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生中所犯的错误都是在本想说"不"的时候说了"是"。
——郑辛遥
明天,公司一年一度的总结大会就要召开了。助理小青今天有许多事情要做,为此她很早就赶到公司,打电话、发文件,整个上午她像个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
午饭时,小青突然接到同事小姜的电话。
"我今天下午有件特别重要的事要做,能麻烦你帮我写一份工作总结报告吗?明天大会上要用的。"
小青刚想说自己已经够忙了,可一想大家都在办公室里做事,谁没个措手不及的时候?于是她就一狠心答应下来。挂上电话,她就后悔了,今天肯定要加班到很晚了。
直到深夜点,小青才忙完所有的事情。离大会开始只有9个小时了,累得眼冒金星的她必须赶紧回家眯一小会儿。早上6点,她还得赶回公司,提前准备大会事宜呢。
年轻时,我们经常会扮演这样一个"大肚子汉"的角色,对别人有求必应。不论这些要求过不过分,自己能否承受得起,都不假思考地一概答应,结果常常使自己非常被动,甚至帮了别人的同时却累垮了自己。
细想一下,许多时候我们只是碍于面子,觉得别人有求于自己,特别是当遇到熟人相求时,要是一口回绝,面子上恐怕过不去。虽心有不甘,我们只好咬牙应下。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首先,凡向我们求助之人,一般都与我们相识相熟,关系应该差不到哪儿去,他有为我们考虑的必要。如果我们自己的处境都非常困难,又怎能帮他?这就好比两个人同时掉进了河里,彼此都自身难保,如何救得身边呼救之人?
因此,在自顾不暇之时,对于不属于自己的额外工作我们要敢于说"不"。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实情告知于他,或者直接建议他找上司协调。
其次,看对方是否出于好意,提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如果早已远超出情理之外,我们还要无条件地帮他,那岂不成了助纣为虐?
记得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有个保安明明知道没有通行证任何人不得进入公司,可有一天,当老板的亲戚请求进入时,他还是悄然放行了。其实那个亲戚早已与老板闹翻。这次来是打着老板的旗号,寻机报复的。
结果,他们长驱直入,竟然偷走了老板办公室里的大量机密文件。后来东窗事发,老板索性将这几个保安也送去法办。"作为保卫人员,既然知道公司的保卫规定,为什么还要让没有通行证的人自由进出,是不是串通一气的同谋?"老板如是说。
我又想起家乡有个叫"山老虎"的人。此人是个外来户,但颇有些公关本事,贷款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由于经营不善,工厂很快就倒闭了,以前几十万的贷款还没还上,银行不可能再借钱给他。于是,他只好在村里四处借钱。
奇怪的是,他每次都是借钱不还,总有人碍于情面借钱给他。到后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借了谁家多少钱,索性就不还了。逢年过节,上门讨债的人踢破了门槛,可他就是一副无赖样,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看着办。催得紧了,他大吵一通,讨债人只能憋气人。
当初借钱时是亲人,如今要钱时反成了仇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知道,那些没借给他钱的人,虽然当初驳了他的面子,可不但毫发未损,如今还是他眼里的好人呢!
于是,我就有了深刻的教训,再不上此类人的当。
在高中时,班里几个同学相处得一直不错。毕业后,大家还经常联系,相互之间有个照应。可后来事情起了变化。
有个同学花钱特别厉害,经常向别的同学借。可借完钱就黑不提白不提了,几年过去了还不说还。借钱给他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再提起,就那样一直闷着。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他的德行,经常花天酒地却借钱不还。
那天,我竟然也接到了他的电话"垂询"。不出所料,他是来借钱的。我只说了两个字——"没有"。他说只借500元,我还是说了那两个字。
没有钱,没有理由,他应该知道什么意思。
20几岁时,我们还不是富翁,没资格当慈善家,更没必要拿自己的血汗钱给别人填无底洞,因此对于这些借钱之初就不怀好意的人,干脆就来个彻底了断。因为他们已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是图谋私财的无耻盗贼。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上,我们没必要总是藏着掖着。只要于人于己、于情于理都站得住脚,我们何不痛快淋漓地说出那个"不"字?
事实上,在真正的现代企业里,是非常欢迎开诚布公的。上司交办的任务,你可以接受,也可以断然说不,只要你给出充分的理由。
李开复就曾说:"你有权利说‘是’或者‘不’。我们中国人总是以为,我是为老板工作的,所以总在想老板会怎样想。其实,你做事情不是为你的老板,而是为你的公司。你拥有这个项目,你就拥有取舍权力。你应该相信,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比老板懂得多!"
有一次,在会上有位副研究员说:"作为副研究员,我们总是担心两年以后能否转正,根本无心做研究!"
听到这,李开复回应道:"我理解大家会有这样的顾虑,但是你要想留在微软,就不要想后路。"
对这样的外交辞令,大家很不满意。于是又有人说:"你的道理是对的,但这是经理的立场,用中国人的话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想想,我们是名校毕业的博士生,给微软做‘临时工’,也不知道有没有前途。请为我们想想,好吗?"
"谢谢你的质疑!"李开复当即说,"你说得对,我这么回答真的不合适,请允许我从头介绍一下这个‘副研究员’制度,介绍完了,我很希望听听你们的建议,然后再和你们讨论。"
他先讲了"副研究员"制度的由来,又举了徐迎庆的实例,并且告诉他们晋升"正研"没有名额限制,如果每个人都做得好,都可以提升。
经过一番讨论,李开复终于解开了大家心里的疙瘩。不仅如此,他还逐渐营造出一种有话直说的氛围。
好人缘是靠真诚来维系的。只要你足够真诚,就不必担心拒绝会使真心的朋友离开。
真诚地帮助每个人,但绝不做烂好人,该了断时就要了断,该拒绝时就得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轻松地生活、更高效地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