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书架的整理技巧
●分门别类
读过一遍的杂志或书刊,我一定会将其中有用的部分保留下来,并再经过一番筛选之后整理成册。经过精挑细选的过程后,再提供工作和研究用,或充当教材的资料,往往就十分充足及完整。由此验证,学习如何保存资料,对于处理业务上所需资料的分类与整理方法,也是有直接的助益。
不知是否受到追求外在华美意识的影响,我们时常可以发现像全集、新版图书文库等外型硕大的书籍并列在书架上,乍看之下好像经过一番细心的整理,实际上却是各类书籍杂陈,翻取之时颇为费时费力,并不实用。
一般最普遍的书籍分类法是依种类来编排,此种方法比依书本外观形状及大小排列更能发挥其功效,但若仅根据种类分门别类,随着相关书籍的出书量增多,查阅也就更耗时了。
而笔者则是习惯依照业务之所需,将书架上的陈设予以“区位化”。举例来说,所谓“继承”的部分,从继承税法、民法的继承篇、户籍法到不动产登记等相关内容的书籍,全部放置在同一区。我的书架依照上述排列方式,分设了好几个“角落”,好比破产处理、税务诉讼等依内容分类的“区”。
这类方法的最大优点便是同一角落汇集了所有内容相关的书籍,节省不少找寻书本的时间,到时只需从书架上挑选自己想要的资料就可以。或许别人会认为:“书本大小掺杂,看起来乱七八糟,民法、税法竟然混杂在同一区里。”但对我而言,这是最有效率的分类法。
书本的最大用处在于供人阅读,不论外表包装得多么华丽,如果无法善加利用,那就丝毫不具任何意义。姑且不谈整体外观如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排列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书背朝下放置
百科全书集各种知识之大成,是翻查资料时不可或缺的宝典。或许正因如此,许多公司及家庭里面大多备有百科全书,但是,能充分活用这类书籍的人却少之又少。
无法有效利用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
①很多书本附有精美硬盒,取出及放回时都极为不便。
②资料多,阅读起来相当费工夫。
③体积庞大又厚重,翻阅起来颇为不易。
前两项困扰可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来解决,精美硬盒也可以拿掉不用。而在查阅问题上,可在索引部分的书页切面上标明英文字母的顺序,索引之外的部分则可利用“索引处理法”,在每册书边做上记号。
关于第三项问题,不妨妥善运用以下的办法来解决。
在我家或事务所里,事典类的书全部都是以书背朝下的方式排列,这么一来,它们的书页切面均会朝着天花板,索引标签一望即知。当我们从书架上拿取书本时,便能够立刻翻开所需要的那一页,比起放在书盒中直立摆放、翻阅时需拿出硬盒再换个方向打开目录查看,这样的处理实在轻松多了。
但书背朝下的书有看不见书名的缺点,因此我会在书本底部的横切面上用奇异笔标明书本的主题,以及全部的册数。
将事典类书籍的书背朝下放置的优点,用意是在节省取阅时间,而让书本躺下的横放保管方式,则是有利于事典类书籍收放在普通规格的书架中。由于百科事典的体积过大,使用频率通常不高,若是能和平常用的书刊放在同一个地点,自然也可提高这种包含多类型资料来源的书籍之使用率。
●资料影印归档,书籍成册放置
有了自己适用的书架,若是不能配合适当的书籍摆设方法,整个书架也就形同虚设。换句话说,和取阅书本一样,如何将书放回书架上也是有诀窍的。
造成书架凌乱不堪的主因是,一部分的书本在被取出使用后,未能立刻被放回到原位,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当你正忙于查阅资料时突然被其他琐事干扰,或者有客来访而不得不离席招待,因此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工作;或者同时查阅两种以上的资料,忘记将其中一本放回原架上。上述两种情况或许会造成某些书本连续数个小时甚至好几天都没有再被归回原位。
所以笔者才会养成每当从书架上取出书籍并且找到确切资料、影印所需部分后,就会立刻将书放回原位的习惯。和一般休闲书刊不同的是,工具书所需影印的部分通常只有少少几页,所以根本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
再者,你可以利用打洞器先将影印资料穿孔,然后装入文件夹中正式归档。如此不但携带方便,而且随时都能方便查阅,不致受外在因素干扰。
如果工具书能经常处于被使用的状态,而且查阅书籍仅需花费一点点的时间,这样工作效率必能大大提高,可算是一举数得的妙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