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挑战“躲避成功症”

挑战“躲避成功症”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重整心灵的第五点,就是要向“躲避成功症”挑战。看到这个词,你一定觉得十分惊讶:不是人人都追求成功吗,怎么会有“躲避成功症”呢?“躲避成功症”已经得到了心理学家的重视。这些症状,后来就被他们统统总结为“躲避成功症”。与此相反,一些优秀的人,是绝对不躲避成功的。但巴斯德就是不放弃这份“非分之想”,而且,“进攻”的第一个对象,竟是校长本人。

重整心灵的第五点,就是要向“躲避成功症”挑战。

看到这个词,你一定觉得十分惊讶:不是人人都追求成功吗,怎么会有“躲避成功症”呢?

一点不假。“躲避成功症”是西方的心理学家发现的。

“躲避成功症”已经得到了心理学家的重视。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马蒂娜霍纳在研究中就发现:

“人们存在面临成功而导致的焦虑,在妇女中尤其普遍。这种症状称之为‘成功恐惧症’或‘回避成功动机’”。

后来,他们根据许多调查,发现在不少人身上存在这样的现象:

由于心态、习惯或别的原因,不少人在成功的机遇面前,竟然出现一种奇怪的内心冲突现象:既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

不仅害怕争取成功的路上往往要遇到的失败,也害怕成功到来的瞬间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不仅害怕成功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压力,也害怕在面对成功时,不得不面对平时总不敢正视的自己……

这些症状,后来就被他们统统总结为“躲避成功症”。

有“躲避成功症”的人,是经常与成功擦肩而过的。本来他完全可以拥有成功的机会,但是由于他们的畏惧与摇摆,往往让机会在自己面前溜掉了。

与此相反,一些优秀的人,是绝对不躲避成功的。他们不仅能够创造事业的成功,也同样能够创造爱情与生活的成功。

且看巴斯德的故事。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化学家、免疫疗法的创始人。他在27岁到斯特拉斯堡大学担任化学教授时,看中了校长的女儿玛丽小姐。但他的一些朋友认为,按他的条件,很难说有成功的可能,因此让他最好打消这种“非分之想”。个别看不起他的人,更是在私下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但巴斯德就是不放弃这份“非分之想”,而且,“进攻”的第一个对象,竟是校长本人。

他向校长写信,在直接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还坦然相告:

“我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我也没有财产。我所有的只是身体健康、工作勇敢和我在大学里的职位。然而,我并不是为了地位而研究科学的人。

我计划把一生献给科学研究,并希望能有某种程度的成功。我以这些微薄的聘礼,请求您允许我和您的女儿结婚。

巴斯德的纯朴和大胆,得到了校长的欣赏。接着,巴斯德又给玛丽的母亲写了一封信:

“我怕的是,玛丽小姐太重视初步印象了,而初步印象对我是不利的。我确实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吸引一位年轻姑娘。可是,熟悉我的人都告诉我,他们都是喜爱我的。”

可喜的是,他也获得了玛丽母亲的好感。

最后,巴斯德直接向玛丽小姐写了求婚信:

“我只告诉您一点,不要过于匆忙下判断。要知道,时间会告诉您,在我这个矜持腼腆的外表下,还有一颗充满热情的心。”

结果,让那些挖苦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人大跌眼镜,巴斯德一举成功,玛丽小姐答应嫁给了他。

想想,假如巴斯德也像那些规劝他的人那样,认为这是“非分之想”而放弃,那么他还能娶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吗?

毫无疑问,假如巴斯德像规劝他的人那样想和那样做,绝对不可能娶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正因为他对自己拥有充分的自信,对自己的目标勇敢地去追求,所以,才没有怕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奚落,而放弃追求。

现在倒过来想一想。我们不妨假设:假如那些规劝巴斯德放弃的人,自己拥有巴斯德那样的条件,他们会如何呢?

毋庸置疑,他们一定会对自己极尽奚落与打击之能事,最后,只好将自己本来完全可以把握的成功放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像巴斯德这样勇敢地去追求成功并且真的成功了的人,只是生活中的少数。

而更多的人,则是像那些规劝他的朋友那样,在成功的机会面前,摇摆、畏缩,与成功失之交臂。

所以,我们既然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勇于追求成功,永远不要躲避。

如果觉得巴斯德离我们还有点遥远,不妨看一个中国年轻打工仔的故事。

,去

不到半年,他凭着个人的勤奋和超强能力,坐到了管理层位置,每个月5000元,那时他才17岁。

可是,他却放弃了这份工作,那是因为,他想考大学。

于是,他回到了家乡补习,准备参加当年的高考。可是没有一所中学愿意收他,因为他没读过高中,所有人都认为他考不上大学,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最后,好不容易有个学校收了他,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全班倒数第二,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刻苦努力。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名次已经是全市第一。

一个学期后,他竟然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当地15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报社做财经记者。凭着勤奋好学,仅仅4个月,他就成为报社最出色的记者之一。

但是,面对残酷的竞争加上他的好胜心,他又决心创业。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他写出了第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开始主动出击,寻找风险投资商。

在一次采访中,听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会在场,于是,他第二天决心去堵杨致远。他是记者,很容易就进了会场,却始终找不到机会与杨致远单独交谈。

直到散会,看到杨致远进了电梯,他一个箭步冲了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了电梯的关门按钮。杨致远猝不及防,急得大叫:

“我的同事还没有进来呢!

可是门已经关上了。这时,他拿出了商业计划书,杨致远这才恍然大悟,接过计划书看了看,然后给了他一张名片,说:

“我回头看看再答复你。”

他满怀憧憬地回去等待答复,可是左等右等,几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回音。

梦想的大门未能打开,记者还得继续做下去。

不久,他又参加了一次科博会,记者们都争着向那些海归名流提问,唯独有一个人被冷落在一边。那是个民营企业家,当时名气不是很大,没人向他提问。

于是他接连向那个企业家提了几个问题,替他解了围。散会后,企业家主动找他聊天。

他向企业家谈起自己的创业梦想,企业家看了看他的计划书说:

“创意不错,就冲你这个人,我给你投1000!

1000万元毕竟不是小数目,需要经过董事会讨论。几天后,企业家告诉他: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认为他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不能给他投资。

就在他失望之际,企业家告诉他,他决定以个人的名义给他投资100万元,理由是:

“你这个项目风险确实太大,但是你这个人没有风险!

从此他的梦想被插上了翅膀,那位企业家的眼光很准,这个年轻人的确没有风险。

年轻人名叫高燃,两年前创立了My See直播网,今年25岁,身价已经过亿!

从一个打工者到亿万富翁,高燃只用了短短的几年。

他的成功在于,他不躲避成功,而是勇敢面对,机遇在面前,他就会紧紧地抓住不放。

当然,这种勇气更来自他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肯定。

既然“躲避成功症”那么可怕,我们不妨总结一下“躲避成功症”到底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有足够的优势成功,但却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最终放弃成功。

2.有足够的优势成功,但认为这些并不重要,而是运气等因素更重要,放弃成功的努力。

3.在抽象的意义上追求成功,但一到具体的场合,就放弃追求成功。

4.追求成功,也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事到临头打退堂鼓。当成功唾手可得时,突然对成功有了一种恐惧,畏缩不前,导致功亏一篑。

5.成功已经到手,但是不知何故,总认为这份成功不属于自己,最终把它毁掉。

请你检讨一下自己:在你的身上,也有这些表现吗?

如果有,请你像抖落蚂蟥一样将它们抖落!

否则,它们会吸干你生命的能量,让你在“躲避成功”中,失去了本可以拥有的成功与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