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同甘苦,共患难

同甘苦,共患难

时间:2023-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同甘苦,共患难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某方已呈颓势,军士伤亡大半,士气低迷,眼看败局已定。原因无他,人身在战场,容易受到蛊惑。战国初期,跟孙武并称“孙吴”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军事家吴起,就是一个能够跟属下同甘苦、共患难的人。有一次,一个士兵长了痈疮,化脓肿胀,疼痛难忍,昼夜辗转号哭。

十五、同甘苦,共患难

君县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

——《说苑》

在观看古代历史题材剧集时,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古战场,一方守城,一方攻城。某方已呈颓势,军士伤亡大半,士气低迷,眼看败局已定。值此危急关头,主将出场,身先士卒,杀敌在前。一支冷箭飞来,正中主将,鲜血四溅,众皆惊呼。然主将将箭一拔,扔掉,随手撕下战袍一角一裹伤口,仍然继续拼杀。当此时,手下将领士兵目瞪口呆,一人惊醒,众皆醒悟,随之冲上前去,战局顿时扭转,大获全胜。

这样的场景历史上确实真正发生过,而且不在少数。原因无他,人身在战场,容易受到蛊惑。另外,也是因为主将——也就是管理者能够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下属看到领导都这样拼命,自然会受到感召,一起冲锋陷阵。这就是共患难的力量。

战国初期,跟孙武并称“孙吴”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军事家吴起,就是一个能够跟属下同甘苦、共患难的人。吴起此人在军事上十分有天分,但是须知军事家不但要在理论上有一定成就,还要在实际作战中取得胜利,否则岂不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吗?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如同现代管理者在商场和职场中一样,仅仅知道怎么做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让下属怎么做,更要知道怎样才能让下属做,而且做得好,这就涉及到管理者怎样对待下属的学问了。

吴起既然号称著名的军事家,自然是在此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吴起担任将军的时候,主动跟最低等级的士兵衣食待遇相同,睡觉的地方不铺被褥席子,行军的时候不坐马车而是跟士兵一起步行,也一样自己携带军粮,跟最普通的士卒一起分担劳苦。这可算是跟士兵同甘共苦的典范,可是别急,他做的还不仅仅如此。

有一次,一个士兵长了痈疮,化脓肿胀,疼痛难忍,昼夜辗转号哭。吴起亲自为他吸吮其中的脓水,减缓他的疼痛。

那个士兵的母亲听到此事,立即大哭起来。人们不解地问她为什么哭泣,说道:“你的儿子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吴将军却不顾他地位低微,亲自为他吸吮脓水,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为什么还要哭呢?”

这位母亲擦了擦眼泪,摇摇头,说:“你们哪里知道。吸吮痈疮这种事,吴将军当年也是为孩子他爸做过的,结果孩子他爸十分爱戴吴将军,打起仗来不顾自己性命,拼命向前,终于死在敌人手里。吴将军今日又为我儿子吸痈疮,将来不知道我儿子要死在什么地方啊。我正是为此而哭。”

《资治通鉴》中共记载了吴起杀妻求将、母丧不奔、吮卒疽痈这三件事,由此可知吴起为士兵吮痈之脓水此事非虚。吴起是将军的身份,行军时坐车骑马士兵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公平,可是他没有。他跟士兵同吃同住,睡觉连个席子都没有,这种苦是一般人能吃的吗?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所谓吮卒疽痈,还真就是吴起收买人心的一招,问题是人家做得够狠,一举就把手下人拿下,就算是旁观者,也不免心里打鼓、感同身受。就我看来,吮卒疽痈,比刘备摔孩子有诚意多了。

既然有吴起这样尊重士兵赢得众多为他出生入死不皱眉头好汉的,当然也有不尊重士兵不肯跟士兵站在同一位置最后招致灾祸的,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张飞,他的死,就是不肯跟士兵同甘共苦反而非打则骂引来的祸端。

《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之死描述得比较详细。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之后,尽管孙权狡诈,将关羽的头颅献给了曹操,意图让蜀汉诸人认为是曹操在背后指使,但是关羽败于吕蒙之后是不争的事实,刘备和张飞都忘记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也不肯听从诸葛亮以及诸位大臣的劝告,一心一意要攻打孙吴,为关羽报仇。

张飞回到自己的驻地阆中去做进攻准备,既然是为了报仇而去,他下令全军在三日内准备好白旗白甲,要所有人一起穿着孝衣攻打东吴。这里得补充说一下,现代人都认为举白旗是投降,但是在古代战争中,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所以张飞准备让部将高举白旗,实在是公开表明自己报仇的意愿,跟投降没有关系,切勿误解。

这个强制命令一下达,张飞手下的后勤人员可急坏了。两员官职不高的将领范疆和张达,估计也就是个后勤科长的级别,战战兢兢来找张飞说理:“将军啊,你看情况是这样的,白旗白甲这东西,平常老百姓谁家里也不会常备,就算是商家,手里数量也有限,三日之内恐怕无法筹措到那么多,请将军宽限我们几日,我们定将此事做好!请将军谅解。”

