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心向背决定领导活动的成败
民众既然是任何社会的主体,历史上任何统治者、领导者,在执政时就不能不注重民意民心。从古今中外的全部历史来看,谁顺应了民意,谁就能获得民众的支持,谁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一)领导者要从“人心”入手进行领导,领导的最终目标是“得人心”,以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中国人的领导智慧的最大特色。这一特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
《管子·法禁》说:“《春誓》曰:‘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透过商纣王为其一个属国所灭的事实,总结出商朝灭亡而周代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商纣王虽然表面上拥有众多臣民,不过,这些臣民与纣王不一条心;周武王拥有的臣民的数量虽远远少于纣王,但这些臣民多能与其同甘共苦。结果,人心涣散的商朝最终被团结一心的周武王的军队所消灭。由此教训出发,《管子》进而得出一个发人深省且颇有警世含义的结论:“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这一思想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不断地被传承。如:
《周易·系辞上传》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孟子·公孙丑下》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离娄上》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荀子·王霸》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韩非子·功名》说:“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有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
《吕氏春秋·顺民》说:“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俗话也说:“人心齐,泰山移。”
综观上述言论,在孟子等人看来,“封疆之界”、“山峪之险”和“兵革之利”都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影响因素。领导者只有实行符合人心的正确的治国安邦之策,才能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和谐,上下齐心,则领导目标自然实现,国家自然强盛。治国如此,领导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我们党一直强调把民意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毛泽东曾经把“相信群众”作为一条“根本的原理”,并说凡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才是正确的;凡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不正确的。邓小平更明确地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时刻关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然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就应该时时注重民意,并以是不是符合民意,作为判断党的领导是不是正确的标准。总之,要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看人民在发生什么变化,党是不是跟上了这个变化,是不是意识到这个变化,这就是在判断党的领导是不是正确。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该这么看,对于历史上的一切统治者、领导者以及一切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这么看。
(三)任何领导活动必须以获得群众支持为基础,而且这种支持还必须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所谓群众积极的支持,就是群众的参与。没有群众的参与,仅靠少数人的行为,群体中的事情就做不好。群众的参与,包括群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和实施决策过程中的参与,也就是群策群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为了让群众尽可能地支持和参与领导活动,对领导活动中重大的、全局性的或关键的问题都应该征求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以多数人的愿望为决策的依据。这就是民主的工作方法。
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并使群众参与进来,还必须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所以,领导活动必须以群体中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领导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把赢得人心、增强凝聚力作为领导获得力量的源泉。
然而,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等于做群众的尾巴。如果领导者不能站在群众前面引导群众,那么就不需要领导者了。群众之所以需要领导者,不仅是因为领导者能在群体中发挥组织作用,把群众分散的行为凝聚成统一的力量,而且还因为领导者往往能站在比一般群众更高的高度、以比一般群众更远的眼光引导群众走正确的路。领导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一是因为被选为领导者的人通常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素质,二是因为领导岗位拥有的信息量比一般人多。如果领导者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能力、素质和占有信息方面的优势来引导群众、发动群众,那么就是领导者的失职。应该使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成为一种互动的过程,领导者应该经常有意识地收集群众中的各种想法和建议,经过整理,同外界的信息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提炼出好的思路,再以此来引导和发动群众,并在引导和发动群众的同时继续吸取群众的正确思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
在注意不做群众的尾巴时,尤其要注意不做群众中少数能争会闹的人的尾巴。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就是“喧闹的少数、沉默的多数”。往往某种看起来很大的声势实际上只是少数人的意见,而多数人则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听取群众意见不仅仅是听取少数喊得最响的人的意见,而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要弄清楚多数人的意见。为了弄清多数人的意见,仅仅靠听汇报、开座谈会等方法是不行的,还要进行认真的民意调查,用调查得来的各种不同意见的百分比来把握多数人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做到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愿望和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