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
你会说话吗?
如果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我们都会觉得贻笑大方。只要不是哑巴,任何人在两三岁时就会说话了。不过,那时的我们只是具备了说话的能力。如何把话说得更好、更到位,却并不简单。
从前,有个人因为有喜事,在家里请客。时间到了,4位客人到了3位。焦急等待之时,主人忍不住说道:"嗨,该来的怎么还没来?"
座中一客人听了,心中十分不快:"这么说来,我就是不该来的了?"说着,他站起身就走了。
主人心中暗自叫苦,顺口道:"不该走的又走了。"
另一个客人听了,满面愠色道:"难道我就是那个该走又赖着不走的?"说完也含怒而去。
一时间,座中只剩下一个客人。主人赶忙安慰他道:"他们两位都误会我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的——"
他话音还没落,最后一个客人也拂袖而去。
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话,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说话的精妙之处!
纵观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无不具有良好的口才。正是凭着一副三寸不烂之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挥洒自如、如沐春风。
20几岁时,我们除了会办事之外,还必须会说话、巧说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地拓展自己的学识才华,使个人的魅力熠熠生辉,从而事半功倍,业绩卓著。
当然,我们并非一定要时时处处口吐莲花、道挂长江,但至少要把话说到点子上。
小康和小张是某单位的两个专职司机。前不久,单位精简员工,两人中必须有一个下岗。于是,单位搞了一个竞争上岗,让两个人分别谈自己对将来工作的想法。
小康第一个上场,开始他的演讲。他说如果自己将来能开车,一定会把车收拾得干净利落,遵守交通规则,保证领导安全,同时要做到省油等。小康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讲完了。
轮到小张上场了,他只讲了不到3分钟就下来了。他说:过去自己一直遵守了3条原则。如果能继续为单位开车,他还会继续遵守。这3条原则是:听得,说不得;吃得,喝不得;开得,使不得。
众领导一听,好!这个司机说得好!
小张说的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听得,说不得,意思是说领导坐在车上研究的一些工作,往往在没公布之前都是保密的。我只能听,不能说,不能泄密;第二,吃得,喝不得。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要陪领导到这儿开个会,到那儿参加个庆典,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饭局。这时候,我该吃就吃,但绝对不喝酒,这是为了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头两条,一是保守领导的机密,二是保护领导的生命安全。第三,开得,使不得。你别看我是开车的,但只要领导不用车的时候,我也绝不为了一己私利而开公车,公私分明,不给领导脸上摸黑。
这样的司机,哪个领导不喜欢?
于是,小张留了下来。
显然,小张能够留下来,并不是靠自己开车的技术,而是靠良好的口才。正是他贴切地揣摩了领导对司机的要求,把话说到领导的心窝里,才使他获得了这个工作机会。
好胳膊好腿儿,不如一张好嘴儿。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一张巧嘴。尤其是在商场上,每进行一场交易,都少不了一番舌战。而那些业绩最棒的人,无不都是说话最巧的。
中午时分,一位衣着华贵的太太走进了一家时装店。她看上了一套时装,试了试非常合身,但看看标价,她又犹豫了。显然她觉得价格太贵,有些于心不忍。
这时,站在一旁的服务员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刚才某部长夫人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您一样也觉得这件有点贵,刚离开没一会儿。"
话音刚落,那位太太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服务员巧妙地抓住阔太太常有的攀比心理,用一个激将法就达到了推销的目的,真可谓用心良苦。
由此可见,话不在多,而在于能否说到点子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只要说到了点子上,就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真正会说话的人,总是当言则言,当止则止。在言与不言之间,他们总能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合点。即使是责备之词,他们也会用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有一次,美国总统柯立芝在批评自己的女秘书时,这样说道:"今天这件衣服非常适合你,穿上它你更迷人了。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这样你打的文件就跟你一样迷人了。"
女秘书当然知道他在说什么。此后,她的打印文件总是一丝不苟,很少有出错的地方。
作为总统,柯立芝可以说是最有权势的人,但他并没有对一个下属大施言辞之利,而是通过欲抑先扬的方式,委婉地指出她的不足。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透露出少有的睿智,令人为之倾倒。
无论从政还是经商,练就一副铁齿铜牙都将使我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只有尽快掌握说话的技巧,把话说到点子上,我们才能在人生舞台上尽快地脱颖而出、展现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