其实范疆和张达这话说得挺有礼貌,也挺有道理的,谁没事在家存放那么多孝衣干什么?三军将士都要穿孝衣,数量不是一般的多呀,肯定不好搞定。可是张飞那是什么人啊,脾气暴躁,连诸葛亮都要避其锋芒,现在居然有人敢顶撞于他,而且是在他二哥刚刚被害死他急着要报仇的时候?张飞立刻大怒,说道:“我着急让你们准备好白旗白甲,就是为了尽快为二哥报仇,我给了你们三天时间,其实我恨不得明天就能到逆贼那里杀他个片甲不留,你们竟然敢违抗我的命令!”当即命令帐旁武士把范疆和张达二人绑在树上,每个人抽打了五十鞭子。

打完了,火也发了,该消消气了吧,他不。张飞指着他们二人,声色俱厉地说:“现在我改主意,不给你们三天时间了!明天就得给我把全军的白旗白甲准备好!要是误了期限,我就把你二人斩首示众!我说得到做得到!”

范疆和张达被鞭打得浑身满口是血,又听到张飞如此说,当真是五内俱焚、肝胆俱裂,明日就要备齐?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怎么样也做不到啊。这俩人回到营帐,一碰头,就商量起对策来。

范疆说:“今天我们两个受了一顿鞭打,走路都成问题,还逼我俩明日就完成!我们该怎么办啊,张将军此人性格暴躁,如果明天我们不能按时交上足够的白旗白甲,难道就等着被杀不成?”

张达沉默了一会儿,恨恨地说:“任务明天是肯定不能完成的了。与其让他杀了我们,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杀了他吧。”

范疆犹豫着说:“可是我们怎么能近得他身旁呢,他武功厉害,我们二人恐怕不是他的对手。”

张达说:“他不是爱喝酒吗,此事只有仰仗上天。假如你我当死,则他今晚不喝醉酒;假如你我命不该绝,他就醉倒在床上!”

两人如此商议停当,准备好武器,就等着晚上行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他们二人在营帐内商议,那边张飞在自己帐内,只觉得神思混乱,举止恍惚,于是跟旁边守卫的部将说:“我现在感觉心惊肉跳,坐卧不安,这是什么预兆?”

部将回答说:“肯定是您思念关将军,所以才这样的。”

张飞一听有道理,于是命令下人拿酒过来,跟部将痛饮起来,不知不觉喝了很多,大醉,卧于帐内。

范疆和张达晚上开始行动,探听了消息,知道张飞醉倒帐中,于是在半夜拿着短刀,偷偷潜入了张飞的营帐。范疆大声说:“将军!我二人有机密事向你禀告!”没有听到张飞的回答,于是他们两个小心翼翼地贴近张飞的床前,突然发现张飞胡须纷纷,睁大双眼正瞪着他们!

范疆和张达大骇,几欲跪倒请罪。不过随即发现张飞眼珠不动,表情没有变化,而且呼噜声震天,于是伸手试探了几下,发觉张飞是睁眼睡觉,这才放下心来。

范疆和张达以短刀刺入张飞小腹,正中要害,刀至没柄,张飞大叫一声而死,时年五十五岁。范疆和张达于是割了张飞的首级,连夜逃出营,投奔东吴而去。

张飞由是而亡。《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对关羽和张飞的死有过还算客观的评价,他说:“关羽和张飞都是可敌万人的大将,而且都是忠义之士。关羽曾经为了报答曹操收留之恩,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而张飞则不计前嫌,释放被他捉住的老将严颜并奉为上宾,严颜终于投降为他所用。他们二人的这种举动都非常有国士的风度。但是这是他们的优点,他们的缺点在于关羽骄傲而且不懂得回旋,张飞为人暴躁而且不肯施恩于士兵。他们两个都是死于自己的短处,这也算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姑且不评价关羽,但是张飞之死,实际上是死于他自己之手。张飞若是能够收敛自己的暴躁脾气,设身处地为自己的部下着想,怎么会逼得部下铤而走险行凶?退一步说,即使范疆和张达两人还是存有杀死张飞的心思,张飞如果能够跟士兵同样待遇,不喝得酩酊大醉——要知道,古代行军打仗的时候是不允许将领和士兵喝酒的,张飞不过是凭借自己跟国君刘备的特殊关系,搞特殊化待遇罢了——十个范疆和张达绑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对手啊,他又怎么会死在这两个宵小之徒手里呢?

所谓跟下属共患难,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让下属更加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但是既然对自己有利,何乐而不为呢?即便只是做做姿态,也要把姿态做足做好看,让人看到你的决心和你的行动,大事可成!

但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个成语叫做“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受尽十年艰辛,终于打败吴国,复仇成功的故事。在这十几年间,勾践跟自己的臣子文种、范蠡一起受苦受难,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才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大仇得报,重振越国。但是,勾践是一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君主,他振兴了越国之后,就寻机逼迫文种自杀,范蠡见机比较早,早早退隐,才幸免于难。这样的君主怎么值得手下人为之付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做个能与下属共苦的管理者,更要能够与下属同甘,不要达到目的就忘记了下属的功劳,要知道,你以后还要指望他们干活呢!你得到的利益远远高于给他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