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职业能力的形成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择业目标,从“人生三坐标”入手,从树立现代职业观念、培养现代职业能力入手,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二、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职业能力的形成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择业目标,从“人生三坐标”入手,从树立现代职业观念、培养现代职业能力入手,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从“人生三坐标”入手

1.从“我想做什么”入手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进行积极的人生探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了解职业的内涵和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懂得学习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同时,更要正确对待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期望,能够根据社会需要、职业前途和个人兴趣合理地选择就业目标。

2.从“我能做什么”入手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供求状况,了解各个职业的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及其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了解自己的社会资源,了解自我相关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搜集相关职业资料,综合考虑择业方向。

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生产第一线的岗位就业,其个人条件如性别、身高、体重、相貌、视力、听力、嗅觉、体力、四肢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与择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考虑自身的生理条件,主动回避由于某些生理条件的限制不宜发展的职业。例如色盲或色弱的人,不能驾驶机动辆;听力有问题的人不宜从事通讯类、医护类职业;嗅觉不灵敏的人不宜从事制药类以及环境监测、医学检验等方面的职业;严重口吃、声音嘶哑的人,不宜从事护理、商贸类职业;传染病、皮肤病患者不能从事餐饮业等等。

发展离不开现有的个人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掌握的情况,动手能力的高低,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承担社会工作、进行社会实践的阅历,是否会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程度如何,都与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关。

3.从“我在做什么”入手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方向,学习必备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要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职业需求和职业兴趣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懂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知道不但不同的职业群对从业者的个性有不同要求,而且同一个职业群的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有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珍惜在校生活,自觉提高职业能力。努力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增强科技意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是提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过程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的形成,渗透于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中,不但要有学知识的意识,更要有提高能力的意识,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

科技意识是现代劳动者必备的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能力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职业院校学生应该树立较强的科技意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职业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

(2)挖掘潜能,强化职业能力。潜能也称为能力倾向,是指存在于身心深处,未被自己或他人觉察,也未得到开发和利用的潜在能力,是指一个人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的激发而达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潜能强调先天的因素,认为一个人如果具有这一方面的能力倾向,经过学习和训练,就易于获得优异的成绩。

每个人都蕴藏有不等的潜能,如果有意识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职业兴趣,增强自信心,去尝试一些未曾做过的但有益于专业发展的事情,就有可能挖掘出自身的潜能。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不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职业适应范围,也是使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每一个人都要重视挖掘自身的潜能,一旦发现自己可能具备某种潜能,就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培养、锻炼和提高这种能力,使之转化为自己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挖掘自身潜能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把自己某种美好的愿望或幻想误以为是潜能。如果真的走进这样的误区,那也不可怕,只要虚心地听取别人的劝告,便会及时走出困境。

(3)通过自身努力在职业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专业的技能训练不仅有利于特殊职业能力的强化,也有利于一般职业能力的形成。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能促使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自身努力,职业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并予以升华,以指导自己的职业活动;虚心向前辈学习,向内行请教,在职业能力的提高上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实践活动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纽带,广泛参加职业实践,会磨炼意志、砥砺品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是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从树立现代职业观念、培养现代职业能力入手

现代职业观念有竞争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效率观念、艰苦奋斗观念、创新观念、终身学习观念。

1.竞争观念

竞争观念是加拿大产业市场营销研究协会主席兰·戈登教授1986年提出来的。作者在分析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营销必须以新的观念,即竞争观念来取代市场营销观念。竞争观念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敢于竞争是指企业要有自主意识,以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具有敢打敢胜、不畏强手的精神。善于竞争是指企业在竞争中充分了解本企业的优势和不足,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并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同行业的经营状况,特别要注意识别那些未被竞争者所满足的市场需求或是还未被充分注意的市场需求,在盈利或符合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去满足这些需求,赢得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经营观念

经营观念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战略思想,其中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即“为什么而经营”是最重要的。企业经营观念是企业的哲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企业如何看待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的关系。企业经营观念经历了以生产为中心、产品为中心、推销为中心、再到以营销为中心的转变,不仅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及市场环境的发展,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市场营销逐渐重视、对经营哲学逐渐深化的过程。

3.法制观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律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方面。

4.效率观念

效率观念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具体说来,就是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最早提出效率这一观念的人是哈林顿·埃默森,他在1912年提出关于效率的十二个原则:明确的目的;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虚心请教;严守规章;公平;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合理调配人、财、物;定额和工作进度;条件标准化;工作方法标准化;手续标准化;奖励效率。

5.艰苦奋斗观念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支撑全国人民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战争年代需要,和平时期、改革开放年代依然需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观念,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6.创新观念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首要的是要树立创新观念,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创新习惯,这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前提。

与收敛性思维相比较,发散性思维更加适合于创新观念。许多人对于解决问题习惯上采取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方式,即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然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简单地通过收敛性思维解决。这种传统数学般的思维,禁锢了人们利用自身和环境资源的途径。

发散性思维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只有一种答案,存在着多种途径可以处理问题,存在着多种发展机会。显然,与收敛性思维相比较,发散性思维更接近客观存在。遗憾的是,发散性思维在我们的文化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学校,思维发散的学生可能被老师看做带刺的孩子,某些教师所谓的启发式完全是为了引出他们认为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当用发散性思维的学生给出出乎意料的答案时,他们会不被重视,受到纠正或惩罚,尽管他们的回答可能十分有理。

7.终身学习观念

过去,一谈起学习的话题,总是把它局限在“学生”、“学校”、“学人”的范围,把它局限在人生的少年、青年阶段,这是错误的。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20世纪60年代,知识倍增周期为8年,80年代缩短为3年,进入90年代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一年就可以增长一倍,每5年知识更新一次,人类真正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不是终身在学校读书,而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一言以蔽之,就是终身不停地吸收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以适应新的挑战。

通过树立现代职业观念,树立乐观自信、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勇于开拓、顽强拼搏的现代职业精神,培养自律、自控、合作、推销、表扬、微笑等现代职业能力,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