接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接近了很多。

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奥巴马深受年轻一代的欢迎,他的两个充满活力的孩子正象征一种不断变化的希望。”历史学家多丽丝·科恩斯·古德温表示,她一直都认为奥巴马年轻的家庭是他作为候选人的魅力之一。确实,奥巴马温馨的家庭为紧张严肃的竞选活动注入了生动的活力。当面临紧张的气氛的时候,奥巴马还能“持家有道”,这不能不说奥巴马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奥巴马会通过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这是他能化解矛盾,建立温馨和谐家庭的原因所在。

奥巴马经常提到单亲家庭给自己成长带来的影响和没有父亲陪伴成长的苦恼。“我了解家里没有父亲让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了解家里没有成年男子为你指引人生会给你造成怎样的心灵创伤。”他还说:“我在多年前就下定决心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如果我今生能干出一些事情,那我同样能做个好父亲。”

不过,奥巴马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密集的竞选日程让他鲜少有时间去陪伴两个女儿。“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他说,“我明白自己过去犯过错误,今后还会犯更多错误。我希望今后会比现在有更多时间在家陪伴妻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奥巴马倡导黑人父亲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奥巴马在对美国民权组织“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的讲话中说:“我知道有些人说我谈‘责任’有点太过强硬了,我现在宣布我不会停止这么说。”

2008615日父亲节,刚刚取得初选胜利的奥巴马没有歌颂伟大的父爱,而是给黑人父亲们上了一课。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最大黑人教堂之一的“上帝使徒”教堂,奥巴马直捣困扰黑人领袖已久的社会问题:对于黑人社会存在的一些痼疾,那些“缺席”父亲究竟负有多大的责任?奥巴马说,如今在美国,“超过一半的黑人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一数字比他童年时高出一倍。“(黑人社会)有太多父亲失踪,有太多父亲未尽到父亲责任,”他说,“他们不负责任,行为举止就像个男孩,而不是个男人。我们家庭的基础因此遭到削弱。”

曾有哲人说过:“婚姻没有你赢我赢,只有双赢或双输。”其实,不只是婚姻,在人生的其他方面,这句话同样有效。很多双输者的教训都是当事人一味地打自己的算盘,寸土不让,结果导致两败俱伤。而要想实现双赢,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这就需要拿出过人的眼光、勇气及大度的心胸,还要做好舍己为人的准备。

比如说下面的这个例子:

有两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提了,真是不幸哦!”这个妇人叹息道,“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得要命,不烧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那女儿呢?”

“那她可就好命了。”妇人满脸笑容,“她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她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点到床上给她吃呢!”

儿子照顾媳妇和女婿照顾女儿,本属同样的状况,但是当一个人从“我”的角度去看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得出不同的看法。如果家中的人都这样从“我”的立场观点出发,为人处事,那很明显,这个家庭是无法温馨和谐的。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一看,或换个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会有更多的爱。

在社会这个大的群体中,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更没有权利教别人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感受对方的心理,就能够以更好、更富有人情味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更能加深双方的友谊。夫妻两人需要这样,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老板员工之间、买卖双方之间都需要这样。

为了克服站在自己立场上看人看事造成的片面性,苏格拉底发明了一个绝妙的方法,那就是:“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个人很不错。”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过对老师不恭的行为;他对他的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们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于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破帽子里……”“但是,他对你却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图说。“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抚摸着柏拉图的肩头,说:“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其实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假如你想要老板给你加薪,与其告诉他你有多辛苦,你做了多少事情,或者去诉说你的生活有多么困难,你还不如去了解一下,你老板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你可以想一些点子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业绩,这样,即使你不说,你的老板也会主动为你加薪的。要记住,准备做出任何决定,说出任何话,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忘了,先了解对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