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会自我沟通

学会自我沟通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学会自我沟通自我沟通是一种内心准确认识、把握、修正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乃至行为,从而达到提升自我、有效与周围沟通的过程。这正说明自我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我意识修炼就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修正和提升,达成与外部对象良好的沟通绩效。很明显情绪影响人际沟通,并通过人际沟通传染给他人。

2.学会自我沟通

自我沟通是一种内心准确认识、把握、修正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乃至行为,从而达到提升自我、有效与周围沟通的过程。

常言道:要说服他人,首先要说服自己。这正说明自我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自我沟通是一种内心准确认识、把握、修正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乃至行为,从而达到提升自我、有效与周围沟通的过程。

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沟通。只不过不同的人通过不断地自我修炼和自我完善,在自我沟通技能上存在差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遇到快乐的事还是悲伤的事,无论是处于积极的环境还是消极的环境;无论是遇到生活上的挫折还是心理上的挫折,我们都会通过自我调节,消除这些问题存在的负面影响,或者强化正面作用,使自己从不安、忧虑或困惑中解脱出来,释放心里的压力,适应新的环境。从沟通的过程来看,这种自我调节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沟通的过程。自我沟通的目的在于说服自己去接受这个现实,并适应这个现实,或者以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现实。

首先,要通过自我沟通,客观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和整个世界观)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我认知包括三个组成要素:物质自我认知、社会自我认知、精神自我认知。物质自我认知是主体对自己的身体、仪表、家庭等方面的认知;社会自我认知是主体对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名誉、财产以及与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知;精神自我认知是主体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准等内在素质的认知。每个人在沟通中都要更多地从社会自我认知和精神自我认知两个方面剖析自己。

其次,通过自我沟通,提高自我意识,修炼自我。

我们来看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旁边。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问道:“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是怎样的?我正打算搬过来住呢!”

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又是怎样的?”

陌生人回答:“不好啊!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搬到这里来住。”

老人回答:“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小镇的人,也和你那里的人差不多。”

这位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

这位陌生人说:“住在那里的人都非常好。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事业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面露微笑说:“你很幸运。这里的人跟你原来居住地方的人一样的好,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陌生人,由于不同的价值判断、不同的认知风格,产生了对周围事物(镇上居民)的不同的关系定位(如与老人的关系)。自我意识修炼就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修正和提升,达成与外部对象良好的沟通绩效。

这样的一种修炼常常需要我们转换视角、开放心灵。要求我们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封闭的自我约束中跳出来,通过转换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跳出习惯思维的约束,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视角分析问题。转换视角要求我们从封闭的视角转换为开放的视角,打开心灵的窗户,把思绪、思想和观念接纳到自己的大脑中来,要以向每一个人学习的勇气去与他人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把自己的心灵开放了,沟通就无拘无束了,沟通双方就平等了,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就进来了。

转换视角,开放心灵,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开放自己的心灵和尊重他人是紧密相关的为人之美德。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紧闭心灵的窗户,就看不到外面的阳光;拒绝他人的接近,就等于把自己置于自我的“山巅”上。于是,他人万物在你的俯视之下,不自觉中,与他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只有当你开放心灵时,才能让外面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吹进你的心灵。你可以自由地呼吸,没有人有剥夺你享受空气、阳光和春风的权利,能把握这个权利的只有你自己。而事实上,拉上窗帘把阳光挡在外面的是你,关上窗户把新鲜空气拦在房间外面的也是你,“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还是你。不然,你为什么会认为孩子不谙世事而不愿意与孩子们交流,为什么会认为老年人思想陈旧而不愿意听他们的忠告,为什么会认为下属难以理解你的处境而不愿听他们的建议?

最后,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的觉察与调控。

能觉察自我情绪是情商的基石,掌握自身情绪,才能在面对各种抉择时妥善处理。自我情绪觉察主要是靠后天有意识形成的。情绪时刻伴随着我们的思维,并经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变化,影响着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与方法,但往往并未引起我们的注意。当情绪被感觉到时,往往已积蓄得十分强烈,爆发出来的情绪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到他人。

一位经理计划第二天向全体职工宣布严格的考勤制度,但第二天自己却睡过了头,开车奔向公司时,连闯两个红灯,驾照被扣。当他气喘吁吁地走进办公室时,遇到销售部经理,于是就问:“昨天那批货发出去了没有?”销售部经理回答:“还没有,现在就发。”经理大声训斥了销售部经理。销售部经理满肚子不高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这时文印秘书进来了,销售经理问:“昨天那份文件打印出来没有?”秘书说:“还没来得及,现在就去打。”销售经理找到了出气筒,严厉责骂了秘书。秘书忍气吞声一直到下班,回到家里,发现孩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责备孩子:“为什么不做作业?”孩子带着极大的郁闷回到自己的房间,狠狠踢了趴在地毯上的猫一脚。

