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树立正确职业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树立正确职业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时间:2023-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2 树立正确职业意识的方法和途径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发展观国外心理学家论青年职业意识之形成时指出,所谓职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职业概念是进行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并进行职业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条件。人的生命具有“三重性”,即人有“生理生命”、“内涵生命”和“超越生命”。

1.3.2 树立正确职业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发展观

国外心理学家论青年职业意识之形成时指出,所谓职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观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它是个人对职业的根本观点,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海外有学者译作“专业理念”或“专业意理”。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越巩固的职业,人们对其从业者的角色认定也越明确。

正确认识职业概念是进行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并进行职业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条件。首先,我们应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理解职业的概念。职业的英文表示为“vocation”,是由拉丁文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生命的呼唤”。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的报酬作为物质生活的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社会分工后的产物。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职业不断产生;而社会不再需求时,过时的职业就会消亡。正是巨大的社会需求,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职业平台。人们希望通过这个职业平台,一步一步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来体现生命价值。就是说,人的需求是分层次来实现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生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是由低级依次向高级层次推进,即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也有称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强调个人的天赋、潜能的发挥,通过社会这个大平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一个人首先是对衣食住行的需求。肚子饿了,有饭莱吃;天气冷了,有衣服穿;人困了,有地方睡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生理需求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只有个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个人才会有精力去想高一层次的需求。

第二层次的需求是安全需求,即一个人希望自己的人身不受到威胁、伤害,这是人身安全的需求。同时,一个人也希望自己不会因为失业而造成生活没有保障,缺乏安全感。所以,一个人总是希望自己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和社会保障,使自己每天都有饭吃,不至于饱一餐饥一餐,或者今天有饭吃明天就不知道是否有饭吃。这是一个人心理上的安全需求。

第三层次的需求是归属与爱的需求,也有人称为社交需求。一个人的生理需求满足了,安全需求也满足了,并且手头上也有了一笔余钱,就有了参与社交活动的欲望。一个人希望通过社交活动,认识一些人,尤其是同行业的一些人,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扩大自己在行业的影响力,以此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赏识和认可,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同时,期望自己能够获得较体面的工作和生活。

第四层次的需求是尊重的需求。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在学识、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并且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对社会卓有贡献,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人格尊重。这种对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人格价值的满足就是尊重的需求。

第五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指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潜能,发挥自己的强项,把自己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在事业上以不断超越自己为事业目标和衡量成功的标准,以干得比别人更好、更出色作为参考坐标和激励导向,努力成为这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专家,甚至是这个领域的第一名。自己在这个领域就有了发言权、地位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社会大众,作出更大贡献、增加社会福祉,这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个人通过职业工作在解决了自己的衣食住行并保证自己每天都有饭吃之后,就有了在社会上寻找属于自己位置的需求。于是,人们便开始想获取一份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使自己能够体面地工作、体面地生活。但是,要想获取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必须向用人单位展示个人的实力与才能,显示个人已经具有该职位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获得用人单位对他的赏识。职业的概念告诉我们,职业的内在属性是知识和技能,就是说,你要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所以,个人如果能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积累职业素质,那么就会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进行规划,才能使自己的发展更科学、更适合自己、更适应社会,才能找到最适合你并能帮助你实现梦想的工作,那是一份能让你从工作中找到满足感的工作。对于你梦想的工作,要带着感激的态度去珍惜它。

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有关工作价值观的调查结果看,当代职业人更注重的是在工作中人的较高需要的实现。工作已不再是为自己的生存和安全所需要,他们更认同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得到他人、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也从中得到爱、美等永恒价值的享受。自我实现是人们对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的渴望,来源于对自己潜力充分发挥(事业成功)的强烈内在需要。国外研究人员曾对两千多位“著名的成功人士”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不仅是为谋生的目的而工作,而且是出于个人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和自我价值实现而孜孜以求、忘我地工作,他们的职业成功是与他们的强烈兴趣和事业成功需求紧密联系着的。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

1)人生及其价值

人生不是纯粹的生命过程。人的生命具有“三重性”,即人有“生理生命”、“内涵生命”和“超越生命”。“生理生命”指人作为生物体而存活。“内涵生命”指人生的丰富程度,即单位时间里经历的事情越多,内涵生命就越大,就等于延长了生理生命的存在。“超越生命”则不然,它是人对作为人生基础的生理生命及其限制的超越努力,即人寻找永恒与不朽等真实目的的冲动与努力。以人的生命三重性来看,人生乃是以超越生命为内核的一种目的性的价值生存和物质存在的统一。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由人格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部分组成的。自我价值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有用性。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和自爱。社会价值是指一个人对别人的有用性,取决于能不能给别人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一个人对他人越有用,就越有社会价值。一个人通过努力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自己美梦成真,就是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真正的幸福,才会大放异彩。

