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奇专注于质量,几乎到沉醉的状态。他动员整个公司全力以赴,因为他确信质量的改进将使通用电气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公司。
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公司的产品常常会“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这时竞争的胜负便取决于产品质量的高低。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消费者在比较中就会知道谁优谁劣,他们会择优而汰劣,而劣者将无市场。所以,很多公司都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取胜之道。美国一家洗衣机公司的广告这样写道:“本公司负责维修的人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如果负责产品维修的人真正孤独了,那么,产品本身一定有很多的朋友。事实上,他们也正是靠质优来取胜的。
产品质量关系着公司的效益,关系到公司市场竞争的胜负,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乃至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亿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公司素质和实力的基本标志,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国内外所有获得成功的公司,无不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及其管理。有人说:“质量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质量有多高,市场就有多大”,“质量好走遍天下,质量差寸步难行”。也有人说:“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维系着公司的生命”,“公司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取决于质量”。还有人说:“质量就是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质量是效益的保证和阶梯”等。这些话都具有深刻道理,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作为一个青年管理者,必须要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作为经营、竞争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使自己公司的产品不断地上等级、上水平,成为名优产品、一流产品。
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产品的追求从单一的廉价耐用到高质量的个性美观。这就需要企业严把质量关,并加速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产品质量管理的观念、重点、标准和程序等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青年管理者应如何实施管理,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1)顾客主宰质量
在当今和未来的市场激烈竞争中,任何新产品一经推出,要是得不到消费者认同,销售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消费者教育水准和收入的提高,使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获得更多信息,从而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将不会像以往那样可以由生产厂商随意决定,而必须先要认真调查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中包括质量问题。这就是说,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水准将不是由公司说了算,而是由消费者说了算,由顾客来主宰。可以说,只有顾客所认定的“质量”才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2)质量从设计开始
长期以来,许多公司为改善产品质量,常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分析生产线上所出现的不良产品,采用很多“防堵性”的质量检验人员与设备,以防止不良产品流出生产线。近年来,日本著名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做了许多精辟论述。他认为:“要控制产品质量,与其按传统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生产程序和设备上,还不如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考虑如何使该项产品足以经受生产过程变化的考验,而不致影响质量。
由此可见,如何把品质“设计到产品内”是保证产品质量合乎要求的关键所在。在海外的工业产品生产行业中,流行一种所谓“1:10:1000”的成本法则。就是说,假如在生产前发现一项缺陷并予以改正,只要花1元钱,那么到了生产线发现的话,就需花10倍的钱来改正;假若在产品销到市场被消费者发现而要改正时,就不是花100倍的钱,而是要付出1000倍的代价。
不论多么好的管理制度,都要由人来执行、实施、完成。无数的实践证明,产品质量取决于公司的“人员质量”。但是,“人的质量”除指公司人员的学历高低、学问的深浅、知识的多少等“有形”的“质量”外,还应涵盖经验、技术、进取心、向心力、爱心、热心、公德、尊重消费者等这些无形的“质量”。这一切都凝结成人的“质量”。有的管理学者为了强调人的“质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明确提出:“产品质量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一种习惯,”“对产品质量的尊重,等于对消费者的尊重”。显然,这就把产品质量推向人的“文化层面”。IBM管理学院有一句名言:“质量是90%的态度,知识只占10%。对青年管理者来讲,只有在把握了质量的本质及其深层上的外延之意后才能更好地贯彻它。
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就产品的可靠性、耐用性和保险性等方面而言的,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就其外表的好坏而讲的。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二者处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关系之中。
产品的内在质量是外观质量的基础。内在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在产品质量中占据首要地位。一件产品,首先应该有可靠性、耐用性、保险性,其次才谈得上外观问题。没有内在质量做保证,产品外观质量的价值就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因为一件劣质品,即使外观质量很好,消费者也不会问津。所以,公司要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必须扎扎实实在产品的内在质量上下大工夫,不要摆“花样儿”,要靠过硬的内在质量去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产品的外观质量是产品内在质量的表现形式,它对内在质量的影响不可低估。俗话说:“货卖一张皮。”一件产品的好坏,是由其内在质量决定的。但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外观质量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兴趣。因为顾客购买商品,不可能对市场上商品的内在质量都彻底了解,主要还是透过商品外表,去观察、猜测其内在质量。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该商品外观质量好,顾客产生了购买兴趣,于是抱着买一件试试看的态度,购买了该种商品。特别是服装行业,产品的外观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人购买服装,对布料的结实、耐用、舒适等方面还是苛求的,但更深一层的是看服装的外观质量,做工是否精细、美观、新颖、惹人注目。人们穿衣服,从心理上不是为自己看,而是让他人看。所以,有些服装,尽管内在质量次些,但由于外观质量好、样式新,调动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在市场上甚是走俏。
另外,青年管理者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是统一的,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哪一方面忽视了都不可取。内在质量重要,但忽视外观质量,也会影响该产品的销售。消费市场对产品的外观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就拿彩电市场来说,过去由于货少,供不应求,人们不大顾及外观质量。而现在货多了,对外观质量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有些产品的外观质量直接跟包装相联系,产品包装也是外观质量的一部分。我国的包装业起步较晚,所以质量还不太高。国外对包装业非常重视。因为许多商品,并不是直接能看到它的内在,只能透过包装去观察和猜测。像酒、烟这种商品,包装就是它的外观,包装的质量也就是它的外观质量。同是一盒烟,包装精致,就可能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但是,外观质量的提高必须紧紧结合内在质量。有些公司,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偷工减料,或使用一些劣质原材料,仅仅在产品外观上花费气力。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违背了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统一性,最终是会碰壁的。因为没有内在质量做保证的外观质量,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尽管也能迷惑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购买它,但消费者购买东西“上当只一次”而且这个人上了当,他会四处游说,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你传我,我传他,会影响一大批消费者。这样,过不了多久,你的产品就会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失去市场,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以欺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所以,青年管理者一定要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矛盾统一性。既要兼顾外观质量,更要在内在质量上扎扎实实地下工夫,把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良好的效益。
P.C公司零缺陷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自觉性,以全体职工工作无缺陷,保证整个产品的完整无瑕,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使“零缺陷”贯穿于一种产品生产过程的始终,福日牌电视机厂建立了质量保证组织体系、质量指标保证体系、质量检查保证体系及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四大保证体系”,并建立了涉及公司各部门工作的“全信息反馈网络”。
建立厂际质量保证体系,该厂家与为“福日”牌电视配套的产品厂家签订了“技术、质量、管理经济合作协议”,组成了合资、合作、协作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联合体。
建立全面性激励机制,该公司在实施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党、政、工、团一起配合。
制订标准工作时间,以均衡生产促优质高产。该公司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规定了标准时间及实际工作时间,据此安排流水线的直接生产人数,并根据生产电视机的节拍,安排每一个工位应当完成的工作,使每个工位的作业尽量保持一致,力求使生产过程既紧张又轻松。通过这些措施,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再加上其他部门的配合,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