在这个例子中,到底是谁惹的祸?是什么引起了这个连锁反应?如何才能使愤怒的链条不至于连接起来?是情绪。很明显情绪影响人际沟通,并通过人际沟通传染给他人。个体缺乏对情绪的认识和对情绪的有效控制导致了上面的场面。

培养情绪觉察力,要求清楚认识到情绪对自己所思、所想和所为之间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始终保持觉察不良情绪和调整积极情绪的意识。同时要学会在沟通中使自己和别人的内心感受“双满足”,分析他人内心感受、满足他人沟通需求对于沟通效果至关重要。在日常工作和沟通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满足他人内心感受的习惯,除了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更要了解自己所做之事对他人内心感受的影响,更好地把握为人处世的积极言行。在使自己的内心感受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让他人的内心感受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在这种“双满足”的实践中,可以极大提高和增强对自己、对他人的觉察力。

在自我沟通过程中除了培养情绪觉察力之外,还要学会调控自我的情绪。

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与大家交流以下几种:

第一,要加强自制力。自制力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破坏性情绪和冲动,较好地约束其思想和言行的能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自我克制时说:“所有成功的秘诀在于自我克制。如果你学会了驾驭自己,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向我证明你能控制自己,我就认为你是个有教养的人。缺乏这种品质的人,所有其他的教育都于事无补。”

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中,年轻的贝克汉姆是英格兰队一颗耀眼的新星,他的长线传球精准度高且颇具创造性,给对方的威胁非常大,他的直接任意球更是一绝,被媒体评价为“与点球一样有威力”。在关键的八进四的比赛中,英国遭遇强大的阿根廷队。阿根廷队虽然人才济济,但比赛中贝克汉姆表现神勇,多次有进攻机会。眼看着拿他没办法,阿根廷队的西蒙尼打起了别的主意。他故意对贝克汉姆犯规,并用挑衅性语言试图激怒他,削减他的战斗力从而诱使他犯规被罚下场。贝克汉姆很快就上了对方的圈套,竟然在裁判眼皮底下对西蒙尼进行恶意报复,结果被红牌罚下,英格兰队最终败北。贝克汉姆因此成为此次世界杯失利的罪人,被狂热的英格兰球迷声讨了近一年。但自制力是可以培养的。球王马拉多纳一向以脾气暴躁闻名,球场闹事、攻击、殴打球迷等劣迹屡见不鲜。但后来他的自制力有了惊人的进步。1994年的世界杯上,马拉多纳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小组赛中,几个队的人对他进行专门盯防,更有人有意向他挑衅试图激怒他,但他却一直不予理会;被拉扯衣襟,他任由裁判去评判;被铲倒爬起来继续比赛。全身心投入,使他的场上灵魂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带领全队接连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第二,使用情绪放松技术。当烦恼之事接踵而来,令人整日心神不安、注意力分散、不能平心静气地工作时,可采用一些放松技术让自己冷静下来。如平静自己的思绪、静坐冥想、较长时间的沐浴、体育锻炼、练习太极拳、做瑜伽、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练习书法等。掌握放松技术并不意味着不会感到苦恼和痛苦,但有规律地每天坚持进行放松训练会有效降低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第三,使用合适的情绪调节技巧。有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大家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如倾诉,当有了烦恼、忧愁或遇到内心难以平静的事情时,可以找自己亲近、信任的人进行倾诉,以减轻不良情绪带来的压力;宣泄,找一个无人的地方把胸中的不快大声地说出来、唱出来或者咆哮出来,但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场合、方式和方法要适当;转换环境,当处于剧烈情绪状态时,暂时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使用幽默,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动作或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难堪,或表达自己所面临的由不良刺激带来的不愉快情绪。

第四,培养沉着冷静的态度。在很多沟通场合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顺心甚至是难堪的事情,这时候首先要克制自己产生破坏性的情绪和冲动,保持冷静是基本的行为准则。要能制怒,高情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制怒,不轻易受到伤害和不轻易伤害别人。一位总统夫人曾经说过:“棍子和石头也许能够打断我的骨头,但言语永远也不能伤害我。”

只有处理好自我的情绪,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下,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产生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