生命虽然会消失,但是生命的价值却永远存在,所以我们要将职业活动当作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砚的手段。现今我们正面临着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而且势必导致由经济所决定的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变革、人的生存方式及价值观的重塑。而市场经济的根本哲学意义就是解放人,把人的创造精神和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既要关注现实生活本身的意义,又要引导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终极人生关怀。

2)人生的终极目标和理想是追求并感受幸福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人们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对幸福含义的理解因理想和追求的内容不同而不同。人生的价值和目标在于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类的需要是具有层次性的、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被满足并不断地发展,导致了人类的渴求(求知)欲以及实践欲不断增强,从而导致了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需要(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需要)。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需要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所以,幸福的定义就是:幸福是人们的需要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渴求是人当前的一种迫切需要,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状态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没有需要和渴求,就没有幸福。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来自于需要和渴求。人生就是人们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人类的最终追求就是幸福,人类最终追求的社会是和谐幸福社会。

幸福是需要感觉和感知的,当你渴求金钱而购买了彩票时,如果你中了大奖却还蒙在鼓里,这时你虽然中了大奖,但你还没有感觉到,所以此时的你还不会有幸福的感觉。当你还不知晓的时候,你还是不会感觉到幸福的,只有当你知晓了这个消息后,你才会有幸福的感觉。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幸福是需要感觉的,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知足、感恩就是对需要与渴求被满足时的一种感觉与感知,是感觉与感知幸福的重要方法。在生活中,虽然我们曾经失去很多,但我们仍得到很多。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失去也是一种获得。我们曾经失去过,所以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失去过,但我们从中获得了经验和教训,这将进一步帮助我们走好今后的路。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知足、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甚至包括苦难与失败。感谢我们的亲人,他们赐予了我们“生”的机会和幸运,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们懂得了亲情的无比珍贵;感谢我们的朋友,他们拓展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空间,给了我们无尽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体验到友情的温暖;感谢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会我们学习和工作,为我们指明人生前进的方向;感谢我们的老板,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为我们提供了职业发展与成功的平台,让我们知道了奋斗的目标。感谢你身边所有的人,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很幸运、很快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一直都在接受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每个人既然享受了前人给我们创造的幸福,也就有责任让后来者享受我们奉献的成果,这就是感恩、回报。

你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所享受到的一切,不是凭白无故而来的,而是其他人创造奉献的。他们或直接或间接,促成了我们今天的所得。因此,一个人应该对给予了你许多帮助的人进行回报。而工作和职业就是一个人回报社会和他人的主要方式。感恩、回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改善了世界的品质。汉语的“人”字,十分有哲学意味,那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支撑。“今天你帮我,明日我帮你”。有时候,来自陌生人的点滴帮助会令我们感激不尽,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所给予的一切。我们忽视了亲人、家长、老师、同事、领导和老板给我们提供的种种机遇,把一切看成是理所当然。这种心态会使我们轻视家务、学业和工作,把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偶尔还会满腹牢骚、抱怨不止,根本不会想到感恩和回报。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工作也一样,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价值,它会给你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失败的经历、成功的喜悦、亲切的同事和值得感谢的客户等,这些都是成功必须具备的资源条件。所以,你要每天都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学习,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这样你就会收获很多,工作起来也会感到轻松。

心态决定命运,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别人为我们做什么事情,所以我们要对外界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心怀感激,要竭力回报这个美好的世界。对周围人所给予的帮助和关怀,对任何工作机遇都要怀有感恩之情。我们要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带着愉快的心情工作、学习,工作才会轻松顺利。在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之后,不论做任何事都能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如果失去感恩之心,就会让自己陷入一种糟糕的境地,对周围的一切都心存不满,让挑剔占据整个心灵。你会感觉阴暗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围绕在你身边,让你难以摆脱。若是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你可能会变得吹毛求疵,失去内心的平和和宁静,很容易走极端。相反,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光明的事情上,你也将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感恩既是一种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们同样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我们的老板和同事,这样工作起来就不会有抱怨,当我们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工作会变得愉快、轻松,结果也会更出色。如果你每天都能怀着感恩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工作的结果也将是令人欣喜的。将工作视为乐趣、视为回报,怀着一颗从容坦然、愉悦感恩之心工作,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作为。

