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屈能伸,蓄势后发
【厚黑真言】
厚黑救国,古有行之者,越王勾践是也。会稽之败,勾践自请身为吴王之臣,妻入吴宫为妾,这是厚字诀。后来举兵破吴,夫差遣人痛哭乞情,甘愿身为臣,妻为妾,勾践毫不松手,非把夫差置之死地不可,这是黑字诀。由此知:厚黑救国。其程序是先之以厚,继之以黑,勾践往事,很可供我们参考。
【厚黑妙用】
勾践之所以能灭吴靠的就是屈伸结合的精神,忍受过非人的屈才获得了灭吴的机会,可以说,勾践能屈能伸的精神着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自古以来,凡以弱胜强、成大业者,多是能屈能伸,以智慧取胜的人。养成能屈能伸的做人习惯,才能“以柔克刚,水滴石穿;柔韧有术,生存妙道。刚中有柔,圆通无碍;柔中有刚,绵里藏针”。
诸葛亮躬耕南阳,姜子牙渭水垂钓,可谓“屈”;而孔明一席“指点江山,三分天下”之豪言,姜太公一竿“直钩钓鱼,愿者上钩”之猖狂,可谓“伸”。
“屈”是遇到锋芒时的暂时避让;是以逸待劳,迷惑对方;是“该放手时则放手”,才不致“眼前无路想回头”。
“伸”是相机而动的“趋进”,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气概。在三国时代唯一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司马懿就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
司马懿也是被曹操访问了三次,才答应出山的,这与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很相似!
刚加入曹营的“智囊团”时,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不可能在里面有什么大的作为。他一开始做的是抄抄写写的一类官员。这对于在军事和政治上有卓越天赋的司马懿来说,确实有点儿大材小用。但司马懿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在这时一直都是“屈”着的。即使在整个曹操统治时期,司马懿都是“屈”着的。虽然他后来也做到了丞相府主簿,但始终没有带兵作战的机会,他的作为也只是作为谋士提出过两个重要的谋略:一是在取下汉中后,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立足未稳的西川;二是献计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得到汉中的刘备。
司马懿的两个计策,曹操只用了后者,而这个策略也让不可一世的西蜀大将关羽命丧建业,说关羽是间接死于司马懿之手也说得过去。但司马懿的才能绝不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谋士。当孟达响应诸葛亮北伐时,身为荆州都督的司马懿干脆利索地粉碎了孟达的叛乱。而这一仗也让司马懿在魏明帝曹叡心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魏都督曹真病逝后,司马懿继任成为魏都督,他终于有了和诸葛亮亲自交锋的机会。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司马懿采取了“屈”的战术,就是坚守不战。因为这他也受到了诸葛亮的种种侮辱,但司马懿“不为所动”,仍旧“屈”着,直至诸葛亮死去。
此后,他开始“伸”了,带兵迅速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这一仗也让他在魏明帝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极点。但魏明帝一死,执政的曹爽想方设法打压司马懿,于是司马懿又“屈”了下去,甚至不惜在曹爽的使者面前“出洋相”。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魏明帝病逝到著名的“高平陵事件”,正好是十年。其间,司马懿果断消灭了曹爽的势力,拉开了晋代的序幕。
“大丈夫能屈能伸”,多少历史风云人物正是懂得屈、伸之道,才在变幻莫测、朝不保夕的政治环境中保全了自己,从而为以后的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
人生于世,没有永恒的强者,也没有永恒的弱者。人不能刚愎自用,也不能太过柔弱。只有刚柔相济,才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真正积极的人生,应该拥有刚柔相济的智慧:既有不惜一死的勇猛气概,更要有沉稳冷静的平和心态。只有养成能屈能伸的做人习惯,把能屈能伸作为立世之本,掌握了生存与发展的战术,才能无往而不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