因为人具有对社会和集体的必然依赖与需要,所以幸福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的。人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于集体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更不仅在于个人的享受,而且基础在于劳动、创造和付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此,古今中外的哲人虽有各自的表述与理解,但却证明了不幸福的人千差万别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那就是融入到自己的幸福观当中去,以一种人格满足来给予关爱,回应关爱。

幸福是正视人生的目标,幸福的目标一旦被漠视,人格便会堕落,社会便会倒退。玩世不恭,自以为是,自暴自弃,假公济私,先己后人油然而生。然而,只要以幸福人人的人格标准进行人的修养和行为,以合理的生活过程进行社会的行政,将幸福的目标进行到底。如此人人修养,不管是个人,还是种族,乃至整个人类,只要以幸福的目标精神去正视人生,就一定会实践获得幸福的基本方法:即帮助自己和任何能触及的人获得幸福!

3)人生需要确立目标与理想

为活着而活着的人实际上只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是在完成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与自然界的花开花落、草枯草荣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想具有价值和尊严的人就必须要知道他存在的意义,他工作与生活的目的和使命。没有价值意识的人生实际上是浑浑噩噩的人生,没有目标理想的工作也是被动懒惰、毫不主动上进的状态。如果人的一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就死去,那么就应该质疑他到底是谁,他来到世间要做什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吃喝玩乐,有人认为是成为自己所崇拜偶像那样的人,还有人认为是充分施展自己的所有才华和潜能、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肯定。人生观就是你对自己生命的看法——就是明白我们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现在需要干什么?人有了对自己生命的看法之后,就不仅会懂得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且可以确知自己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指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价值)。人生在世,必须明确自己活在世上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没明白这些就离开世界,实在是枉活了一场。人生的目标与理想是人的内部生理与心理需要、外部社会组织与自然环境需要同时得到满足并达到和谐与统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人的各种需要。有目标与理想的人才能主宰自己。历史证明,具有明确目标与理想的人,总是领导和影响那些没有目标与理想的人;你若是没有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你便会只存在于别人的目标与理想当中。大多数人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与理想,只能过着得过且过、受人操纵与摆布的人生,而当你哪一天翻然觉醒,意识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时,你就可以不再受他人的操作和左右。

在人生当中,我们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什么?然后找到目标与理想,并把理想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的人生和工作,才富有意义和价值,才能时刻活出自我,才能培养出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目标明确的职业精神。一旦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和理想,那么这个理想也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它必须以某种具体方式实践出来。而职业是我们目标理想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我们在世界上的身份。职业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目标理想的认可。谋生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人的目标理想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职业目标。美国作家理查德·C·卡伯特(Richard C.Cabot)说:“一个人的工作代表了他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当你将工作作为实践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方式,当你知道职业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具体方式时,你的工作就不是乏味的,就不是一种劳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功观

1)什么是价值观

“我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亿万富翁,过富足的生活”,“这个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任何东西都无可取代”,“我被他的勇敢和正直深深吸引”,这都是在陈述自己的一种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价值观对人生的意义,通过价值澄清,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分清终极价值、工具价值,通过改变价值规则来调整价值观,走出价值困惑,树立正确全面的价值观。

从理论上讲,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看法。价值观不回答客观对象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也不具体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更不预测客观对象的未来趋势,而是反映某类客观事物对人和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人们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其实质来看,价值观体现了实施主体的根本地位,反映了实施主体的需要、利益、情感、愿望和追求,以及实施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什么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价值观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就社会整体的角度而言,它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就生命个体而言,它是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简单地说,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是你最重要的,什么是你真正追求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所持的价值观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早年形成的,是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和体验中获得的,是在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老师、朋友等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一是价值观具有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所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二是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价值观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它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发源地。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很难改变的。但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价值观是人生的过滤器,是人生决策的依据,更是成功的指南针。你的价值观自然会影响你对工作的认知,对金钱的看法,对家庭、子女的观念,对自我生活方式的想法,以及对什么是成功的认定等。仔细地想一想,你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盲目地跟随世俗打拼、追逐名利于灯红酒绿中,最后即使得到了,也不会快乐,因为那不是你的期望、你的价值所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顿·洛克奇(Milton Rokeach)于1973年在《人类价值观的本质》中提出:价值观是个人或社会偏好某种行为方式或生存目标的持久性信念。他总结了13种价值观偏好。

(1)成就感。提升社会地位,得到社会认同;希望工作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对工作的完成和挑战成功感到满足。

(2)美感的追求。能有机会多方面地欣赏周遭的人、事、物,或任何自己觉得重要且有意义的事物。

(3)挑战。能有机会运用聪明才智来解决困难;舍弃传统的方法,而选择创新的方法处理事物。

(4)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工作能够免于焦虑、紧张和恐惧;希望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事物。

(5)收入与财富。工作能够明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希望能够得到金钱所能买到的东西。

(6)独立性。在工作中能有弹性,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自由度高。

(7)家庭与人际关系。关心他人,与别人分享,协助别人解决问题;体贴,关爱,对周遭的人慷慨。

(8)道德感。与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宗教观和工作使命能够不相冲突,紧密结合。

(9)欢乐。享受生命,结交新朋友,与别人共处,一同享受美好时光。

(10)权利。影响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去行动。

(11)安全感。能够满足基本的需求,有安全感,远离突如其来的变动。

(12)自我成长。能够追求知性上的刺激,寻求更圆融的人生,在智慧、知识与人生的体会上有所提升。

(13)协助他人。认识到自己的付出对团体是有帮助的,别人因为你的行为而收获颇多。

洛克奇还认为,人所拥有的价值观可分为终极型价值观和工具型价值观。终极型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况,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偏重人对于生命意义及生活目标的信念,也就是关于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之类的想法;工具型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偏重人对生活手段及行为方法的信念,也就是关于何种特质或条件较佳、如何实现生活目标之类的想法。终极型价值观:如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自由(独立、自主的选择),幸福(满足),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快乐(快乐的、休闲的生活)。工具型价值观:如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礼貌(有礼的、性情好),博爱(温情的、温柔的),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2)寻找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观无论在我们的人生还是职业生涯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方向的作用,超过了兴趣和性格对我们的影响。那么,现在请想一想并且回答: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自己的真正追求是什么?真正回答的时候,很多人有些茫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忙来忙去究竟要到哪里去,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无法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采取有效的行动。价值观澄清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拉斯思等人认为,个体在转折关头或处理事务时都面临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人们已有的价值观,但实际上常常不清楚所持价值观是什么就已做出选择了。这种现象不仅年长者有,年轻人也有,对青少年来说表现更为突出。因此,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就需要在做出人生选择的过程中,仔细觉察自己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进行价值观澄清。

自我陈述法澄清价值观是找到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影响最深的事情有哪些,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试着完成下面12个句子,你便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将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让你进一步看清什么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注意:回答时不需要考虑任何的客观因素——有利或不利因素)。

(1)列出5件你最爱做的事。

(2)在这个世界中,你想要改变哪一件事?你想改变你居住的城市中的哪一件事?关于你自己有哪件事想改变?

(3)如果你还有三个月的生命,你特别想学会的是什么?

(4)如果你有无限的财富,你根本就不必工作,你会如何使用你的时间?

(5)你听过、读过最好的观念是什么?

(6)你最关心的事是什么?

(7)你幻想最多的事是什么?

(8)你的父母最希望你能怎样?

(9)你生命中最大的喜悦是什么?

(10)你是怎样的人?

(11)熟知你的人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

(12)上面的回答中,能反映出你最重要的是哪些价值观(比如教育、独立、自由、健康、家庭、声望、财富等)?

通过价值观探索澄清,每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观都逐渐清晰起来。很多人对价值观存在一些矛盾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生活价值观上,一方面强调自立自强,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又屈从于环境,把人际关系和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普遍地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往往只限于表面的与众不同,结果还是陷入雷同化、赶时尚的生活。

第二,在职业价值观上,一方面,重视所选职业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希望个人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实现个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择业方向又高度集中,绝大部分择业者选择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和国有大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在道德价值观上,一方面,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并崇尚自强进取、勤奋敬业、质朴俭约、诚信交往的道德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行为规范缺乏深刻的认识,有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在一定意义上,价值困惑集中体现在对物质、功利、享乐的崇拜,对精神世界、意义世界的漠视。价值困惑的实质是理想信念的疑惑、道德的迷失与存在的迷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3)调整价值观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感觉到苦恼、失落、颓废、挫败、生活没有意义,常常是因为价值观出了问题,没有弄清楚“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他们总是费心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的工具价值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

工具型价值观和终极型价值观是有巨大区别的,金钱、工具、汽车、房子、工作等都属于工具型价值观,而快乐、幸福、成就感、尊重、被信任等都属于终极型价值观。比如说,我要开“奔驰”,住别墅,吃山珍海味,穿世界顶级名牌的衣服,其实仔细想想,你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你所说的奔驰、别墅,你真正要的是开“奔驰”、住别墅的那种自豪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才是你最终想要的,而奔驰、别墅、山珍海味和衣服只不过是帮助你达到自豪美好感觉的工具而已。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忙于追求工具价值,而渐渐忘记了我们当初真正想要的价值,而最终成为工具价值的牺牲品。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都在于追求快乐、逃离痛苦。任何人一生中所追求或逃避的都只是一种建立在现实事物基础上的感觉,我们真正所要的并不是诸如上大学、工作、娶媳妇、生孩子等这些外在的表象事物,而是这些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我们要的可能是考上大学带来的自信、快乐,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婚姻家庭带来的幸福、安全和温馨。唯有终极型价值观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我们要记住: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与快乐,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心灵幸福与快乐的实现除了心理及价值观的调整外,必须借助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手段和渠道才能实现。因此,快乐做人,除了要积极参与到现实世界和生活中,还要积极调整心态和价值观。

价值规则是我们对所持价值观的定义。例如一个人追求的价值观是“成功”,那么它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也就是他认为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时才觉得成功。这就是“成功”这一价值观的规则。两个人拥有一样的价值观,但是他们对这一价值观的定义及价值规则未必一致。比如对于“成功”,有些人的规则是要挣到1 000万元才等于成功,而有些人却认为每天都活得健康、快乐就等于成功。这是对同一价值观的两种不同的定义,也可以说是不同的信念。事件本身并没有多少意义,意义是我们怎样定义它。我们不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看待它,而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它。也就是说,无论你的价值规则是否真正反映现实,是否真正恰当,但在你的心中它已经是绝对正确的了,所以问题就出现了。当你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时,你发现结果没有如愿,就会陷在痛苦里,得不到快乐。原因是你制定的价值规则出现了问题。对于不恰当的价值规则,就要进行调整。因为这些价值规则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价值观规则的写法的格式可以是:当某具体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就会有某种(价值观)感觉。价值规则调整就是纠正我们对价值观不合理的定义。例如某人对自己所选的追求型价值观的定义如下:如“受欢迎”——如果别人能够接受我的观点,喜欢我,并且认为我是好人,那么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如“成功”——当我在40岁之前赚到人生第一个200万元时,我就成功了。

有些人的价值规则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则太严格而没有弹性。我们所处的环境常常充满了变化,一个人持有的价值规则不宜太过严格而没有弹性,需要有变通的思维。二是受制于他人。外界的事物常常不受我们人为的控制,如果我们的幸福和成功等评价标准完全取决于他人的反应或评价,那么很多时候我们会无所适从,也很难感觉到幸福和成功。三是不能在过程中拥有,只有等到有了结果才感觉到,整个过程都充满了痛苦和艰辛,毫无成功的感觉。

定义价值观,我们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一是避免依赖的思想,完全自己掌控;二是完全能在过程中拥有;三是达成的规则不要太严格;四是能容易地时常达到。根据以上规则,对前面所列价值观进行调整如下:如“受欢迎”——我想受到别人的欢迎,就要随时去关心帮助别人,要对别人付出爱心;如“成功”——当我每天都能完成计划内工作,并且每天都能有所进步时,就算成功了。

调整前后的价值规则区别是很明显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调整前对成功的定义,你能很快、很容易地赚到人生的第一个200万元吗?很显然非常难,除非你买彩票中了大奖,这是最快的方法,但是,这种几率很小。你可能要奋斗20年,甚至30年才能实现,或者可能一生都无法实现。那么,按你的定义,在这20年或是30年的时间里,你没有成功感可言,你会为迟迟得不到200万元而痛苦挣扎奋斗。而修改后的定义,则能时常达到,你将在快乐和实现一个个小成功中得到最大的成功。仔细看一下调整前的价值观规则,你会发现,这样的价值观规则很难使自己体会到快乐,反而更容易感到痛苦,因为它将自己快乐的控制权交给了外界,很难达到。所以,制定价值观规则要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所制定的规则要能够帮助你,而不是阻碍你达到目标;它必须是你所能掌握的,这样外界就无法控制你的感受;它要让你能很容易地感到快乐,而很难感到痛苦。

4)树立多元的成功观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人们都渴望成功,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但当今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成功这个词可以涵盖很多东西,它凝结着许多人的梦想和追求,但成功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诠释。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把成功定义为——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更成功。

“没有完整的价值观,掌握再多的工具也无法真正获得成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说。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缺少对社会的理解、缺少对自己清晰的定位、缺少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缺少与社会相融的能力、缺少接受失败和挫折的良好心理准备,那么这个人难以成功。从微软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到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用了7年时间。他说:“我如果循规蹈矩地做一名技术人员,肯定没有机会成功。我的执行力很强,一个方案拿到我这里,我能在这个方案之上做出更大的东西出来。很多人讲到执行力时,是指让你去做一你就做好一,而我是做到二或三,这是我在微软最成功的地方。”唐骏的成功观是:成功要和自己比,千万不要和别人比。他还说:“论成功,如果与盖茨和陈天桥比,我可能永远比不上。但我和自己5年前、10年前比,我是成功的。成功没有可比性,千万不要与自己的偶像比,自己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我们拿偶像或他人与自己作比较的目的不是衡量自己是否成功,而是以他们作为榜样或参照物,为自己的奋斗提供借鉴参考并鼓舞自己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

对成功的评价应当是多元的。当丧失了多元化的成功观,成功只能用一种评判标准来衡量的时候,也许有人成功了,整个社会却只能充斥着压抑和失败。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成功学。曾经一度,下海是成功的,考公务员是成功的,出国是成功的,读大学是成功的,海归是成功的,在如今买楼也是成功的,炒股更是成功的。在狂热面前,成功只有一个出口,其他都是失败。成功观应该是多元的。英国政论家、历史学家埃米尔·莱希(Emil Reich)在《生命中的成功》中谈到:“要树立全面的成功观,要在个人、事业和家庭之间建立起坚固的平衡。”他还说:“生命中的成功,不仅包括你的职业和收入,而且包括你的家庭、友谊、个人健康,还有精神的、智力的及情感的发展”。他认为“成功的三个常量”是“健康的身体”、“健康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经济状况”,这是科学的成功观。成功,包括事业的进步、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的幸福、友谊的长久、身心的健康等,使人生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有调查显示,九成香港专业女性认为成功的定义是拥有快乐的家庭,其余依次为能够发展个人兴趣、经济独立和健康;多数受访者并未将子女成绩优异、到了某特定年龄要在工作上达至某个薪酬或级别看作主要的成功指标。有人提出了成功的人生应当在八个方面取得平衡,即家庭、事业、健康、财富、人际关系、学习、快乐和自我实现。

我们所要树立的成功观应该是全面的、多元化的、平衡式的成功观,在人生的关键要素之间建立起坚固的平衡。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沉浸在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的专业氛围中,忽视了真正的自我和自己的家庭等要素。当然人生成功也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达到圆满,成功的人生也不见得面面俱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偏向和取舍,关键是要取得内心认可的平衡,不可过分追求单一的成功。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做你自己。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然而,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生活在别人的标准里,仿佛别人的风光是自己心头的痛,别人得意之时就是自己挫败之日。如果这样比下去,你只会乱了方寸,活得很累,永无成功快乐之日。需要明白一点:生活中很多东西是没有可比性的,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尊重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想做的人,才会快乐自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旁人无法替代的优势,扬长避短,专心经营好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工作就是成功。

成功需要奋斗和创造,需要不断地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进取、最终实现。然而很多人看重的是最终的实现结果,而忽略了奋斗的过程,忽略了奋斗的路上美丽的风景和可以收获的快乐。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艰辛,但是也有奋斗和创造的乐趣。它使我们的生命充实而有意义。如果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条轨迹,那么做一件事的结果只是轨迹上不显著的几个点,而做一件事的过程则构成了这条轨迹上的绝大部分,所以人应该看重过程,把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视为一个成功,这更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也是我们一生中最容易享受到的。个人职业(事业)成功是人们对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职业成功),满足了自己最重要的需求,在工作中发挥了他的最大才华、能力和潜在素质,最好地展现了个人的情感、思想、能力、友爱、美感等特性。理查德·博尔斯(Richard Bolles)先生是全球著名的职业选择指导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作者,他在著作中写道:“工作是人梦想的实现,所以一定要进行职业生涯策划。职业生涯策划是一种建筑在现实、理想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职业生涯策划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充分了解潜在的真实自我,从自己的性格、天赋到兴趣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找到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